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要求050112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CHINAINSTITUTEOFGEO-ENVIRONMENTMONITORING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项目成果报告报告名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要求提交单位: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心项目来源: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钟自然总工程师:田廷山项目负责人:唐灿项目组成员:唐灿李铁锋温铭生连建发刘艳辉李云贵王心宪赵建康冯全洲王国民张红兵提交时间:2005年01月05日二OO五年一月I目录前言.........................................................................................................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2术语.........................................................................................................23总则.........................................................................................................34预报预警分析系统建立........................................................................45预警工作程序........................................................................................86信息反馈与灾害现场验证..................................................................127工作专报和技术总结报告编写..........................................................15附则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管理........................................................17附录A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方法.............................................19附录B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流程.................................27附录C2004年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日常值班制度............31附录D信息反馈表.................................................................................33附录E《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实施方案》提纲.............................35附录F《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总结》提纲.....................................361前言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协议》以及地质环境监测预报工作需要,为规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实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统一归口管理,制定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家级、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单位和管理机构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本技术要求是在总结2003年以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四川、浙江、福建、云南、广东等省开展的国家级和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工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气象、地震等有关行业的预测预报工作指南或规程,并推荐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有关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的方法。本技术要求包括7部分和附则:第一、二、三部分为主体内容、术语和总则,包括预报预警目的、对象、范围、时间和等级的基本要求;第四部分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分析系统建立工作内容和任务;第五部分为汛期预报预警工作程序;第六部分为信息反馈与灾害现场验证内容和要求。第七部分为预报预警工作专报和技术总结报告编写内容和要求;附则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管理要求。附录A-F为资料性附录。本技术要求编写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参加编写单位:四川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浙江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福建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河南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云南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主要编写人:唐灿,李铁锋,温铭生,连建发,刘艳辉,李云贵,王心宪,赵建康,冯全洲,王国民,张红兵。2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要求(送审稿)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立、主要工作内容和程序、效果校验、工作专报和技术总结报告编写、工作管理等基本要求。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家级、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单位和管理机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术语2.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以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为基础,根据前期实际降雨量和未来24小时的预报降雨量,对降雨可能诱发的突发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及其危险程度大小进行预测,并通过电视台、电台、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众预先发出的报告和警告。2.2预报预警模型在充分分析预报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人类活动、降雨与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以可能发生的降雨量为外部输入条件、地质灾害易发范围和程度为输出结果的数值模型。2.3预报预警区划3根据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地质环境背景,选定与地质灾害发生相关的评价因子,选取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的分区。2.4预报预警产品根据一定的预报预警判据和模型,对预报降雨数据以及前期降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判定将要预报的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范围和危险性程度,并将其结果以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图及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表达。该预报预警图和文字说明称为预报预警产品。2.5预报预警会商在预报预警工作期内,预报预警业务单位利用电话、可视电话、网络数据传输、小型会议等形式,共同分析商定预报预警范围和等级的过程。3总则3.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目的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减轻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2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对象和内容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对象是降雨诱发的区域性群发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内容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危险程度和宜采取的防范措施。3.3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划分和表达3.3.1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4报预警工作协议》,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分为5个等级:1级可能性很小(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20%);2级可能性较小(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为20-40%);3级可能性较大(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为40-60%);4级可能性大(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为60-80%);5级可能性很大(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80%)。其中,3—5级向社会发布预报预警,1—2级不予发布。3.3.2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表达:5级—红色;4级—橙色;3级—黄色;2级—绿色;1级—蓝色。3.4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范围3.4.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空间等级范围按行政辖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国家级预报预警范围覆盖除香港、澳门和台湾之外的全国国土面积;省级预报预警范围覆盖其相应的行政辖区面积。3.5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期和时段3.5.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期为每年的主汛期。国家级预报预警工作期为每年5~9月,省级预报预警工作期为当地的主汛期。南方地区在非主汛期期间如果出现连续1周以上的较大降雨,也应开展预报预警。3.5.2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时段为:当日20:00至次日20:00。4预报预警分析系统建立4.1资料收集4.1.1收集整理孕育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及图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分布、沟谷发育、植被覆盖资料等。54.1.2收集整理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资料。主要包括降雨量等相关水文、气象、地震资料和人类工程活动资料等。4.1.3收集整理历史发生的降雨型突发地质灾害资料。主要包括历史地质灾害点的灾情、地质环境条件、诱发因素等信息,同时还包括已有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资料以及监测数据等。4.1.4收集整理用来评价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资料。主要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资料,包括人口、财产、工程设施等。4.2预报预警区划预报预警区划的方法可采用多因子图层叠加法(定量)和定性分级区划法(具体方法参见附录A)。4.2.1多因子图层叠加法区划法(1)在相应比例尺的基础图件上,将辖区划分为图上不小于2cm×2cm的网格单元,计算单元内降雨型突发地质灾害的各个影响因子的值,把数值接近的单元合并同类项。工作过程中注意不同级别的分区要采用不同的因子系列,并尽可能用定量化指标表达。(2)预报预警区划图比例尺:全国应不小于1:500万;省级应不小于1:100万。(3)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区划一般采用的计算因子见表4-1。有关各因子的具体取值请参考相应文献。6表4-1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区划一般采用的计算因子一级因子二级因子地质环境(基础因子)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切割(沟谷)密度植被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灾害密度、面积模数、体积模数人类活动人口密度、工程设施、道路等地震地震烈度4.2.2定性分级区划法根据不同级别的分水岭(雪线)、气候分带及条件、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历史滑坡泥石流事件分布密度、年均降雨量分布等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分区。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区划。4.3预报预警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和降雨关系分析对预报预警区内已发生的降雨型突发地质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降雨值、过程降雨量、雨强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预报区的预警判据。4.4预报预警模型建立根据各地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条件选择不同的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模型,同时可根据资料收集的程度选择简单或复杂的模型进行研究。在附录A中介绍了几种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方法,可供参考。4.5预报预警软件开发74.5.1为了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方法、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需开发研制相应的预报预警软件。4.5.2预报预警软件的开发,应根据已经设计好的工作方案,选用如MicrosoftVisualC++、MicrosoftVisualBasic或其他开发工具在MapGIS或ArcGIS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其开发过程应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规定,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及投入使用等全过程。开发的预报预警软件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自动导入导出降雨数据、自动生成初步的预报预警产品、简洁的操作界面和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等。4.6预报预警数据库建立4.6.1目的为了便于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有关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查询,以一种高效、统一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检索和分析,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数据库管理系统,借助图形处理和数据处理等功能,对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信息进行管理,实现资料共享。4.6.2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可选用Oracle或SQLServer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1)数据采集与输入:主要用于对数据、图像、影像和文件等不同类型数据源的输入;(2)数据储存与管理:包括对属性数据的修改、统计、查询、列表等;数据库应具有多媒体功能,可播放图像、声音及动画等;(3)数据处理和分析:可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以形成用户
本文标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要求0501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6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