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控规理论•控规案例分析•技术路线•相关规范研读控规理论分析研究一、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1、国外高速铁路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情况1.1用地布局与结构高速铁路站点附近通常是以高铁站、地铁站点等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一定服务半径内以圈层结构的方式向外辐射,分为核心区、拓展区、影响区。核心区:以商业、办公、金融为主,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在核心区内部,商业及办公的比例较高,同时作为土地混合利用的补充,倡导建筑物的竖向混合功能设计;拓展区:居住和公共服务用地相混合,对外与对内服务,半径为1500m左右;影响区:对外服务功能以及为主体功能服务配置的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所在城区。1.2开发强度根据经典的TOD开发理论,开发强度的分布形成以站点为核心的聚集形态,开发组团内不同半径范围内的开发强度如下图所示。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控规理论分析研究一、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1.3空间发展模式高铁站周边模式主要有节点型和网络型两种。节点型:综合体车站与其他城市功能垂直叠加,形成一幢建筑。地上地下的多种功能分布在不同层面上,相互之间采用垂直联系。此时除了有地下步行系统外,还可能有空中步行系统来补充。网络型:网络型综合体以车站为依托,以多条地下步行道或二层的步行廊道连接周边公共建筑,构成网络状的城市综合体。其范围最终将覆盖以车站为中心,半径为500m的整个步行合理区。车站周围往往建成商业、服务、娱乐和会议中心。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控规理论分析研究一、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2、济南西客站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2.1规划方案简介济南城市以及西客站片区总体特征从功能定位、交通组织、土地利用、景观文脉四个问题着手研究,在一系列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确立了“齐鲁门户、济南新商埠”的规划理念。2.2土地利用专题研究济南西客站用地布局以TOD的开发模式为依据,强调土地布局上的混合利用,结合BRT和轨道站点的布置,强化空间的集聚效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确定用地布局与结构: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外围布置商业、办公、金融等服务设施,依托城市干道和水系,形成网络化的空间布局模式。(2)确定开发强度与开发模式:借鉴国内外枢纽区核心区的开发经验,以300m,800m为服务半径,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具体而言,在三个站点附近的地块,容积率应达3.0以上。(3)如何带动济南西部主城空间建设的整体有序推进:1)产业链原则:以上游产业带动下游产业的发展,以增长型产业带动附属型产业的发展;2)形象塑造原则土地经济上的滚动发展效应,依靠先期的生态环境改善和市政设施投入选择最佳区位吸引投资;3)分期推进与重点建设,济南西客站地区的开发分四期进行建设,以火车站及站前区为生长点向外围逐渐推进。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控规理论分析研究二、轨道交通导向的新城土地开发时序1巴黎新城———马恩拉瓦莱开发时序马恩拉瓦莱新城是巴黎地区5个新城之一,也是巴黎新城中公认发展最快并且最为成功的一个。从土地开发时序来看,该新城遵循“人口-交通-产业-商务功能-综合体”的开发路径,优先开发居住功能,导入人口和产业,并在前期预留潜力地块供后期商业发展。从土地空间布局来看,新城沿轨道交通线路延伸,组团内部呈圈层式布局,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由中心向外缘逐步降低,多种城市功能围绕轨道交通核心紧密布局。这样的布局方式使居住、就业与生活功能高度聚集,从而增强了组团作为城市基本单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控规理论分析研究二、轨道交通导向的新城土地开发时序2香港新城建设时序香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大规模推行新城建设,现有新城8个,新城总人口超过250万,占全港人口35%。香港的新城建设仅十几年就完成了大规模的人口重新布局,使得城市旧区得以重建改造,人们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善。原因何在??新城土地开发注重时序安排:首先兴建公屋进行人口重新布局;其次依托轨道交通发展基础设施及居住配套,吸引居住人口;紧接着开辟工业用地,吸引企业家投资设厂,平衡新城内部居住与就业;进一步推进私人住宅和商业开发,随着新城的成熟,导入更多的人口,形成良性循环。控规理论分析研究三、设计理念1、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启示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创造和复兴城镇社区的方法。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城市住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力求将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重新整合为一个居住、工作、商业和娱乐设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凑的、功能混合的社区.它强调功能的量化而不规定功能与用地的一一对应。只对公共功能的用地性质做大原则上的描述和界定。新城市主义认同城市的多样性,在土地利用上提出了土地功能混合使用的想法,倡导整体开发策略。2、混沌学对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混沌是关于系统的整体性质的科学.所谓混沌,简而言之,就是有序扣无序的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简单与复杂的统一规划师以往认为,只要拥有足够的信息,建立足够完备的模型,就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然而混沌理论告诉我们:有些系统从根本上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也就是说这种不可预言性是系统固有的.这同传统土地利用规划将城市多样性看作是偶然的、意外的不良产物的观念相比,思考发点是截然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控制控规理论分析研究三、设计理念3、生态“边缘效应”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边缘效应(edgeeffect)的概念源于生态学,即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环境影响而表现出与地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边缘效应同样无所不在.城市中,相邻地域间具有一定宽度而直接受到边缘效应作的边缘过渡地带称为边缘区。如联结城市中各功能单元的地块交接处,在地理区位上都属于边缘区。这些边缘区具有空间尺度上的层次性。当我们对土地功能进行单一可能性的划分时,这种边缘特征是特定的.但是一旦土地功能定性工作增加弹性或动态进行,这种边缘效应就会呈现出多种可能性,不再是唯一的.这些效应有的是对地块的功能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有的却可能是相互排斥的.因此,对于探索具体的弹性灵活的方法,解决具有多种功能兼容可能性的地块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其边缘效应的积极与否对地块彼此的兼容的可行性有着重要意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控制控规理论分析研究三、设计理念4、情景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引导4.1传统规划传统的“调查-分析-规划”的静态方法和线性过程,一方面由于过于依赖规划人员的技术理性,缺乏决策者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多方参与和沟通,使规划成果与实施产生一定程度的脱节;另一方面由于对与空间相关的各种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单一、终极式的“蓝图”规划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显得缺乏弹性和预测力。4.2情景规划“情景规划”是西方战略研究领域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提出的一种规划方法和理念,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空间规划领域,对传统的规划方法和过程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情景规划既是制定和检验不同目标下政策措施和规划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也是一种积极探索未来的态度,更代表了一种集体学习、民主决策的过程,对于我国的城市规划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情景规划——一种新的规划态度、方法与过程控规理论分析研究三、设计理念4、情景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引导4.3情景规划与传统规划的区别相比传统的规划思路,情景规划的主要优点是增强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首先,情景规划在规划人员和决策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规划人员面临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制定一个终极方案并设法说服决策者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是系统地提出未来可能发生的几种情景,拓宽决策者的视野;而后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判断和验证情景与现实世界的匹配程度,不断对情景进行校准和改进。另一方面,情景规划又为多方利益主体提供了共同参与、相互沟通的平台。在对未来情景的构建中,规划人员必须充分关注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将不同的价值观、预期观点反映到不同的情景中,并将多种情景展示给不同利益主体,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控规理论分析研究三、设计理念4、情景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引导4.4对我国规划方法的借鉴意义(1)从“被动控制”到“主动探索”作为一种系统地、连贯地思索、分析、评价和权衡未来各种可能性的思考方法和分析工具,情景规划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积极探索未来,增强了政策的弹性和应变能力。满足人们对规划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整体性的要求,同时在理念上从“被动控制”变成“主动探索”。(2)从“科学决策”到“政治决策”尽管过去我们不断完善和创新规划方法,但过于强调“技术”的属性,忽略了公众的利益,缺乏灵活性使得实施过程中阻力巨大。另一方面,由于对规划的“政治”属性认识不足,面对地方决策对规划目标和过程的“非理性”干预时,往往又显得无所适从。事实上,规划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一种“空间政治学”,具有控制和调解不同价值观、文化传统或生活方式的利益主体之间冲突和矛盾的作用。而情景规划兼具了技术性和政策性的特点,它不仅是制定、检验不同目标下政策措施的工具,而且提供了不同主体共同参与规划管理的动态机制,更好地适应了城市规划工作性质的复杂性。情景规划——一种新的规划态度、方法与过程二、控规案例分析研究(1)武汉市控规创新研究1、武汉市控规回顾1999年武汉市根据上轮总体规划(1996年)确定的“核心区—中心区片—综合组团”结构,以7个中心城区及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部分地区为规划范围,将243km2用地划分为90个控规(编制)单元并进行统一编码,按照用地规模分为“控规片—街坊—地块”三级用地控制模式。控规确定了地块用地性质及编码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等7项规定性指标和建筑形式、色彩、人口容量、建筑后退红线、交通出入口方位和停车泊位等6项引导性指标。2、《城乡规划法》实施背景下控规编制的新思路(1)组建“三段式”规划编制框架(2)全面展开专项规划研究在编制分区规划的同时,展开武汉市主城用地建设强度研究、绿地系统等一些列专项研究,为控规导则的编制提供充分的技术依据。(3)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技术标准(4)建立健全“一张图”系统将控规成果纳入“一张图”信息系统,满足规划整合与规划管理双重要求,并保持动态更新,便于规划管理。分区区片控规编制单元控规管理单元二、控规案例分析研究分区规划控规导则控规总体编制框架三级编制体系目的分区规划以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为目的控规导则以落实分区规划、指导控规编制为目的,以编制单元为单位.控规以落实控规导则为目标,以管理单元为单位.3、控规编制内容关键词【面向管理、落实强制性要求、保留一定的弹性、便于查阅、方便管理】成果编制形式【法定文件、指导文件、基础图件】二、控规案例分析研究(1)法定文件法定文件旨在落实上位规划对土地使用性质的要求,确保城市公共利益的强制性规定,主要包括管理单元主导性质、开发强度、“五线”控制、公益性公共设施控制和特殊要求五个方面的内容。(2)指导文件指导文件是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指导依据,主要包括地块控制指标和特色意图控制要求。指导文件是城乡规划管理的参考依据,必须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同意。3、地块控制方法为满足规划管理对控规弹性的需求,武汉市控规在用地控制手段上运用实线控制、虚线控制、虚位控制、点位控制和指标控制五种方式,组合控制,刚柔结合,提高控规的实际可操作性。(1)实线控制实线控制是指纳入保护或控制的规划要素在法定文件中采用实线予以界定。进行实线控制的地块及线网设施,其位置、(边界)线形、建设规模、设施控制要求等原则上不得更改。(2)虚线控制虚线控制是指纳入保护或控制的规划要素在法定文件中采用虚线予以界定。进行虚线控制的地块,其位置、规模及设施要求等原则上不得更改,用地边界可以根据具体方案深化确定。(3)虚位控制虚位控制是指纳入保护或控制的规划要素在法定文件中采用虚位予以界定。进行虚位控制的地块,可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对设施位置在管理单元内作出适当位移;进行虚位控制的线网设施,其线型可根据相关规划依据作出相应调整。(4)点位控制点位控制是指纳入保护或控制的规划要素在法定文件中采用点位予以界定。实
本文标题:控规前期资料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0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