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延安路方位延安路的图片现在的延安路延安路历史填平前的洋泾浜延安路,是延安东路、延安中路、延安西路的统称。位于上海市区中部。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至沪青平公路,跨黄浦、卢湾、静安、长宁4区,全长14220米。宽14~63米,是市区东西向主干道之一。延安东路在黄浦区南部。东起中山东一路与中山东二路衔接处,西至金陵西路,长2620米。东段原为黄浦江支流洋泾浜,系英法租界的界河。洋泾浜系黄浦江支流,蜿蜒曲折西入周泾,即今延安东路外滩至西藏中路段。英、法两租界相继开辟后以洋泾浜为界河,两岸形成两条道路,浜北沿河叫洋泾浜滩路,后改名松江路(英租界),浜南是法租界孔子路。为方便行人往来,浜上陆续架起9座桥,大都是木质小桥。自东向西有外洋泾桥(中山东路)、二洋泾桥(四川中路)、三洋泾桥(江西中路)、三茅阁桥(河南中路)、带钩桥(山东中路)、郑家木桥(福建中路)、东新桥(浙江中路)、西新桥(广西北路)和北八仙桥(云南中路)等。东新桥、八仙桥等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因洋泾浜离上海县城近,进出方便,郊区水路到城的客货船只不少在老北门外三洋泾桥附近停泊,北端有街道,设有茶馆、木行等商肆。清咸丰三年(1853年)后的小刀会起义以及太平军和清军的作战使上海县城和江、浙地区大批富商、显贵和百姓为避兵祸涌入租界,租界内华人由500人剧增至2万余人,大都聚居在洋泾浜沿岸、广东路、福州路一带,洋泾浜两岸商业兴起。郑家木桥至东新桥一带商号林立,烟馆、赌场、妓院集中,帮会流氓活动猖獗。浜北有英商的亚细亚火油公司、美商的泰晤士报等。浜南有法国汇理银行、英商德丰驳运公司、法租界总巡捕房和中国最早的电政局等。三茅阁桥边的三层楼的丽水台茶馆规模仅次于南京路一洞天茶楼,日卖茶、酒500碗。洋泾浜两侧有专营外国货的美商、轮船招商局、邵秋明字号洋杂货、昌泰番菜馆、益泰车行、同泰煤行、万源茶铺等数十家商号,光绪元年(1875年)松江路已有洋行5家、经纪人及委托代理人3家。商号逐渐向水陆交通繁忙的东新桥、八仙桥一带发展,中外客商纷至,市面渐趋繁荣。西段原为北长浜。1914年英法租界当局鉴于河道阻隔交通,浜水污浊有碍卫生,决定填浜筑路,于1915年底完工,并以英王爱德华七世之名命名为爱多亚路。自填浜筑路后两侧房屋先后翻建大世界游乐场外景八里桥南堍正门成高楼大厦,一些大企业相继开设进驻,如万国储蓄会、美商友邦银行、中汇银行、安乐宫饭店、大中饭店、南洋烟草公司发行所、华商证券物品交易所、中南饭店等。还吸引县城内商户向北转移,中外客商纷至沓来,交通日益繁忙,从外滩到东新桥一带成为热闹繁华之地。爱多亚路两侧洋行集中,1918年统计有股票商3户;洋行20余户,经营进出口业务,著名的有壳件、美大、千代洋行等;银行多家,如中法实业银行、万国储蓄会等;华商行号63户,其中山东帮批发18户;其他行业,洋广杂货、木器、洋布、西服、煤号、车行、客栈、茶楼、中西菜馆和洗染坊等。1917年大世界游乐场建成后,爱多亚路、西藏路附近商业更趋繁荣。20世纪30年代全线有商号600多户。河南中路以东洋行、银行、保险、交易所集中;江西路山东路间是钢精、搪瓷厂门市部集中地;河南中路到西藏中路间有烟草公司、五金行、大旅馆、参号、西药房、百货、罐头食品等商号;西藏中路以西以木行、汽车行、车行较为集中。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入租界,爱多亚路更名为大上海路。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将其更名为中正东路。1949年上海解放,1950年5月最终更名为延安东路至今。金陵西路至华山路段为延安中路,长2300米。清宣统二年(1910年)始筑,因路南长浜取名长浜路,为当时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界路。1920年以法国陆军上将姓氏命名为福煦路。1943年改洛阳路,1945年改名中正中路,1950年改延安中路。延安西路在长宁区境内东起镇宁路,西迄虹桥国际机场入口处,全长10690米。据《法华乡志》记载,现延安西路华山路至武夷路一段,原为柴兴浜。清宣统二年(1910年)英工部局填浜筑长浜路。镇宁路以西至沪杭铁路,当时俗称鸳鸯路面:北半边(约片2/3)是煤屑便道,供车辆行驶;南半边(约占1/3)是黄泥马道,作遛马之用。附近地区多马房,每当晨昏遛马者络绎于途。今江苏路东首有英国兵营,占地约百亩,有多家白俄人开设的酒吧。1930年左右修建沥青路面,原有马房迁到铁路以西,沿路陆续盖起平房,营建花园住宅,开设商店、工厂。沪杭铁路以西段车辆稀少,农田村舍,一片乡村风貌。1943年10月,以陕西省地名更名长安路,1945年国民党当局为贺蒋介石六十寿辰易名中正西路。1950年改名延安西路,以革命圣地延安为名。该路自武夷路以东段1941年已筑成高等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1950年首先在番禺路至天山路一段改建水泥混凝土机动车道。1964年,凯旋路至古北路段分别进行拓宽,铺设沥青路面。1978年,该路逐段进行拓宽,车行道宽度已达16~22米。1985年10日,为配合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缓解虹桥路交通压力,中山西路至古北路一段的路幅由26米拓宽到40米。至1992年,延安东路商业街有31个行业、商店237户。其中工厂和工业公司经营部63户,占全路商号的26.6%。有汽车、食品、畜产品、鞋业、针织品、毛麻纺织品、皮革、电子器材等行业。延安东路成为改革开放后工厂和工业专业公司的窗口。此外还有文化用品、旅馆、建材、中药、服装、果品和理发等27个行业。还有餐饮业38户、五金交电29户、百货17户、食品12户,百年老店2户,童涵春国药号和洪长兴清真饭店等。延安中路段有上海展览中心、延安饭店、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上海文艺活动中心、华东医院、圆明讲堂等单位以及中共“二大”会址、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延安西路段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东华大学、延安中学、达华宾馆、虹桥宾馆、上海国际贸易商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等单位和延安中路、新虹桥中心花园等大型绿地。1995年起,在延安东路、中路、西路上架设高架道路,是横贯市区东西的快速干道。分三段兴建。西段自外环线以东700米处至内环线,1995年12月动工,1996年12月2日建成,长约6.2公里,宽25.5米,6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设匝道4对,虹桥机场处设有专用匝道。东段自石门一路向东至中山东一路,1996年8月开工,1997年11月28日建成,长3.06公里。自石门一路至福建路段宽25.5米,6车道;自福建路段至江西路段宽18米,4车道;自江西路至中山东一路2车道。设匝道13条,其中4条是与南北高架路相接的立交匝道。设计时速60公里(隧道口以西)和30公里(隧道口以东),匝道设计时速30公里。中段自石门一路向西至内环线,1998年5月动工,1999年建成,长5.56公里,6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设匝道5对。全线设置先进的防噪音屏。高架路地下阴影部分布置绿化,两边防冲墙外侧悬挂花槽,形成一条多层次的绿带。延安高架路于1999年9月15日全线建成通车。并与南北高架路、内环高架路连接,构成上海“申”字型高架立体交通网络,大大缓解了市区东西交通和市中心至虹桥机场的交通紧张状况。亚细亚大楼建于1916年,高7层,是当时外滩最高的一幢建筑,位于外滩万国建筑的南端――延安东路口,又取得中山东路1号的门牌,故人称为“外滩第一楼”。此楼于1913年由麦克倍恩公司投资兴建,故称为“麦克倍恩”大楼。1916年竣工后,1917年被亚细亚火油公司购得,改称为“亚细亚”大楼。上海解放后由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使用,一般也叫“冶金设计院大楼”。1996年房屋置换,成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亚细亚大楼上海自然博物馆沿延安路向西行,到达河南南路口,有一幢灰白色的五层带有英国古典风格的大楼,靠河南南路处有一拱型的堡楼,非常有气势。可惜因为高架的建设,将其挤得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这就是于1956年筹建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此楼原为华商纱布交易所,于1936年竣工。于近处可以看见入口顶部的山花装饰,两侧为爱奥尼式壁柱,整个大楼呈新古典主义风格。馆内大厅里有一具巨大的鲸鱼骨架,与之对比的是一头小象的骨架。中汇大厦隔着高架,对面沿街有一座红白相间的塔楼式建筑,这就是中汇大厦,原是由杜月笙开办的中汇银行所在地,于1934年9月建成,占地面积2166平方米。中汇大楼建筑是装饰艺术派风格,有高高的塔楼,体形高耸而美观。上海解放后,中汇银行停业清理。1959年经陈毅市长指令,整个大楼归上海博物馆使用。现为中汇大厦,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大世界就像现在到上海必游东方明珠塔一样,以前有“不玩大世界,没到大上海”的说法。“大世界”位于西藏南路、延安东路交叉口。始建于1917年,创办人是黄楚九。建国后曾改名“人民游乐场”,1958年恢复原名,1974年改名“上海市青年宫”,1981年1月25日大世界复业,定名为“大世界游乐中心”。“大世界”是上海最大的室内游乐场,素以游艺、杂耍和南北戏剧、曲艺为特色。如今大世界正在修葺,不知何时才能开业。上海音乐厅从西藏路起,往西的延安路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建造高架路,许多建筑拆除了,成了路,更成了绿地。如今绿地中还保留了三处著名的建筑,一处是大世界不远处的上海音乐厅。音乐厅建于1930年,原名南京大戏院,1949年改名为北京电影院,1959年再更名为上海音乐厅至今。音乐厅由华人设计,建筑风格属于上海地区少有的欧洲传统风格。休息大厅十六根合抱的赭色大理石圆柱气度不凡,观众厅的构图简介规范,复杂又不显零乱,富有层次变化,色彩庄重淡雅,与其演绎的古典音乐有着惊人的统一。自然音响之佳,得到建筑学专家及众多的中外艺术家认同。为配合延安路高架的拓宽建设,2003年4月15日上午10时,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开始,先在原地顶升1.7米,然后向南移动66.46米,再在新址往上顶升1.68米。6月17日,平移工程完成,上海音乐厅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共二大会址另一处是红色建筑――中共二大会址旧址,这座黑瓦青砖墙面红砖构线的建筑在周围绿地的掩映下显得十分庄重。这幢始建于1915年的石库门楼房原本的全部建筑共一组四排,包括沿原南成都路店铺共76个单元,位处深巷内的李达寓所是由公共租界巡捕刘少归买下后租给使用的。因为高架路的拓宽,其它建筑已经拆除,成为道路与绿地,胑下来的此建筑成了沿街房子。建筑由前后两排组成,沿街的辅德里625号即是当时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22年7月16日-23日在这里召开。后排靠西面大门处的石库门房子是平民女校。中德医院还有一处原为私立中德医院,1956年为卢湾区妇幼保健院,现在是慧公馆――一处会所。1925年,中德医院附设了中德产科女医学校,倡导科学新式接生法,培养高级助产士。1930年,改名为中德助产学校和上海平民产科医院。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德医院曾因临时收治过第19路军伤员而受到蔡廷锴将军的褒扬。1924年迁到这里,1937年,中德助产学校改名为中德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曾就读于该院。1993年,在建院70周年的庆典上,经上海市卫生局批准,为了弘扬老中德声誉及传统,重新加挂了为市民所熟知拥戴的中德医院的院牌。现在这里是一个会所。延安饭店延安路上还有两处重要的建筑:延安饭店和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延安饭店原设计为10层,1960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只造了5层。并与1962年4月开业。1972年至1973年续建,主楼为11层,正立面对称式,当中布置门厅入口。那时,它是延安中路带的高楼,必须用“仰望”才能看到它的顶楼处,现今在它的面前还是无法拍到全貌。中福会少年宫中福会少年宫是所有人儿时的圣殿,最吸引人的是宫内的“勇敢者的道路”,时而要登高,时而要匍匐,惊险、刺激,是男孩子显示自己力量的所在。少年宫原为英籍犹太人嘉道理爵士的私人别墅,称“嘉道理公馆”,是上海近代著名建筑。此建筑于1919年—1924年建造,俗称“大理石大厦”。思久生洋行与马海洋行设计,砖混结构,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
本文标题:上海老马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2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