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大中东危机中的中国战略
伊朗1/3石油出口中国美财欲游说中国断伊油路央视网《环球视线》2012年1月11日完成台本——美财长访中日想断伊朗“油路”?主持人劳春燕(微博):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劳春燕。2012开年围绕着制裁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等诸多的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和伊朗展开了外交舞台上的大比拼。一边是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8日抵达了委内瑞拉,开始他为期5天的拉美之行。另外一边是肩负多重任务的美国财长盖特纳昨天到访北京。中美双方主要谈的是双边经贸关系、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同时,也有不少西方媒体关注的是作为奥巴马的特使,盖特纳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制裁伊朗的问题上寻求中国的支持,而这项认为却被认为是十分的艰巨。关于这个话题,今天演播室里请到了特约评论员宋晓军先生和洪琳先生,欢迎两位。美国总统大选现在已经开战了,双方已经打得非常白热化了。在这个时候,美国财长盖特纳他到中国来访问,我们看到现在报出来的议题当中,有包括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还有包括很多西方媒体都非常关注的就是美国现在要争取中国能够支持美国来制裁伊朗的石油工业的问题,怎么来看盖特纳这次的来访和议题?正在评论:盖特纳访华主要来谈啥?专家观点:经济局面是决定美总统选举的关键因素洪琳特约评论员:盖特纳是美国的财长,并不是美国的国务卿,因此我觉得他主要的议题还是在经济的领域。有两个因素不可以忽视。今年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年,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经济形势、经济局面实际上决定着总统选举非常关键的因素,盖特纳到中国来实际上带着这样的情况,合作互信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于美国,尤其是对奥巴马总统在选举之年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背景是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际上使中美的这种合作关系,在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背景下,应该说变得更加重要。在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因素变得更加积极,中国这种外交物权的这种空间会更大,这也是美国看重中国的一点。在这种情况下,盖特纳到中国来,他应该会有他政治上的考虑,但是更多还是集中在经济方面,希望为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获得好的局面,更加地造势。正在评论:盖特纳亚洲行有无伊朗因素?劳春燕:其实他这次谈的议题是有很多,我看今天世界上的各大媒体都特别关注一点,美国这一次是想要争取中国支持美国,在制裁伊朗的石油工业上的这种做法。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说,盖特纳在北京将敦促中国减少进口伊朗石油,加强国际制裁对伊朗金融业的打击。半岛电视台表示,美国财长访问中国,希望在制裁伊朗石油工业方面能够赢得来自北京的支持。怎么看待盖特纳的这一项任务呢?宋先生。专家观点:盖特纳亚洲行为奥巴马“拉选票”宋晓军特约评论员:盖特纳面子上说了两件事,一个是人民币升值有10%-20%,另一个是让中国不要买伊朗的石油,里子还是拉选票,这是他最主要的任务。奥巴马在进入2012年大选之前,前半部分是没有时间为大选做准备的,首先为败家子、富二代小布什擦屁股,发了四轮钱,第一轮1600亿,第二轮4000亿,接着就是两个7000多亿。这样,美国财政是非常困难的,又设了上限,你政府可控支出这一部分和公民权利性支出这一部分是摆不平了,没有钱,没有钱怎么办?让中国把人民币升起来,然后进口它的东西,解决它的一部分就业,前一段就说它造假就业,这样就有选票了,第一,人民币升值,拉选票。第二,拉选票把伊朗的这件事情,让世界石油的油价抬得很高,支持共和党的人是石油利益集团,支持奥巴马的人是天然气利益集团或者说新打出来的这种液燃气。美国在2010年突然液燃气从不到1000亿立方米一下上到1400多亿,沿途要加气站,到2016年每百公里用的升,无论是石油或者天然气规定是6.25升,这样的话,就等于说天然气的工业可以解决美国的就业,同时也环保,相当于一块钱人民币一立方米是工业用气,还有美国一些工业会回去,因为你气便宜了,电就便宜,把一些制造业给拉回来,整个这一块核是假的,把伊朗的这一块油价炒起来,打击共和党石油的票仓,把自己的天然气抬起来。美国现在液燃气开发非常快,整个这两件事的运作面子上都说得很高尚,骨子里还是为奥巴马来拉选票。劳春燕:说来说去还是为了选票,还是为了今年的大选。伊朗这件事,咱们这也有一个图板,大家可以一块儿来看一看,看看为什么美国要在制裁伊朗的这件事情上,要拼命地来取得中国的支持,伊朗现在原油(101.35,0.48,0.48%)的出口排名中国是最大的买家,然后是欧盟、日本、印度、韩国、土耳其,中国是54.3万桶/天。另外一个比例可能更清楚一些,中国占到了伊朗原油出口的22%,日本是占到了14%,韩国是占到了10%。咱们国家从伊朗进口的原油是占到了咱们国家总体原油进口的11%左右,大概是1/10这样的水平。假使我们中国站在了美国这一边,那对伊朗来说意味着什么?(责任编辑:王慧绵)专家观点:美国看重的是伊朗1/3石油出口中国洪琳: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下,对伊朗构成的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外交的压力,这也是美国最关注的一点。比如说,刚才我们在图板上看到,中国目前进口伊朗的石油就占到伊朗石油出口的22%左右,这还不是顶峰时期的数字,最高的时候就是说1/3左右,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一直关注这一点,伊朗如果说顶峰时期有1/3的石油出口到中国,中国作为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的话,这种情况下,对美国来说非常重要,美国是看重这一点,美国不仅是在游说中国,实际上之前游说欧盟,欧盟在这之前基本上内部已经达成了一致,将来会对伊朗实行这样的制裁,像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等这些南欧、西南欧的国家,对伊朗的石油依赖暂时还得不到这样的替换,所以内部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美国还在做亚洲一些国家比如说中国、日本、韩国等等这样的工作,实际上伊朗的石油60%是出口在亚洲国家,因此这次盖特纳之行,尽管说主要是为总统选举造势。另外一个因素,其实也是以伊朗的问题在给奥巴马拉选票,对中国、对日本都在做这样的工作。对亚洲国家来讲,它需要一个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声音,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外交手段是非常丰富的,大外交的概念不仅是政治的,还包括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等,这石油也是一样。亚洲国家肯定要考虑自己的石油安全,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的非常清楚,中国和伊朗的经贸关系是正常的经贸往来,和伊朗核没有任何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来讲亚洲国家也是一样,美国给亚洲国家留的答题者的角色,美国把问题拟好了,中国、日本、印度等等所有国家来回答,愿不愿意参与制裁,是不是这样等等,实际上亚洲国家要考虑自己的事情,要公正地看到伊朗目前的这种问题,因此不仅是说,不要被动地做一个答题者,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做一个出题者的角色。国际事务这种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各个国家积极的参与,尤其是一些热点的问题、敏感的问题等等,尤其作为中国来讲,你是联合国(微博)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这个问题上可能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的声音、和平的声音。正在评论:中方:中伊合作正常公开透明劳春燕:好,我们也来看看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的表态说,盖特纳财长是作为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来华访问的,主要谈的是双边的经贸关系以及世界金融经济的形势。在伊朗的问题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着合理的能源需求,中国和伊朗保持着正常、公开、透明的能源和经贸合作,这和伊朗核问题没有关系,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不应该受到影响。大中东危机中的中国战略[12048](2011-04-10)大中东为什么会不断出现危机?它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时间的偶合?人们对这个问题曾经有不少分析。必然论者认为,大中东危机与美国实施全球控制战略有关,因为,中东可控性危机对美国获取利益有利,而一个和谐有序的中东,则是对美国利益的威协。而另一种必然论者则认为,中东危机并非是美国全球控制战略所起的作用,而是中东国家坚持专制、独裁的必然。后一种必然论者会以利比亚为例,借此证明美国只是为了维护自由民主,防止或阻止卡扎菲澜杀无故百姓。反对者则认为,中东危机与美国没有必然联系,不过是偶然事件引发的战争。我们赞成前一种必然论者的观点,反对后一种必然论者的观点,因为,前一种观点有客观事实和美国学者的理论为证,后一种观点则是为实现精英私利曲折的政治表达。但对于前一种必然论者的观点,我们认为还有进一步补充的必要,因为,一般人认为,地区动荡恰恰是失去控制的表现,而非便于有效控制的途径。其实,从玄空风水内含的战略哲学意义上说,动态控制是获取利益的有效途径,静态有序却是失去有效控制的表现,因为,静态有序意味着社会的超稳定运行,它国控制就失去了机会。再说,中东是自然资源的储藏之地,也是撬动利益流向、流量与利益大小的关键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源战略意义,这是一。其二,有效控制中东的可控性动荡,是驱逐中国资源战略的一着妙棋,因为,通过对中国资源战略的驱逐,不用与中国直接发生冲突,便可顺利实现扼阻中国发展的目的。其三,世界上有动荡,美国才有理由实施全球控制战略,因为,只有制造世界道义守护者的假象,美国才有控制全球的道义资格。由是观之,美国精英擅长运用动态制衡之道,精通自由掠夺之术。我们认为,关键问题不在于美国实施全球控制战略,而在于中国怎么看和怎么办,也就是说,面对中东乱局,中国选取什么样的中东战略。人们对于中东战略问题谈了不少有益的看法,我们也想表达一下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应对中东乱局,其战略要点在于,一是揭露美国制造假道义的手段和美国制造世界道义的真实目的,二是策划,并启动中东地区发展战略,帮助中东发展起来,三是继续坚持不干涉内政的政治原则,但对于它国对中东国家的干涉或军事打击,中国应以战止战,守护中国的战略性投资。从国家生存学的角度说,任何国家的生存空间都是有限的,也有这么几个层次,即,文化空间、经济空间、科技空间和动态制化空间,文化空间、经济空间和科技空间我们称之为无形空间,动态制化空间是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的动态融合与互换,两者互为表里,里表在战略目标的约束下,随国际形势变化而变化。所以,对于任何挑战、威协中国生存空间的国家,外交、文化与战争必须互为表里,适时而动,因为,有效的外交和无形空间的拓展,必须以军事为支撑点,反之,以外交和文化止战,不仅无法有效阻止战争的发生,还是引来战争的信号。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标志,但关键问题是中国应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因为,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代表的是中国要在世界上构建什么样的国际价值秩序。而构建国际价值秩序不过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国际上,拥有顶层规则制订权,二是激活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向往、共同追求,反作用于顶层规则制作。前一种途径是美国实施全球霸权战略惯用的手段,后一种途径是毛主席为中国制订的国际战略,使中国前三十年成为世界上实际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制订国际战略需要通晓动静之道,方能窥得驰张之妙,比如,以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秩序为静,则制霸权战略之动,若以打破美国的全球控制战略为动(军事、外交或揭露文章),则破美国假自由民主真维护全球霸权之静。所以,价值目标乃动静之主,价值秩序为驰张之机也。田忠国《联合早报网》媒体称美国阻止中国和伊朗经济往来有更深目的2011-11-1518:28:45来源:国际在线(北京)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0)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由)美国《外交政策》最新一期载文,称中国的伊朗政策让美“焦虑”。文章称,30多年来,美国的外交官们都未能使中国真正与美联手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中伊双边贸易增长使德黑兰压力减少,获得收入、技术和其他资源。并称,现实是中国视美国为在中东及以外地区的首要对手。对此,中国《世界新闻报》近日刊文对此进行了驳斥,认为美国称中国与伊朗的往来是有着针对美国的战略,这实际上是倒打一耙,美国试图掐断中国与伊朗的经济往来,才是有着真正的战略考虑。如果美国总以这样的思维,来要求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么必然不会取得什么成果。文章说,中国与伊朗的往来,完全是出于中国与伊朗的双边合作的需要。中国的民用消费品、工业制成品等产品在伊朗有市场,而伊朗原油等
本文标题:大中东危机中的中国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1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