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章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常识
第一章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常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我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切实保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作业人员贯彻执行“安全第一”的方针,必须牢固树立以下四种意识:(1)“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意识。安全为天,生命至上,安全是首要条件、先决条件,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真正把安全放到首位。(2)安全生产法律意识。(3)安全生产责任意识。(4)安全生产纪律意识。二、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它要求我们要把安全生产的重心前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从事故发生的源头入手,防患于未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业人员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确立“一切事故皆可预防,皆可避免”的安全观念著名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则(见图)告诉我们:每1起严重伤害事故的背后,必有29起轻微伤害事故;29起轻微伤害事故的背后,必有300次未遂事件先兆;300次未遂先兆事件的背后,必有1000个事故隐患,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如果能够从预防着手,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或者控制事故隐患,就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零事故、零伤亡”。相反,如果对潜在事故隐患毫无觉察,对轻微事故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必将导致无法挽回的重大伤害或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海因里希安全法则三、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从安全监管层面来讲,“综合治理”是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作业人员、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从企业层面来讲,则指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级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共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第二节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1要求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2知情权3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4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权利5获得职业健康防治的权利6合法拒绝权7紧急避险权8工伤保险和民事索赔权9提请劳动争议的权利10批评、检举和控告权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从业人员的权利:(一)劳动合同保障权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载明有关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二)危险、有害因素的知情权和建议权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三)批评、检举、控告权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四)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拒绝权从业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指挥、指令以及强令冒险作业等,有权拒绝执行。(五)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的紧急避险权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并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从作业场所撤离。(六)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权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七)获得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八)获得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权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对于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的作业的职工,有权获得职业健康检查并了解检查结果。被诊断为患有职业病的职工有依法享受职业病待遇,接受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的权利。(九)获得职业健康防治的权利从业人员的其它权益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权益享有休息休假的权益女职工享受特殊保护的权益发生权益争议,有权提请复议和劳动仲裁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一)自律遵规的义务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二)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自觉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义务努力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三)危险报告义务即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第三节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安全职责是企业赋予岗位人员在安全作业、事故预防、安全检查等安全生产方面的特定责任,是其岗位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性质的企业或单位,其所确立的作业人员安全职责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岗位,其安全职责也不完全一样,但总体看来,不外乎以下11个方面的内容:(1)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接受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指挥和指令,对本岗位的安全负直接责任。(2)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着装及佩戴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和保管安全防护用具,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等应急救援设备、工具。(3)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作业,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工具等,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4)爱护本岗位的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不准使用或启动不熟悉的设备、工具等。认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发现缺陷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保持作业场所清洁。(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能持证上岗。无证不得进行特种作业。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金属非金属矿山爆破作业属于特种作业,因此,井下采掘作业过机电维修作业人员应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上岗。(6)自觉接受有关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努力学习安全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安全作业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7)了解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和危险部位情况。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并立即报告或越级报告。(8)按要求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报告,做好详细记录,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9)发生伤亡事故、未遂事故及时报告,协助保护好现场,积极参加事故分析会,配合事故调查工作。(10)认真了解掌握和执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做好交接班手续,填写好运转记录,为接班者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11)认真参加班前会等安全会议,参与各类安全活动,主动提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视频矿山安全知识第四节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特点和易发生事故(1)地下矿山作业通道通常较为狭窄,较深的矿井地表与地下的联系需要提升设备,井下供电设施尤为重要,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对安全生产有直接影响。(2)井筒断面不大,进入井下的新鲜空气相对较少,井下空气流动性差,废气很难自然排出,易引起中毒窒息事故。(3)地下岩层地质条件不易直接观察,地压、水文等因素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冒顶片帮、突然涌水等现象常有发生。(4)井巷工程复杂,能见度差,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一、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特点(5)矿山一般设有油库、炸药库等重要危险品仓库,存在重大危险源,对安全生产有较大威胁。(6)采掘作业留下大量的采空区,易引起地表塌陷,可能造成地表建筑物毁坏及地表水灌入井下,引发重大地质灾害。(7)井下阴暗潮湿,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劳动强度大,对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影响很大。(8)井下安全出口相对较少,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人员逃生相对困难,救援难度也较大,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潜在危险性大。(9)采空区发生大面积冒落的时候,因空间被急剧压缩,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气浪,造成冲击波。巨大的冲击气浪会把人员掀翻甚至抛出去,造成撞击等伤害,同时也会损毁井下其他设备设施。(10)井下环境复杂,不利于人员的疏散和救援行动的展开,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或者水害事故,会对井下机械设备和人员造成极大的威胁。二地下矿山易发事故及其特点2010年,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按照事故类型分类,多发于冒顶片帮、物体打击、坍塌、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6类事故,如图1-2所示。其中,冒顶片帮事故死亡250人,占2010年金属非金属矿山死亡总人数的19.7%;物体打击事故死亡217人,占17.1%;坍塌事故死亡178人,占14%;高处坠落事故死亡154人,占12.1%;中毒和窒息事故死亡107人,占8.4%;机械伤害事故死亡93人,占7.3%。上述6类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8.6%。2007—2012年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类别统计表序号事故类别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死亡人数百分比1中毒窒息61018.52冒顶片帮1515283触电559.24高处坠落335.65坍塌7916.66车辆伤害6916.67机械伤害223.78爆破事故111.8合计4554100第五节井下主要生产及辅助系统一通风系统二提升运输系统三供配电系统四排水系统五供水系统六供风系统七充填系统八通讯系统井下主要生产及辅助系统井下系统通风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供配电系统通排水系统供风系统充填系统通讯系统一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指向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所组成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任务是:(1)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作业人员对氧气的需要。(2)稀释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并排出矿井之外,保证安全生产。(3)调节井下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矿井通风方法以风流获得的动力来源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以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三种;根据矿井进风井和回风井的布置方式,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和混合式等类型。二提升运输系统地下矿山在生产过程中,矿石或废石从采掘作业面运送到矿仓、选厂或废石场,各种设备、材料运送到作业地点以及作业人员上下班,都离不开运输和提升工作,提升运输是矿山开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按提升运输井巷的不同,分竖井提升、斜井提升、平巷运输、斜坡道运输等。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包括矿山提升系统和矿山运输系统。三供配电系统由矿井各级变电所(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的变压器、配电装置、供电线路及用电负荷,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结起来的一个整体,称为矿井供电系统。来自上一级供电电源,经矿区变电所(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各种保护装置、输电线等组成,供地面和井下各种用电设备及照明用电,称为矿井供配电系统。四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指用于集中输排矿井水的矿山辅助生产系统。由排水沟(巷)、井下水泵房、水仓、排泥设施、排水设备、排水管道、电力控制设施等组成。通过排水管道(或排水沟)将井下积水排至地面水池。五供水系统矿井供水系统是利用干净的清水,经水泵站及供水管道将水源池储水扬送至高位水池后,再经输水管道向井巷、中段(包括避灾硐室供水)和各作业场所输送,用于采掘工作面的洒水降尘、打眼、喷浆和搅拌用水等。矿井供水系统主要由地表水池、供水管、水泵等组成。六供风系统供风系统是指采用空气压缩机站,附属设备(如空气过滤器、冷却装置、贮气罐等)、供风管网(包括管道附件)或稳压、增压设备等输送压缩空气作为釆掘作业凿岩、支护、装运卸和中段避灾硐室供风等风动设备的驱动动力的系统。七充填系统充填系统是指用于采集、加工、贮存和制备充填材料,向采空区输送和堆放充填材料,使充填材料脱水和处理污水等的设备、设施、井巷工程和构筑物的总称。按充填材料不同,充填系统可分为干式充填系统、水力充填系统和胶结充填系统。八通讯系统通讯系统是指矿井中各种信息传
本文标题:第一章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7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