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美学开场白美学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古老:2500多年的历史年轻:18世纪中叶“美学”为文学艺术而生1735年,[德]鲍姆嘉登·《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第一次使用“感性学”:希腊词语“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对有趣现象的知觉美学对象美、艺术美、美感和艺术对象一:审美关系对象二:审美活动——人类欣赏和创造美的经验与历程客观方面:美审美关系主观方面:美感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式):艺术审美活动:欣赏美、创造美什么是“审美”?所谓“审美”,就是对美的审视和观照。实用的、科学的和审美的三种态度的区别(“古松”为例)对松树的不同看法:实用: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以真为最高目的审美:以美为最高目的第一讲美从何处寻第一节审美现象一、产生(基本的人生体验)人与自然、社会、艺术二、什么是审美现象?有何特点?美之价值,莫不由人三、审美现象的构成象(形式)、意(意蕴)、道(存在)四、审美现象的历史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天体的运动是和谐的,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意义和影响*“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真正重大的发现”——[德]海森堡*天文学研究: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开普勒——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运动的和谐法则)*数当作世界的本源在空间几何关系、数的结构关系上把握世界希腊雕塑、希腊美学乃至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造型性或形体性(中西艺术的区别)波利克里托的雕塑《持矛者》——形体性特别明显,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部位和整体的关系,都体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比例。二、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5世纪,雅典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的最大区别:事物本身的美事物对使用者的美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人本主义的美学观三、柏拉图柏拉图(Plato)(427B.C.—347B.C.)※人物简介※美学观点※意义影响公元前427年柏拉图生于雅典,其父母均出自名门望族。雅典卫城Acropolis柏拉图的原名叫阿里斯托克勒。“柏拉图”在希腊语中是“宽阔”的意思,柏拉图的胸肩宽阔,也说他的额头宽阔,于是他的原名被“柏拉图”所替代。苏格拉底之死法国雅克·大卫•柏拉图深爱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后,柏拉图离开了雅典这块使他伤透心的地方。柏拉图回到雅典,创办了哲学学校,这就是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也称柏拉图学园)。门口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阿卡德米学园遗址回提纲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希庇阿斯是一位智者智者指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以传授知识和修辞学为业的哲学家早期智者是备受尊敬的人智者又被称为诡辩者,诡辩者当然是一个贬义词回提纲《大希庇阿斯篇》--对美的本质的思考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汤罐SocratesP.K.HippiasS美是什么?H:美是黄金S:美是的。H:美是恰当的《大希庇阿斯篇》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作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难理式(Idea)成为柏拉图美学的核心桌子的理式适用于不同用途的桌子某种物质材料构成的桌子冯友兰先生在《三松堂自序》中转述的面包的笑话,对我们理解“理式”很有帮助。冯友兰手书三松堂匾额三松堂庭院面包冷?热?方?圆?长?黄?白?……柏拉图思想的意义柏拉图的理式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发现。但是,柏拉图夸大了理式的作用,导致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分离。试图寻找一种普遍因素,由于它各种美的现象才成为美的。“柏拉图路线”贯穿于整个西方美学史。波普尔说:“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B.C.322)※人物简介※美学观点※意义影响17岁开始,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他在柏拉图学园生活了二十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北部的卡尔西乃西半岛。其父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回提纲公元前343年开始,亚里士多德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了13岁的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则回到雅典,在吕克昂阿波罗神庙附近办起了“吕克昂”(Lyceum)哲学学校并亲自任教。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并开始军事扩张,征服了大片土地。回提纲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分文学艺术思想集中在他的《诗学》中。“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论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亚里士多德《诗学》回提纲雅典学院拉斐尔①②③回提纲③毕达哥拉斯②苏格拉底①柏拉图(左)与亚里士多德(右)回提纲
本文标题:美学・朱立元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2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