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1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崇明三岛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实施《崇明、长兴、横沙三岛联动发展规划》的第一个近中期规划,是指导崇明“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十五”回顾过去的五年,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不断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牢牢抓住各种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发向上,积极地探索一条符合崇明实际的发展之路,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一、建设成就(一)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十五”以来,我县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2005年,全县增加值预计达到88.5亿元,年均递增10.4%;财政收入完成24.4亿元,年均递增24.6%;实现外贸出口拨交额23.7亿元,年均递增11.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3.7亿元,年均递增21.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6.7亿元,年均递增5.3%。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综合经济目标,其中,财政收入和固定2资产投资额达到较快的增长水平。“十五”主要经济指标情况汇总表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值(亿元)实际年均增速预期年均增速完成情况200020012002200320042005未能基本超额增加值53.957.862.570.179.088.510.4%10.0%√财政收入8.19.612.316.220.124.424.6%8.0%√外贸出口拨交额13.815.317.317.921.323.711.5%12.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09.310.412.019.024.021.7%15.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13.113.514.215.616.75.3%6.0%√(二)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十五”期间,随着我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由期初的24.8%、37.4%、37.8%调整为期末的17.7%、45.2%、37.1%。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年均递增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连年增产增收。河蟹、蔬菜、果林、白山羊等特色种养业规模继续扩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县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5.6亿元,年均递增4.2%;“十五”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3%。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继续加大,重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14家企业被命名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一业特强”行业更加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修造船业等资源利用型行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崇明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建设有序推进。2005年全县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02.1亿元,年均递增11%;完成建筑总产值79.4亿元,年均递增27%。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年均递增9.7%。生态休闲旅游业持续升温,“农家乐”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五年内共接待游客340万人次,直接收入5.6亿元。交通、仓储、餐饮、商贸、金融等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住宅建设完成投资总3额16.5亿元,开发面积累计达92万平方米。(三)城镇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时期,编制完成《崇明岛域总体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系统专业规划。编制完成了崇明新城和陈家镇等重点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东平国家级森林度假区、绿华阳光生态示范区、前卫村和瀛东村生态示范村以及港东森林景观区等特色区域建设规划。崇明新城核心区开发全面启动。上海长江桥隧工程暨陈家镇试点城镇建设正式开工。继陈海公路东段拓宽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后,中段改道建设工程也竣工通车。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南通至崇明中双港220KV双回路电网工程竣工投用。南门、石洞口等多个客运码头实施改扩建工程,申崇车客运输航班密度不断增加,实现了24小时通航目标。全面建成14个乡镇和主要农场的光纤网,初步形成环岛光纤主干网,政府门户网站及公务网落成。崇明新城信息大楼、南门广场及多条骨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相继建成。(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新成果第一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第二轮三年计划全面启动实施。崇明成为上海地区首个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城桥镇被国家爱卫会确认为国家卫生镇。建成生态片林、水源涵养林、果树经济林、防护林等总面积达11966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1.6%。污染源监控和治理继续强化。森林公园湿地式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建成城桥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和废电池回收网络,完成全县农村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完成全县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北横引河疏浚工程顺利竣工,南横引河景观水系建设全面动工;完成崇西水闸等河口水闸的改建和搬迁工程。(五)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国有、集体资产结构和分布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有较大4的改善,初步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成立县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对县级投融公司进行重组,增强了政府对实事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的融资能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审批项目和内容逐步减少,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实施县镇(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镇(乡)两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进一步明确。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如期结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建材和汽车市场等六项重点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园区和有关部门的招商引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招商机构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前四年累计引进各类企业近5000户,注册资金总额达125亿元,累计实现税金32亿元。(六)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十五”期间,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切实推进科技示范村(场)、企业创建活动,2004年,我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制高中、东门中学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教育设施竣工使用。引进各类优质教师千余人;县中心医院总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2003年有效地控制住了非典疫情。建成港沿、绿华、竖新和向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县图书馆、学官以及影剧院等文化设施的修复和改造。实现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市县及乡镇场光缆联网。成功承办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连续五年被评为全民健身活动全国先进县;顺利完成348户1515人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任务。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改善。切实做好了来信、来访和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全县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七)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10年保持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4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7320元,年均递增11%;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5781元,年均递增7.3%。5全面实施“4050”工程和“万人就业项目”,前四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7.4平方米,农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68平方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障单位参保率达到100%,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97.7%,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万人;2004年,全县65岁以上老年农民每月养老金增加至75元;城镇低保达到全员覆盖水平,并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施保。平稳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医药、医疗、医保联动改革。二、基本经验“十五”期间,全县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紧紧围绕生态岛建设目标,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积累和形成了一些符合崇明实际的经验和做法,对指导我县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化解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的关键。我县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矛盾突出,只有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有效解决经济社会问题。“十五”期间,我县坚持加快建设与发展,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实施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完善财政监督机制,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有效地增强了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思想先导的原则。“十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生态岛建设目标,相继编制完成《崇明岛域总体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专业规划以及一些重点区域的建设规划,并形成了先编规划、后审项目,逐步以审批规划代替审批项目的政府工作机制。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跨越式发展、建设生态岛和科教兴县等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充分发扬和实践“传承垦拓意志,崇尚绿色文明,追求创新卓越”的崇明精神,为建设生态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三是坚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6为生态岛建设打基础、筑框架最为重要的切入点,也是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五”期间,我县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在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崇明新一轮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坚持以项目为支撑,振兴海岛经济。崇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发挥项目投资的拉动作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十五”期间,随着我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融资体制不断改革,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吸引了不少符合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一批重大功能性、服务型项目。这些项目的入驻,不仅对拉动经济增长,而且对促进居民就业,改善城乡面貌,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坚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实施重点突破是摆脱产业基础弱、财力不充足等瓶颈制约,达到以点带面、早出成效的有效方法。崇明岛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占整个上海面积的1/5,但用于建设的资金却十分有限。为此,“十五”期间,围绕建设崇明生态岛的总体目标,确定了率先开发建设新城—东平森林公园、陈家镇—东滩地区的行动计划,同时,集中建设几个生态镇、生态村和生态城镇,形成了一批示范和亮点地区。六是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重。崇明建设生态岛,就是要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崇明人民多年来无私奉献的劳动成果,同时也是崇明最具竞争力的发展优势。“十五”期间,全县加大对污染的全面整治力度,逐步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三次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三、存在问题回顾过去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和社会的开放度、外向度不高,投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有效投入力度不7大;二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环境优势没有得到应有发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交通、电力等瓶颈依然存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管理任务艰巨;四是科技教育、卫生相对落后,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较弱;五是缺乏吸引和挽留人才的有效机制;六是社会就业压力依然较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部分群众生活依然困难;七是利益分配、征地安置、动拆迁、土地使用等引起的群体性矛盾增多;八是政府机关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职能转变步伐还需加快。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不少同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有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第二章“十一五”发展战略思路“十一五”期间,是崇明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生态岛区的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打好扎实基础,为更大发展作好充分准备的重要时期。崇明的发展既面临着有利的宏观环境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又不可避免发展过程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风险,要抓住发展契机,积极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上海特点、崇明特色,使生态、生产、生活高度和谐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一、发展环境展望“十一五”,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世界经济进入新
本文标题: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