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潍坊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潍坊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一)基本情况2006年以来,我市旅游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逐渐发展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地区经济的重要产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47.56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9644.2万人次,年平均增幅分别达到40.8%和30%。200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比重由2006年3.7%增加到6.9%,旅游业“三年突破”的目标顺利实现,潍坊旅游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到“十一五”末,全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02%(旅游经济指标对比见表1)。表1潍坊市“十一五”期间旅游统计主要指标对比表年份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人数亿元增长%%万美元增长%人次增长%亿元增长%万人次增长%200662.921.13.7129322.54305220.161.921.1103817.1200798.656.74.83606.9179.07415972.395.954.91413.636.22008148.550.65.97081.296.313177177.7143.635.11869.332.22009189.827.86.912253.973.117253030.9181.426.42313.423.82010247.7630.58.0216238.332.522186028.6237.030.62945.527.3资料来源:根据《山东旅游统计便览》整理1.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2007年提出并确定旅游业“三年2突破,十年一流”发展目标;200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同时,出台《潍坊市旅游工作考核办法》和《旅游工作考核标准》,把旅游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专项考核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机构设置上,在行政编制普遍压缩的情况下,2010年将市旅游局列入市政府组成部门,新批旅游监察支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2.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旅游规划的编制力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科学指导旅游业发展。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展迅速,青州泰和山旅游区、晨鸣国际大酒店、V1滨河旅游购物休闲广场、杨家埠提升改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截止2010年底,全市在建重点旅游项目108个,总投资450.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98.6亿元,建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市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后劲。3.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指明方向。充分发挥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优势,以民俗旅游为龙头,规划培育了一批乡村民俗游、乡村休闲娱乐游、乡村田园风光游、节会文化观光游、生态农业观光游等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培育了安丘辉渠镇、昌乐高崖库区、潍城军埠口镇、寒亭萝卜基地等乡村旅游点,3带动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十一五”末,全市乡村旅游合作社达20家,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4.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整合、策划提炼,推出“放飞梦想·逍遥潍坊”整体旅游品牌,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在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等主流媒体投放了旅游形象宣传广告片,在济青高速设置潍坊旅游形象宣传牌。在潍坊日报开设《潍坊旅游》专版,创办《潍坊旅游》月刊。依托风筝会、鲁台会等节会平台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成功举办中外千家旅行社潍坊行、旅游买家大会、优秀旅游城市市长高峰论坛、世界旅游小姐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临朐县实施旅游促销“彩虹工程”,收到良好效果,姜大明省长作出重要批示,省旅游局在全省推广临朐经验。诸城市邀请中央电视台对恐龙发掘进行现场报道,引发恐龙文化游热潮。5.旅游产业素质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强旅游要素建设,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截止2010年底,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54家,其中4A级14家,居全省第二位。星级饭店总数达69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9家,另有待评、在建四星级以上高星级饭店29家。全市旅行社达到120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发展到39个。4在市区交通主干道及高速公路出入口规范设置62套旅游交通标识牌,在潍坊飞机场、火车站及主要广场设置6套旅游地图宣传牌,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整合相关旅游资源,组建金宝旅游集团等一批龙头旅游企业,带动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6.创新工作有新突破。旅游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07年以来,先后推出“旅游一卡通”、“惠民一卡通”、“潍坊旅游护照”;探索推出“冒险鸭子游”、“旅游大篷车”、“旅游包机”三位一体的“水陆空”宣传营销新模式,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新奖。(二)存在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旅游开发的力度不够大,旅游项目“有群山无高峰”,缺乏在全省全国叫得响、有震撼力的龙头旅游景区。二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突出,旅游资源一体化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特别是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难以发挥应有的市场效益。三是受经费等因素制约,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大。我市宣传促销经费与省内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在全省17城市中居后列,与我市在全省中的地位不相称。四是对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不够大。在引导乡村旅游发展、龙头旅游项目建设等方面,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5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加大机制体制创新力度,打造旅游龙头企业集团,培育上市旅游公司;规范行业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旅游营销推介,积极开拓客源市场,提升潍坊旅游品牌形象,将潍坊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版块,努力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二)基本原则1.先行原则在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保持高于全市GDP增长率的发展速度,不断丰富旅游业发展内涵,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旅游业创新能力、促进就业、助民致富等方面走在全省前面,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龙头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2.创新原则大力实施创新战略,通过资源一体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创新、项目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打造我市旅游业发展新优势。3.统筹原则6统筹国内、入境、出境三个市场,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正确处理旅游业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鼓励产业融合发展并开发旅游新业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三)发展目标1.主要经济指标国内旅游经济指标,以2010年为基期,2011-2015年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5%,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6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500亿元,相当于GDP比重超过10%,比2010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入境旅游经济指标,以2010年为基期,2011-2015年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5%,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0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突破3亿美元。表2“十二五”期间潍坊旅游业发展目标(预期)年份国内游客(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入境游客人数(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万美元)总收入(亿元)20113387.3272.625.418674.1284.920123895.4313.429.221475.2327.720134479.7360.533.624696.4376.820145151.7414.538.728400.9433.320155924.5476.744.532661498.3年均增速15%15%15%15%15%7资料来源:规划组预测2.产业要素指标规划创建1个国家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5家五星级饭店,20家四星级饭店;规划创建3-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6个具有全国影响的节会旅游品牌;培植2-3家龙头旅游企业集团,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培育1-2个国家级旅游服务品牌,2-3个省级旅游服务品牌,推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推动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打造5-6个知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扶持2-3个能够进入全省层面的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加快发展自驾汽车营地、旅游房车、游艇俱乐部等旅游新业态。三、重点任务(一)打造十大旅游版块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目标,遵循“整合与开发并重,优化与创新同步”的开发方针,深度挖掘旅游资源,规划打造以民俗旅游为龙头,休闲度假为主导,以地质旅游为亮点,乡村旅游为特色以及其他专项旅游共同发展的十大旅游版块。1.民俗文化旅游版块主要包括潍城、奎文、坊子、寒亭、安丘、高密等县市区。潍坊风筝、年画、剪纸、泥塑、仿古铜、嵌银、婚俗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做好开发利用工作,开发一批具有体验性、8参与性、修学性、度假性等当前最有市场吸引力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一批具有传统和典型民俗意义的“专业民俗旅游村”,开展“入户”的、体验式的“深度民俗旅游”活动,突出打造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民俗旅游社区。2.山水文化旅游版块临朐沂山、嵩山、黑松林、石门坊,青州泰和山、仰天山,安丘城顶山、五龙山、柘山,坊子九龙涧,诸城马耳山、障日山等山水自然风光和森林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开发山岳观光旅游、山水生态旅游、森林度假旅游等大众化旅游产品。注重资源地内部的产品配套,进一步完善山水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开发方面,突出山水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项目开发和老景区的改造提升工作,塑造亮点和特色。3.宗教文化旅游版块青州驼山摩崖石窟佛教造像群、龙兴寺、真教寺、泰和山“三教”圣地,临朐石门坊崇圣寺,诸城常山万佛园,安丘青云寺、法兴寺,奎文金宝金泉寺佛教文化产业园等宗教文化资源有特色、体量大、知名度高,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现有资源的开发和产品的提升,要注重融合旅游要素,规划打造特色鲜明的宗教文化体验、宗教朝觐等文化旅游产品。4.地质文化旅游版块“恐龙化石”、“山旺化石”、“蓝宝石”、“奇石”是山东9省旅游资源体系中著名的“四石”,诸城市、昌乐县、临朐县是发展地质文化旅游产品的重点。加快推进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综合开发,规划打造山东省首家国家5A级地质景观旅游景区;加快推进(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项目,开发建设有新突破;科学规划,有效整合20余处火山口群资源,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震撼力的远古火山口群景观旅游区。5.湿地文化旅游版块潍坊湿地资源丰富,全市20余处湿地资源遍布寿光、诸城、安丘、昌邑、昌乐、滨海、峡山等县市区,开发前景广阔。以生态保护为主,深入挖掘湿地文化内涵,科学制定规划,按照不同的资源类别规划开发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湿地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以安丘市山河湖湿地为依托,整合青云山、青云湖、青龙湖等资源,开发城市型湿地休闲旅游目的地;根据寿光市羊口清河湿地、巨淀湖湿地、滨河城市湿地公园等不同的资源特色,制定详细的项目开发规划,注重旅游要素的配套完善,打造休闲度假型湿地景观聚集区;诸城、昌邑、滨海、峡山湿地资源特色独特,体量大,要以保护生态为主,先规划,后开发,宜打造震撼力大、带动力强的大旅游项目。6.滨海旅游版块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丰富潍坊的旅游产品种类,弥补旅游产品要素的缺失,而且有助于提升潍坊旅游10的品质。寿光和昌邑市北部以及滨海区临海滩涂、河口湿地等资源丰富,发展滨海旅游前景广阔。按照“滩涂湿地、旅游城镇、海上游线”三重空间布局,整合森达美港、小清河、下营港、滨海老河口及风筝冲浪基
本文标题:潍坊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8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