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甘森一建市政第二天讲义
1K414000城市给水排水工程P1601K414010给水排水厂站工程结构与特点1K414012厂站工程结构与施工方法一、给水排水厂站工程结构特点(一)厂站构筑物组成(1)水处理(含调蓄)构筑物,指按水处理工艺设计的构筑物。给水处理构筑物包括配水井、药剂间、混凝沉淀池、澄清池、过滤池、反应池、吸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等。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进水闸井、进水泵房、格筛间、沉砂池、初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曝气池、氧化沟、生物塘、消化池、沼气储罐等。口诀:警方格三沉,包养生肖猪(二)构筑物结构形式与特点(1)水处理(调蓄)构筑物和泵房多数采用地下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是构件断面较薄,属于薄板或薄壳型结构,配筋率较髙,具有较高抗渗性和良好的整体性要求。(3)大型矩形水池为避免裂缝渗漏,设计通常采用单元组合结构将水池分块(单元)浇筑。各块(单元)间留设后浇缝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块(单元)养护42d后,再采用比块(单元)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筑后浇缝带使其连成整体。(3)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见表1K414012-1。自然沉淀去除水中粗大颗粒杂质混凝沉淀使用混凝药剂沉淀或澄清去除水中胶体和悬浮杂质等过滤使水通过细孔性滤料层,截流去除经沉淀或澄清后剩余的细微杂质消毒去除水中病毒和细菌软化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1K414012给水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P163(二)工艺流程与适用条件(见表1K414012-2)工艺流程适用条件原水→简单处理(如筛网滤过或消毒)水质较好原水→接触过滤→消毒一般用于处理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100mg/L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接触过滤→消毒一般用于地表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适用于浊度小于3mg/L的河流水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淀或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高浊度水二级沉淀,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二、污水处理(一)处理方法与工艺(1)污水中有机物浓度一般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和总有机碳(TOC)来表示。1)物理处理方法:处理设备主要有格栅、沉砂池、沉淀池及离心机等。2)生物处理法: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还有稳定塘及污水土地处理法。口诀:生活唐突3)化学处理法,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混凝法类同于城市给水处理。1)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当前污水处理领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之一,曝气池是其反应器。1K414020给水排水厂站工程施工1K41402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P168一、施工方案与流程(二)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顶板支撑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二、施工技术要点(一)模板、支架施工(3)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二)止水带安装(2)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采用叠接;(4)金属止水带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5)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刷防锈和防腐涂料。(6)不得在止水带上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就位。(四)无粘结预应力施工1.无粘结预应力筋技术要求(1)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4.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1)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宜采用一端张拉;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和锚固。5.封锚要求(1)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2)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3)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相应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得低于C40。(结合教材57页,80%,30Mpa)(五)混凝土施工(1)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构筑物)是给水排水厂站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对于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内在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设计上有抗冻、抗渗、抗裂要求。(3)混凝土浇筑后应加遮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不少于14d。洒水养护至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结合教材51页)(六)模板及支架拆除(2)采用整体模板时,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其他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达到表1K414021规定强度,方可拆除。构件类型构件跨度L(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L≤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结构≥100记忆:2到8米的板、小于等于8米的梁、拱、壳1K414022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P170一、预制构件吊运安装(一)构件吊装方案预制构件吊装前必须编制吊装方案。吊装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主要技术措施。(3)吊装进度计划。(4)质量安全保证措施。(5)环保、文明施工等保证措施。口诀:公鸡叼指环(工技吊质环)(二)预制构件安装(2)预制构件应按设计位置起吊,曲梁宜采用三点吊装。吊绳与预制构件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45º;当小于45º时,应进行强度验算。二、现浇壁板缝混凝土现浇壁板缝混凝土也是防渗漏的关键;必须控制其施工质量,具体操作要点如下:(1)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应分段随浇随支。分段支模高度不宜超过1.5m。(2)接缝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比壁板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3)浇筑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温度选在壁板间缝宽较大时进行;三、绕丝预应力施工(一)环向缠绕预应力钢丝2.缠绕钢丝施工(1)预应力钢丝接头应密排绑扎牢固,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50mm;(2)缠绕预应力钢丝应由池壁顶向下进行,第一圈距池顶的距离应按设计要求或按缠丝机性能确定,并不宜大于500mm;(3)池壁两端不能用绕丝机缠绕的部位,应在顶端和底端附近局部加密或改用电热张拉;(二)电热张拉施工2.张拉作业(1)张拉顺序,设计无要求时,可由池壁顶端开始,逐环向下;(6)电热温度不应超过350℃;(8)伸长值控制允许偏差不得超过±6%;(10)张拉应一次完成;必须重复张拉时,同一根钢筋的重复次数不得超过3次;发生裂纹时应更换预应力筋;四、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一)准备工作(1)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在水池满水试验后施工,而且必须在水池满水状况下施工。(以便于直观检查壁板及板缝有无渗漏,也方便处理)(4)正式喷浆前应先作试喷,对水压及砂浆用水量调试,以喷射的砂浆不出现干斑和流淌为宜。(二)喷射作业(2)喷射距离以砂子回弹量少为宜,斜面喷射角度不宜大于15º。喷射应沿池壁的圆周方向自下而上喷浆,要用连环式喷射而不能停滞在一点上喷射,并随时控制喷射均匀平整、厚度满足设计要求。(3)喷浆宜在气温高于15℃时施工,当有六级(含)以上大风、降雨、冰冻时不得进行喷浆施工。(4)一般条件下,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厚50mm。(6)在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凝结后,应加遮盖、保持湿润不应小于14d。1K414023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P174一、试验必备条件与准备工作(一)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2)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后,保护层喷涂之前;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后,石砌池体勾缝以后。(3)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二)满水试验准备工作(3)安装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4)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一般采用严密不渗,直径500mm,高300mm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水位测针,注水深200mm。将水箱固定在水池中。(一)试验流程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二)试验要求1.池内注水(1)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2)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2.水位观测(1)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2)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1/10mm。(3)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3.蒸发量测定(1)池体有盖时可不测,蒸发量忽略不计。(2)池体无盖时,须作蒸发量测定。(3)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蒸发量水位。有盖子可认为水不蒸发三、满水试验标准(1)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2)渗水量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m2•d);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m2•d)。老公找小三(3),老婆要生气(砌)1K414024沉井施工技术P170一、沉井的构造沉井的组成部分包括井筒、刃脚、隔墙、梁、底板,如图1K414024-1所示。(1)井筒。即沉井的井壁,是沉井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地下构筑物的围护结构和基础,要有足够的强度,其内部空间可充分利用。(2)刃脚。(3)隔墙、壁柱和横梁。为满足沉井在交工后的使用要求,增加井筒的刚度及防止井筒在施工过程中的突然下沉。(4)底板。沉井的底板在井筒的下部,是沉井的井底。(二)地基与垫层施工(1)制作沉井的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2)刃脚的垫层采用砂垫层上铺垫木或素混凝土,且应满足下列要求:1)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还应便于沉井下沉前凿除;2)砂垫层分布在刃脚中心线的两侧范围,应考虑方便抽除垫木;砂垫层宜采用中粗砂,并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二、沉井预制(1)混凝土应对称、均匀、水平连续分层浇筑,并应防止沉井偏斜。(2)分节制作沉井2)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一节混凝土。三、下沉施工(一)排水下沉(3)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对于有底梁或支撑梁的沉井,其相邻格仓高差不宜超过0.5m(4)用抓斗取土时,井内严禁站人,严禁在底梁以下任意穿越。(二)不排水下沉(3)下沉有困难时,应根据内外水位、井底开挖几何形状、下沉量及速率、地表沉降等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调整井内外的水位差。(三)沉井下沉控制(1)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4)沉井下沉监控测量1)下沉时高程、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量的计算;2)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小于10mm/8h;3)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加密量测;4)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四、沉井封底(一)干封底(1)在井点降水条件下施工的沉井应继续降水,并稳定保持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m;在沉井封底前应用大石块将刃脚下垫实。(2)封底前应整理好坑底和清除浮泥,对超挖部分应回填砂石至规定高程。(3)采用全断面封底时,混凝土垫层应一次性连续浇筑;因有底梁或支撑梁而分格封底时,应对称逐格浇筑。(二)确定沟槽底部开挖宽度(1)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经验公式计算确定:B=D0+2X(b1+b2+b3)式中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D0—管外径,mm;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b2——有支撑要求时,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可取150~200mm;b3——现场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渠一侧模板厚度1K415000城市管道工程1K415012开槽管道施工技术P180二、沟槽开挖与支护(一)分层开挖及深度(1)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2m。(二)沟槽开挖规定(1)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三、地
本文标题:甘森一建市政第二天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78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