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④道教乐生、重生、贵术。道教认为生活在世上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它的教义是乐生、重生,鼓励人们至少是竟其天年,最高理想是长生不死。⑤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宗教一般都认为人的寿命长短都由天定,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但道教却不这样断言,相反,认为人的寿命非由天定,而决定于自己,强调个人不懈地修炼。⑥万物有灵,乃至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有神灵。道教是多神教。最高的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下有三十六帝,再有大明、夜明、北斗之神、太一、文昌、列星诸神;风雨雷电;五岳、四海、城隍土地等。四、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很多中国文化借道教得以流传。鲁迅就说过:“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致许寿裳》)“人们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者,懂得中国大半。”(鲁迅《小杂感》)许地山也说过:“从我国人日常生活底习惯和宗教信仰看来,道底成分比儒多。我们简直可以说,支配中国一般人底理想与生活底,乃是道教底思想。”(《道家思想与道教》)1、道教自身的文化积累。道教典籍在汇集编辑过程中,不断容纳大量与道教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各类学术著作,直至最后编成《道藏》。它不仅是道书总集,而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大系,包罗万象,丰富无比。现存明代《正统道藏》5305卷,加上万历时的《续道藏》181卷,共5485卷。内容分类:第一类,历代道书;第二类,道家著作及其历代注释;第三类,医药卫生著作;第四类,诸子百家著作;第五类,历代著名道士文集;第六类,史传地志著作;第七类,天文、生物、化学,不一而足。总之,《道藏》是一部超大型中国思想文化史丛书,不仅研究道教需要它,研究中国文化也需要它。值得一提的是,道教的炼丹术,从方术目的来说,是伪科学的,但也正是道士们反复炼丹,使人们认识了更多的化学物质,逐步分清了化学物质的性质、功能和反应,不仅开创了我国古代化学的先河,而且对世界化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这一点,李约瑟《世界科技史》有所论述。2、道教与民间信仰习俗(1)信仰习俗第一,许多神灵,本是来自民间;道教把民间俗神集中到自己的信仰中来,使自己成为道教神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反过来,道教又利用自己的优势使这些经过道教化的神灵,返回到民间,更深广地影响着民间的神灵祭祀活动。第二,道教特有的神灵,如八仙,财神,福、禄、寿三星,也得到民间的普遍祭祀。第三,道教法术与民间巫术相结合,使得道教借助民俗而普及,这是民间风俗与道教相联系的重要环节。(2)节日娱乐习俗第一,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传统节日,从喜庆、娱乐、到饮食、祭祀,集中体现了中国民间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很多习俗都出自道教习俗。当然,这并不是说,春节就是道教的宗教体现,总体来说,春节仍是中国多元传统文化的综合反映。对城隍、土地、灶君的崇拜和祭祀也包含道教的因素。第二,原本属于道教节日,道教神仙诞辰的庆典活动,在民间也有很大影响。“庙会”第三,有些道教节日,甚至走出宫观,与民间习俗相结合,变成民间节日。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十五)→鬼节五、道教与中国文学1、道教仙话与民间传说相互渗透。道教吸收了民间传说,经过加工改造,又回到民间,如钟馗打鬼、关帝显灵,等等,不胜枚举。道教自己的仙话,如八仙故事,嬗变出“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许多生动的民间故事,都是道教仙话与民间传说交渗共存。2、对作家、文学作品方面的影响。道教对古代诗歌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道教神仙说发生作用。道教神仙说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新奇的素材故事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如魏晋时期的“游仙诗”。唐代诗人最杰出的代表李白与杜甫都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杜甫经常被提及受儒家思想影响,其实他的诗歌中也有很多道教思想。李白从小就受到道教的熏陶,一生写了一百多首直接与道教有关的诗。中国古代的戏曲在题材内容方面受道教的影响也很大。志怪小说不少作品是专为道教而作的。道教刺激了中国文人的想象力,创作出蔚为壮观的作品。
本文标题:道教乐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2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