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39《地质灾害》课件
课标解读: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地质灾害》课件地质灾害是指岩石圈中各种地质作用和人为因素,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在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火山爆发等,其中除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外,其他大多数地质灾害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学习地质地貌灾害时要结合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等进行分析,特别是要结合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解释世界上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1.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其相关概念。2.简述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结合地图说出世界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4.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及学会灾害发生时的一些求生技能。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地震中的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属于自然原因导致,世界上绝大多数属于构造地震;人为原因也可以诱发地震,如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在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中,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破坏植被和不适当的开挖、堆积等人为因素加剧灾害的发生。发生机制点拨: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地貌背景;水文气象条件;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自然原因:1、地质构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地震发生2、岩石:地震频发,山体中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地形: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坡度大,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地形条件。4、气候:西南地区地处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动力条件。人为原因:开挖坡脚,蓄水排水,堆填加载,劈山开矿,乱砍滥伐等均可能诱发滑坡。弃土弃渣的堆砌,大量松散物质增加了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修建工程的不合理开挖,破坏山坡表层形成泥石流;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滥砍乱垦使植被消失,加重水土流失,破坏山坡稳定性,滑坡、崩塌发育易发生泥石流.想一想,哪些地区易发生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断裂构造发育、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盘踞的高山地区,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都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运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图示地区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的防御预防措施:如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提高抗震减灾能力;如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防止滑坡和崩塌;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减灾意识《地震灾害》1.地震概述(1)定义: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2)地震的结构(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重要概念)2.地震的类型和机制(1)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2)成因机制分类:构造地震(构造运动)、火山地震(火山活动)、陷落地震(外力作用)、人工诱发地震(人类活动)。(3)构造地震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3.地震发生过程(地震波及其传播\前兆—主震—余震)(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地震结构示意在图中找出: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2)地震的结构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②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1)震级:衡量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注意:(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2)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我国“5•12”汶川大地震烈度分布示意图此次地震造成的最大烈度达11级,试简要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震级大;地处大断裂带上;建筑物防震能力差。3.地震发生过程(地震波及其传播)地震波分为横波(也叫S波,只在固体中传播)和纵波(也叫P波,气、液、固三态均可传播),前者传播较慢。当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的人们感觉大地如何震动?地震发生时,震中区人们感到地面震动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摇晃地震波的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构造地震(说明:绝大部分地震都是构造地震)——形成原因:地壳构造运动→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分布规律:板块交界处、板块内部大的断裂活动构造带为地震多发地区(地震、火山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呈带状分布。)——多发的原因:位于地质构造断裂地带,地壳活跃,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较频繁,故地震多发。全球板块构造与20世纪地震——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全球板块构造与20世纪地震——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某群岛及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板块边界为挤压型(消亡边界、海沟俯冲型),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通过经纬度和海域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为印度尼西亚,其首都为雅加达。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北京沈阳哈尔滨上海台北广州武汉昆明成都西安兰州拉萨乌鲁木齐中国历史上(1900—2004)地震震中分布图5.0-5.96.0-6.97.0-7.98.0以上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我国有四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地区: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地区:新疆,甘肃和宁夏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2)分析此次地震损失较大的原因是什么?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海拔4000多米)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当地很多民居为土木结构,外墙用红土夯建,此次地震玉树县结古镇约有85%的建筑倒塌,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地震发生时间在清晨,大部分人还在睡眠,应急能力较差;海拔高,高原反应强烈,气温低,为救助带来困难;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1)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地震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原因,重点认识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灾情(人口和经济损失)——死亡人数、受伤人口、财产损失。不同灾情的原因(影响因素)——震级、震发时间、烈度与震中距;——防震意识、抗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口、经济密度防御措施: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报),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城市和交通建设避开危险的断层,加强社会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和教育工作等。说明GPS在地震预警中的作用。监测地壳运动教材P83加强地震预报能力;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加强地震应急演练;………。为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性的措施?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发展科技,加强对地震预报预测,建立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及防震措施;健全灾害法规;加强国际合作如何防震减灾?海地与智利地震比较差异:与海地相比,智利地震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大。原因:智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建筑抗震系数高;人们防震意识强,政府救灾措施得力;人口密度小;该次地震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洋,距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等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滑坡灾害》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1)成因: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2)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滑坡: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整体下滑,造成农田、建筑物、道路破坏及人员伤亡。地壳运动活跃以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山区,滑坡较易发生。防御措施:及早识别滑坡危险,建设护坡工程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面塌陷;阻断交通,增加救援难度。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的类型。对抗震救灾的不利影响。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8.0级地震,除了造成四川省严重受灾,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七个省市也不同程度受灾。汶川地震后的山体滑坡(3)发生机制——三个基本因素因素?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暴雨(水分渗入软弱面)、地震等起了诱发作用。不稳定的山坡形态(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软弱面的存在(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大规模的工程(开挖山脚、坡面增加负荷、蓄水等)兴建起了诱发作用?(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条件,或者增加了灾害发生的触发机制,增加了滑坡发生的可能和强度)——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读图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11.河流R的流向为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12.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A.火山喷发B.滑坡C.地震D.泥石流BB材料一: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以重力为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材料二:下图为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图。(1)根据材料一和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填入字母代号)。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原因是。答案:BCE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根据材料,滑坡与雨的关系最为密切。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滑坡一般发生在雨季,滑坡常发区一般为(全年、季节性)降水丰富的地区。暴重庆地区已发生的577个滑坡的统计分析(4)发生过程: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10年高考全国卷)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
本文标题:39《地质灾害》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6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