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专题第三章土地革命第四专题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第四专题一、国民党形式上的统一1、插旗南京宁汉合流第四专题阎锡山李宗仁(二)全国形式上的“统一”1928年4月,国民党四派联合军阀举行第二次北伐,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冯玉祥第四专题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从此,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张作霖败退出关内。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23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炸死。第四专题历史转折时期及其理论反思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时代阶级关系的变化:国民党蜕变成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革命营垒,附和了蒋介石;上层小资产阶级发生动摇,脱离了革命;工人、农民和贫苦小资产阶级等革命力量处于明显的劣势。革命形势的变化:南京政府对共产党人实行血腥逮捕和屠杀,有组织的工会会员从大革命高潮时期的300万人锐减到1930年的7万人左右;罢工次数也很少,而且多数是失败的。农民斗争也是此起彼伏,散漫而不集中的状态,多数也是失败的。工农革命力量被严重摧残,革命运动被迫转入地下。第四专题•低潮引起的动荡:革命队伍被打散了、力量大大削弱了。•共产党员的人数从五大时的六万人锐减到1万人。共产国际部分领导人因而对中国革命形势做了错误估计,以为中国的“1905”年革命到来了,中国革命几近于一种长期的失败,需等待十几年后才能复兴,甚至提出中国革命需要偃旗息鼓去搞长期的合法斗争,不要再动刀动枪了。当时中央又根据这一指示发了一系列调令,如派蔡和森、瞿秋白去海参威,派毛泽东去四川,“大调换两湖工作同志”等。其时的形势如蔡和森所说:“因此许多活动分子以为是散伙政策”。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离开中国回莫斯科时,临行给人“逃跑主义”“散伙主义”的迹象,以致临时政治局开始全无斗志.•党的队伍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有的人叛变了,有的登报申明自动脱党、退党,企图走第三条道路。;还有如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反对党进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第四专题这是邓小平作的八七会议的记录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共产党人的理论反思第四专题实践的开展和理论的创造:农村包围城市道理的开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三大起义第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第四专题第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起义军最后上了井冈山。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中国革命把从城市退却和向农村进攻有机的结合起来。秋收起义宣传口号第四专题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1927年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第四专题第三,广州起义(1927.12.11)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张太雷广州起义建立的工人赤卫队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第四专题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还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第四专题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曲折过程第四专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中国的问题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无法解决。“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第四专题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部分由董朗率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农村,在那里开始探索上山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的新的途径,后来也上了井冈山。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从广州的西北转入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第四专题《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国之内,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之中,有一块或者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必备客观条件•第三,革命形式的继续向前发展——重要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必要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关键性的主观条件第四专题工农武装割据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据根地建设主要斗争形式中心内容战略依托工农武装割据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第四专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首先,批评了“城市中心论”。•其次,强调了建设和发展红色政权的必要性,指出了它对夺取全国胜利的重大意义。•再者,指出了发展根据地和巩固扩大红色政权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三位一体。第四专题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到1930年初,共建立了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广西的左右江、广东的东江和琼崖。红军发展到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10万人。红军游击战实际上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第四专题1,反“围剿”作战第一次反“围剿”(1)时间:1930年10月——1931年1月(2)力量对比:国民党:10万;共产党:4万(3)作战方针:国民党:分进合击共产党: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4)结果:九千余人全被歼灭;俘敌官兵三千余人,击毙第18师师长张辉瓒(5)意义:红1方面军乘胜转入进攻,至三月中旬,在永丰、乐安、南丰、广昌、宁都等县境内,消灭了一些地主武装,恢复和加强地方武装,发动和争取了几十万群众,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为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造志了有利条件。第四专题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一九三一年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宵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第四专题第二次反“围剿”(1)时间:1931年2月——1931年5月(2)力量对比:国民党:20万;共产党:4万(3)作战方针:国民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共产党:诱敌深入,先打弱敌,各个击破(4)结果:五战五捷,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5)意义: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第四专题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九三一年夏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全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第四专题•第三次反“围剿”(1)时间:1931年6月——1931年10月(2)力量对比:国民党:30万;共产党:3万(红1军)(3)作战方针:国民党:长驱直入共产党:诱敌深入(4)结果:六战五捷,击溃敌人七个师,歼敌十七个团,毙伤俘敌三万余人,缴枪两万余支(5)意义: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央根据地,范围达到二十一个县境,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二百五十万,为粉碎敌人新的“围剿”造成了更有利的条件。第四专题•第四次反“围剿”(1)时间:1932年5月——1933年3月(2)力量对比:国民党:40万;共产党:7万(3)作战方针:国民党: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鄂豫皖、湘鄂西)共产党:山地运动战中歼灭敌人(4)结果: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5)意义:第四次反“围剿”,创造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歼敌的重要经验第四专题(二)土地革命•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制定了《兴国土地法》•1931年12月,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和路线第四专题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瑞金毛泽东第四专题(二)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中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一次,1927.11-1928.4,我们党犯了“左”倾盲动错误,当时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创造总暴动的局面”。这次“左”倾盲动错误是受到共产国际“左”倾思想影响而形成的,主要的贯彻者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那兹。第四专题第二次,1930.6-1930.9,形成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错误。李立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当时,有一个非常诱人的口号:“会师武汉,饮马长江”。李立三第四专题第三次,1931.1-1935.1,形成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其主要内容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革命性质,将民族资产阶级当作最危险的敌人。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主张红军配合中心城市。在土地问题上: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在军事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党内斗争上: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王明博古第四专题二.中国革命的转折(1)时间:1933年9月-1934年10月(博古、李德)(2)力量对比:国民党: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共产党:10万(3)作战方针:国民党:持久战和“堡垒主义”共产党: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制敌(4)结果:持续一年之久,中央苏区军民全力以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给予国民党军大量杀伤。但由于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使这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以致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央苏区大部丧失的情况下,被迫进行长征。(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四专题(二)红军开始长征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第四专题(二)历史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17日)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遵义会议会址第四专题•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汇总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
本文标题:土地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6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