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实践技能考核部分1实践技能考核部分2临床技能一、临床诊断能力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应用能力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应用能力3、辅助检查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4、中医病证诊断及类证鉴别能力5、西医病种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6、急诊急救能力二、辨证论治能力1、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2、准确确立治则、治法的能力3、合理选方、用药(选穴、手法等)的能力4、正确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能力三、中医病证测试范围1、感冒2、咳嗽3、哮病4、喘证5、肺胀6、肺痨7、胸痹(真心痛)8、心悸9、胃痛10、泄泻11、痢疾12、腹痛13、胁痛14、黄疸15、鼓胀16、积聚17、水肿18、淋证19、消渴20、瘿病21、眩晕22、头痛23、中风24、痹证25、不寐26、血证27、郁证28、呕吐29、便秘30、腰痛31、虚劳32、有机磷农药中毒33、肠痈34、颈椎病35、痄腮36、急惊风37、小儿泄泻38、疳积39、崩漏40、绝经前后诸证3四、西医病种测试范围1、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哮喘4、肺炎5、肺结核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7、充血性心力衰竭8、心律失常(1)心室颤动(2)心房颤动(3)室上性心动过速(4)房室传导阻滞(5)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9、急性胃炎、慢性胃炎10、消化性溃疡11、上消化道出血12、细菌性痢疾13、急性胰腺炎14、胆囊炎15、甲、乙型病毒性肝炎16、急性黄疸型肝炎17、肝硬化18、胃癌19、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20、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21、糖尿病2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3、高血压病24、缺铁性贫血25、脑梗死,脑出血26、风湿热27、类风湿性关节炎28、有机磷农药中毒29、急性阑尾炎30、桡骨前段1/3骨折31、颈椎病32、流行性腮腺炎33、小儿惊厥34、小儿腹泻3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36、围绝经期综合征基本操作一、体格检查内科普通体格检查二、中医基本操作1、中医望诊、闻诊、切诊能力2、针灸、推拿、拔火罐等中医临床技术操作能力3、常见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列缺少商合谷曲池肩髃迎香四白地仓下关天枢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血海神门听宫肺俞胃俞肾俞委中秩边承山昆仑至阴太溪内关外关风池阳陵泉悬钟太冲命门大椎百会水沟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4、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晕厥、虚脱、抽搐、中风(急性期的脱证、闭证)、痛经、内脏绞痛、牙痛、高热、血管性头痛、急性腰扭伤、呕吐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5、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三、西医基本操作1、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手术区消毒、外科洗手2、基本心肺复苏术53、常用西医基本操作范围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伤口换药、脊椎骨折搬运、长骨骨折简易固定、电除颤、呼吸机的使用、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临床答辩一、病史采集能力二、临床思维能力三、辅助检查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2)期前收缩(3)心肌梗死(4)心室颤动(5)心房颤动(6)室上性心动过速(7)房室传导阻滞(8)窦性心动过速(9)窦性心动过缓2、X线片(1)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炎(3)气胸(4)高血压性心脏病(5)肠梗阻(6)腹部正常平片(7)胸腔积液(8)浸润型肺结核(9)肺占位性病变3、实验室检查(1)血、尿、大便常规(2)血清钾、钠、氯、钙(3)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蛋白(4)血糖(5)肝功能(6)肾功能(7)心肌酶谱(8)乙肝标志物6(9)血、尿淀粉酶(10)漏出液、脑脊液、渗出液(11)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7理论考核部分8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概念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一、精气学说的概念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概念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9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交感互藏4、阴阳的消长5、阴阳的转化6、阴阳的自和与平衡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制化与胜复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10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五脏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二、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115、五脏的外华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第六单元六腑一、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七单元奇恒之腑一、脑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五脏的关系二、女子胞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八单元精、气、血、津液、神一、精12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二、气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三、血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四、津液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五、神1、神的基本概念2、神的生成3、神的功能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13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第九单元经络一、经络学说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二、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三、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应用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单元病因14一、六淫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二、疠气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3、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三、七情内伤1、七情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四、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五、劳逸失度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六、痰饮15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七、瘀血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的病证特点八、结石1、结石的概念2、结石的形成3、结石的致病特点第十一单元发病一、发病基本原理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三、发病类型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164、继发5、合病与并病6、复发第十二单元病机一、邪正盛衰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三、精、气、血失常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四、津液代谢失常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五、内生“五邪”1、风气内动2、寒从中生173、湿浊内生4、津伤化燥5、火热内生六、疾病传变1、疾病传变的形成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第十三单元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二、治则1、正治与反治2、治标与治本3、扶正与祛邪4、调整阴阳5、调理精气血津液6、三因制宜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绪论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第二单元问诊一、问寒热18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二、问汗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三、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四、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五、问耳目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六、问睡眠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七、问饮食与口味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八、问二便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意义19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意义九、问经带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意义2、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意义第三单元望诊一、望神1、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2、神乱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二、望面色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3、望色十法的具体内容三、望形态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2、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四、望头面五官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面肿及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3、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五、望躯体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手足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六、望皮肤20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水疱的内容及临床意义3、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1、观察痰、涕的临床意义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八、望小儿指纹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2、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望舌一、舌诊原理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三、望舌质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临床意义四、望舌苔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临床意义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临床意义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4、舌诊的临床意义第五单元闻诊一、听声音211、音哑与失音、太息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二、嗅气味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第六单元脉诊一、脉诊概说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2、切脉指法3、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二、正常脉象1、正常脉象的特点2、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三、浮、散、芤、革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四、沉、伏、牢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五、迟、缓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六、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9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