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3分)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kài)哺育孜孜不倦(zī)头晕目炫B.静谧(mì)荒缪龙吟凤哕(suì)囊萤映雪C.荣膺(yīn)辐射恍然大悟(huǎng)锋芒必露D.门楣(méi)剽悍周道如砥(dǐ)诚惶诚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解答】A、“感慨”中的“慨”应为kǎi;“头晕目炫”应为“头晕目眩”;B、“荒缪”应为“荒谬”;“龙吟凤哕”中的”“哕”应读为huì;C、“荣膺”中的“膺”应读为yīng;“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D、正确。故选:D。【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对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2.(3分)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解答】A.使用正确,开卷有益: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多读书就会有得益。B.使用正确,人迹罕至: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C.首当其冲:当:承当;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并不是指冲锋陷阵。与对应的语境不符。D.使用正确,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搭配不当,“视野”可以“拓展”,但是“感受”不能“拓展”,只能是“增强”,改为“拓展我们的人生视野,增强我们的人生感受”;B.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加“的身影”;C.正确;D.句式糅杂,改为“恐龙灭绝事件被认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4.(3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A.③①②④⑥⑤B.③②①⑤④⑥C.②①⑤④⑥③D.②③①④⑥⑤【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读全句段可知,讲了窗子的重要性,③开启了话题,是第一句;以下是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读及分析句意可知,②为第二句;上一句讲了窗子的一个作用,①则讲了第二个作用,与上一句句意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三句;从上一句的“一幅画”句意可辨析⑤可为第四句;通过读及句意的逻辑关系“而且”一词等可辨析④是第五句;⑥句中有“这样”一词具有总结意味,可作为尾句;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可依据逻辑关系排序,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5.(3分)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A.没有任何修辞;B.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当然,本句也有夸张成分;C.比拟(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D.排比,三个相同句式: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故选:A。【点评】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中学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对、顶针、,互文,设问,反问,引用、通感、双关等。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8分)6.(11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山行[唐]项斯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分析】此诗写山水,饱含田园风味,写景如绘,清幽静谧,同时充满了勃勃生机。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绘影绘声,如歌如画,引人入胜。【解答】(1)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颈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故选:D。(2)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意境。因此,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故选:C。答案:(1)D(2)C译文:幽深茂密的树林里也有人居住,一条小溪在几户人家穿过。山峰的影子随着太阳的移动,也在变化。草地上有鹿群踏过的泥痕。茅舍中飘出阵阵制茶的热气,缲丝的声音从竹篱笆里传出来。正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点评】本题考查了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7.(19分)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清官周忱[明]焦竑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欲活之/无路B、举朝/仓皇失措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D、说/田间事甚悉(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案案卷,文书,卷宗恐害怕,恐怕谢道歉(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①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②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分析】译文:周文襄公察看应判死刑的案件,想让他活没有出路,忧愁叹息表现在脸上,让官吏抱来卷宗阅读,读到数万字,背着手,站着听,(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亏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于是就把那个人放出来了。己巳之难,英宗已经逃亡或被俘,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将要侵犯京城,扬言,声张要占据通州的粮仓,整个朝廷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议论的人想派人点火烧仓,恐怕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当时周文襄公恰好在京城,因此建议命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命令他们前来取走,路上肩挨肩,脚碰脚。拥挤不堪。.不几天京城立刻充实了,而通州仓因为这个变空了。周公任巡抚时,往来都乘小轿,驿站又在村庄偏僻处,征询访问老百姓的疾病痛苦。有个五保叫王槐云的人,夏夜明月树林下乘凉。周公到了,与他一起坐,说田里间事很熟悉,一会儿随从到了,才知道是始知,磕头道歉。周公笑着慰问他,并且听他把事情说完才离开。【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说田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田间事/甚悉”,主谓划分。故选D(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使吏抱成案读之”中“案”:案卷。文书,卷宗;“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中“恐”:害怕,恐怕。“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中“谢”:道歉(古今异义字)。(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重点词语有:“至”,听到;“生”,使他活下来。句意为:听到一处,文襄公突然点头开心地说:“幸亏有这点能够使他活下来。”②句重点词语有:“抚”,安抚宽慰;“之”,他;“毕”,完;“去”,离开。句意为:文襄公笑着安抚宽慰他没关系的,并且听他把事情说完才离开。(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
本文标题: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4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