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四节 象征型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类型).
第四节象征型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类型)一、作为文学思潮的现代主义西方现代主义(Modernism)文学是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发展到20世纪中期之间的一种文学潮流,是现代西方文学许多流派的总称。它主要是指在以非理性主义为标志的各种文化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下所形成的文学流派,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意识流小说等(下接p18二、作为文学形态的现代主义)象征主义1886年《象征主义宣言》发表,正式树起象征主义旗帜。1857年的诗集《恶之花》被公认为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波德莱尔由此被誉为象征主义鼻祖。其代表作家还有魏尔伦、马拉美、韩波等。20世纪后,象征主义逐渐传到欧洲各国,被称为后期象征主义,其代表作家有艾略特、庞德、叶芝等。爱略特(1888-1965,英美现代派诗人)的《荒原》,勾画出西方人在一战后的精神病态。庞德《地铁车站》的18种译文庞德(EzraPound)原文:InaStationoftheMetroTheapparitionofthesefacesinthecrowd;Petalsonawet,blackbough.庞德(1885-1973)《地铁车站(1912)人群中涌出张张面庞,水淋淋乌油油的枝头上绽开朵朵花瓣。庞德:“在一生中能有一次表现意象,也比制造出无数卷作品呀好得多。”庞德的《地铁车站》:象征主义诗歌诗歌有意避免使用明喻脸蛋似花瓣或暗喻脸蛋是花瓣,而是把(象幽灵般出现的)脸蛋和(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叠加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新意象复合体(在两个意象之间起着沟通作用的是高度个性化的直觉),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把有限、具体的意象赋予无限、抽象、甚至神秘的内涵。叠加的意象中渗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读者又能从叠加的意象中找到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使得这首诗让人回味无穷。象征主义的创作目的、创作手法象征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虚妄的、痛苦的、不可知的,只有主观世界才真实可信,因此其创作目的就是“探求自己的灵魂”表现现实的恶和自我心灵的美。其艺术上的特征是象征手法的大量采用,造成神秘、隐晦的色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的内容在特定经验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使后者得到强烈的表现。美国的爱伦·坡、法国的波德莱尔、魏尔兰、韩波、马拉美等人被认为是早期象征主义的重要作家。而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则包括美国的T·S艾略特、爱尔兰的叶芝、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此外,意象派诗歌是象征主义诗歌中分离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庞德和威廉斯。象征主义戏剧作家则包括斯特林堡、梅特林克等人。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盛行于二三十年代。它注重突破表象而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其代表作家有斯特林堡、凯撒、卡夫卡、奥尼尔等。其特点是:第一,崇扬“自我”,揭示灵魂。认为只有揭示人物灵魂,才能揭示事物内在本质。情节产生于思想与幻想,人物则没有具体姓名和个性,常用一个符号表示。第二,追求情节离奇,语言奇特,情绪炽烈,表现夸张。它用怪诞离奇的情节表现事物的本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的《变形记》(1915)奥尼尔(1888-1953,美国戏剧家)的《毛猿》(1922)——表现异化的人生和现实。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法国的一个戏剧流派,以1950年尤奈斯库(1912-)的《秃头歌女》上演为标志,其代表作家有见克特(1906-,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让·冉奈、品特、阿尔比等。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表现内容的荒诞性。它的基本主题是表现人生无意义,表现在现实的冷酷环境压迫下人的异化、压抑、失落和幻灭,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悲哀。它通过荒诞的形式揭示造成人的“荒诞的感情”的社会原因,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二是表现手法的反传统性。它用支离破碎的结构、莫名其妙的形象来代替完整的剧情和舞台形象,造成情节的不完整,缺乏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单一干瘪,语言枯燥乏味。尤奈斯库:《秃头歌女》(1950)据说此剧的创作源于作者自学英语,整出戏的台词来自《英语会话手册》中那些毫不连贯的对话。《秃头歌女》几乎没有情节,对话杂乱无章、琐碎混乱;人物动作无目的。作者说这部“毫不严肃”的戏要批评的是社会、是语言、是陈词滥调,同时也是对戏剧本身的批评。贝克特《等待戈多》(1953)尤奈斯库《椅子》(1951)意识流小说“意识流”最先由威廉·詹姆斯提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成为意识流小说的思想基础。意识流作为现代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体现在小说领域。其代表作家有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小说家)、、福克纳、沃(伍)尔芙、乔伊斯、卡夫卡。意识流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为文学创作广泛吸收。意识流小说特征:第一,专注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认为传统小说重物质世界而轻精神世界有缺陷性,因此只有专注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才能够写出生活的真实,只有人的心灵世界才是“最高的真实”。这种主张容易导致人物内心世界同外在客观世界的对立与分离,很难达到真实性反映。意识流所强调的内心世界是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无意识,是一种无规律、无逻辑错杂混乱的混沌状态。第二,以意识的流动作为作品结构的线索。意识流小说常常打破事件发生的时空顺序,以人物主观心理活动作为连贯故事的结构线索。意识流小说艺术上的可取之处意识流小说重视挖掘人物心灵的奥秘,细致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情节发展上打破时空界限,造成离奇、变幻的效果,对于丰富小说的艺术手法有可取之处。但由于它建立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之上,就必然造成人物性格塑造的非科学性,从而影响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1905-1922)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资本主义现代发展的产物。从19世纪末开始,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这种转变导致了西方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现代主义文学既是这种过渡的产物,又是推动这种过渡的文化动因之一。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转变,最重要的标志是理性主义的动摇和崩溃,以及由此带来的非理性主义的泛滥与流行。尼采所谓的“上帝死了”,可以说是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发生的宣言。在20世纪的前50年当中,非理性思潮迭起:两次世界大战加剧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相继出现的否定理性主义的非理性哲学流派及其思潮: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适应并反映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失望、孤独、仿惶、苦闷、恐惧的普遍心理。由此导致了现代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第一次转折:怀疑理性、寻找新的理想以及彷徨心理的弥漫。现代主义文学正是对这一切的反映。文学的世纪末情绪,波德莱尔(1821-1867)的《恶之花》(1857)。波德莱尔的《恶之花》(1857)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对客观世界采取了绝望的反抗态度。他揭露生活的阴暗面,歌唱丑恶事物,甚至不厌其烦地描写一具《腐尸》蛆虫成堆,恶臭触鼻,来表现其独特的爱情观。(那时,我的美人,请告诉它们,/那些吻吃你的蛆子,/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他的诗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审丑”《恶之花》的“恶”字《恶之花》的“恶”字,法文原意不仅指恶劣与罪恶,也指疾病与痛苦。波德莱尔在他的诗集的扉页上写给诗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之花”,认为他的作品是一种“病态”的艺术。他对于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现实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他给友人的信中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的全部思想,整个的心(经过改装的),整个宗教意识,以及全部仇恨。”文学的“向内转”和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感觉派”二十年代末期和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的新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40年代张爱铃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文学出现了传统文学所没有的新主题和新形象。二、作为文学形态的现代主义A、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1)内容上的向内转(2)表现上的“隐喻性”(3)形象的“符号化”。(4)异化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1)内容上的向内转其一是指现代主义将表现人的心理生活、心理感受作为主要内容;其二是指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观性、主观化非常突出。“向内转”是针对传统文学往往是通过外部世界的描绘来反映生活这个特点来说的。伍尔夫(1882-1941):往深处看,生活好象远非“如此”。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在普普通通的一天的内心活动考察一下吧。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特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铭刻在心头的印象。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就象不计其数的原子在不停地簇射……。生活并不是一副副匀称地装配好的眼镜;生活是一圈明亮的光环,生活是与我们的意识相始终的、包围者我们的一个半透明的封套。把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不论它可能显得多么反常和复杂──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少羼入一些外部杂质,这难道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2)表现上的“隐喻性”(间接性和暗示性)表现的隐喻性,指现代主义文学往往用间接的、暗示的、象征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奥地利诗人里尔克(1875~1926)作于1903年的诗歌《豹》,是现代主义诗歌的典范:里尔克:《在巴黎动物园》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么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干,/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坚韧的步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于是有一幅画像浸入,/浸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3)形象的“符号化”现代主义文学的形象往往有符号特点,含有某种象征意味和一定的抽象性。形象的蕴意不在形象本身,而在形象所暗示的东西。(4)异化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异化的四种表现:①人与人关系的异化②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③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④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①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合作的、相互关怀和帮助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受到物质利益和权力的支配。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在他的剧本《门关户闭》中有句台词:“别人就是地狱!”可以说极为精炼地反映了现代派文学对人与人关系的理解。钱锺书谈“鳖咳”与卡夫卡的《变形记》钱锺书在他的《管锥编》论《焦氏易林》之《旅》,阐释“言如鳖咳,语不可知”时,顺手就引用了卡夫卡的小说:卡夫卡小说《变形记》写有人一宵睡醒,忽化为甲虫,与卧室外人应答,自觉口齿了澈,而隔户听者闻声不解,酷肖薛伟所遭。②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人只有依赖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社会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异化改变了这种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相矛盾乃至相敌对。如美国的“垮掉的一代”,一面攻击资本主义社会,一面诅骂共产主义。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③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人与自我的异化关系体现为:理性与本能的对立感官与精神的对立以及由此形成的双重乃至多重人格。这种对立在现代派文学,有时候表现为人性的失落(《万能机器人》和许多好莱坞电影),有时候表现为本人身分的无法确认(《秃头歌女》和许多“我是谁”的作品),有时候表现为双重人格和人性(《肥佬教授》)。《万能机器人》(1920)捷克“凡尔纳式”的作家卡莱尔·恰佩克(1890——1938)的《万能机器人》(1920),在机器时代里织就了一个人性的残酷寓言和预言,他那深邃的隐喻话语是对人类生存活动境况一种深刻二律背反“本文”的深层阐释,向“效果历史”的路途敞开。美国电影《肥佬教授》(TheNuttyProfessor)金斯教授是威尔斯大学的生物学教授,他是一个超级大胖子。这个原因使他在学校中总是闹出一些小喜剧。有一次他误开了实验室的鼠笼,使得上千只老鼠在学校中乱窜。这惹火了校长里奇,他警告了金斯,并要他去见学校的一
本文标题:第四节 象征型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8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