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惊蛰zhé仓颉jié米芾fú王禹偁chēng羯鼓jié寒濑lài惊悸jì淅沥xīlì揪(jiū揪住)锹(qiāo铁锹)啾(jiū啁啾)愀(qiǎo愀然)掌握字词预习设计•惊蛰•裾边•滂沱•薄荷•万籁•窥见•氤氲•舔舐•晌午•潺潺•纤手•椽子•擎天•啾啾•苔藓•湿黏黏•铿锵•忐忑预习设计•惊蛰(zhé)•裾边(jū)•滂沱(pāngtuó)•薄荷(bòhe)•万籁(lài)•窥见(kuī)•氤氲(yīnyūn)•舔舐(shì)•晌午(shǎng)•潺潺(chánchán)•纤手(xiān)•椽子(chuán)•擎天(qíng)•啾啾(jiū)•苔藓(táixiǎn)•湿黏黏(nián)•铿锵(kēngqiāng)•忐忑(tǎntè)料料峭峭:形容微寒孺慕之情:指小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之情蠢蠢而蠕:形容像虫子般蠕动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忐忐忑忑:心神不定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预习设计以“听听”和“冷”“雨”为抓手,1、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2、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学习重点听听那冷雨惊蛰一过,春寒加剧。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为什么?)为什么用“冷”字?传达什么信息?听听那冷雨雨的凄冷。表层意义是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景)情的凄凉。根本原因是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情)为什么用“冷”字?传达什么信息?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雨”来作为他表达情感的依托?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能否换成“寒”“苦”等?“冷”——准确表现了雨的凄冷,这是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自然角度);又表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笼罩着淡淡乡愁的心境(情感角度)。1、“雨”意象内涵——表现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2、不能换“寒”——用来形容冬雨,而本文从绵绵春雨,写到潇潇秋雨,所以用“寒”不恰当。“苦”——意指愁苦、痛苦,更多的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所以用“寒”不恰当。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哪些时代的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美国台湾大陆太初有字亡宋之痛公寓时代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作者喜爱的是:大陆瓦上的雨。交错原因:作者总是流淌着古中国的记忆和情调,并以这种记忆和情韵去观察。合作探究听听那冷雨,作者听雨后有什么感受?(提示:听雨地点,听雨感受)地点感受7.大陆听雨(岛上回味)凄凉、凄清、凄楚、凄迷8-10大陆瓦屋内、竹楼里听雨11-12岛上日式古屋音乐美、温柔、舒适湿黏黏、惊悸、音乐美合作探究选取一些“听雨”描写语句,品味鉴赏余光中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思考:•⑴“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那里来的。”•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黑白片的味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从安东尼奥那里来的”?•——比喻,通感。“黑白片的味道”比喻单调乏味。作者写此文时,正是大陆的文革后期(1974),安东尼奥当时拍了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调子很灰暗。可见作者由此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担忧。第9段听雨语句赏析“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在大陆的瓦屋里听雨,运用了叠词、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给人以温柔、舒适之感。雨声之美——钢琴演奏雨——“美人”雨的下落——美人的纤手在弹奏屋瓦——琴键雨滴声——“敲击音”、“滑音”“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既呼应前面的比喻,又非常艺术地点出了雨中昏暗的天色。通感第11段听雨语句欣赏“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霏霏不绝的黄梅雨……到七月听台风台雨……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湿旧式的庭院了。”本段主要描写了在岛上听黄梅雨、台风台雨、雷雨、斜雨,运用了对比、夸张、比喻、排比、叠词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的气势强劲特点。第12段听雨语句欣赏“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户外听听,冷雨,那音乐。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本段主要描写作者在岛上日式古屋里听冷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和长短句式变换手法,给人以音乐之美感(使语言富有音乐美感)。荡胸生层云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宋画”与山水风景谁像谁?【思考、探究】1、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诗人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2、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这首词呢?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思考、探究】(1)“少年听雨”:“少年听雨”的画面,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而又枯槁的身心(2)“壮年听雨”:“壮年听雨”的画面,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3)“而今听雨”:“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这首词呢?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答:作者处境与蒋捷相同,都是“饱经风霜”,都是面对萧萧秋雨,想到自己的一生,自然发出“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慨。1.多角度写雨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冷雨潮湿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舔舔吧那冷雨听觉第7节凄凉凄清凄楚凄迷第8节清脆可听如瀑布比碎玉第9节黑键灰键“拂弄”、“奏”第11节羯鼓电琵琶“刷、鞭、打”等第12节雨是一种音乐。单调而耐听、回忆、潮潮润润。1、长短句变换——伸缩自如而紧凑连贯。(节奏)2、叠词使用——增强散文的节奏和韵律,引起读者感官刺激,使人如闻如见,如履其境。3、修辞手法(运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恰当地烘托出思想情绪。4、化用诗句——自然贴切,富有诗意。语言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雨的凄冷,情的凄冷意境美《听听这冷雨》——浓浓乡愁1、感知意象,把握景物特点鉴赏散文方法2、揣摩语言,体悟蕴藉的情感3、展开想象,领会文章的神韵课堂总结:•右手写诗左手写文章,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右手写诗,故诗作最丰,约六百余首。•其诗常常洋溢着对祖国的呼唤和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追缅怀念之情,“乡愁”式的中国情结是余诗的一大主题。•——左手写散文。•其散文被称为“诗化了的散文”。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它独特的散文路径。•常常思想驰骋千里和句式变化多端,注重散文的容量和弹性,追求汉语自身的精致、准确与神韵。——余光中《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总结:鉴赏散文意境的方法鉴赏散文意境之美(三)展开想象,领会文章的神韵。(一)感知意象,把握景物特点(调动各种感官)(二)揣摩语言,体悟蕴藉的感情(修辞、句式)
本文标题:听听那冷雨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3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