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景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1第一章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景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已经从原来的自给自足逐步转变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正在逐渐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势必会引起其他各国的普遍关注,这其中更是因为掺杂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而变得愈为复杂。于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官员、学者及一些国际机构争论的一个焦点。1.1自2001年起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陡然猛增2001年以前,国际社会上还在纷纷质疑中国的各种统计数据是否真实,是否含有水分,但在2001年以后,国际上就已充斥着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了“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核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悄然而生。首先是在2001年8月7日,英国的《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的廉价货币》(China’sCheapMoney)的文章,紧接着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上出现了题为《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级》的文章,这两篇文章拉开了国际上讨论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序幕。随后,日本的几位政府官员开始在不同场合力促人民币升值。2003年6月和7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JohnSnow)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先后正式表态,希望人民币更具弹性。2003年7月,亚欧会议(ASEM)的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欧洲中央银行前行长的德伊森贝赫(WimDuisenberg)和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RomanoProdi)也加入了人民币升值论的合唱中。可见,世界上三大经济体的主要官员都要求中国重新安排人民币汇率,使之更富有弹性和灵活性。1.2目前人民币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的升值要求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未来汇率制度演变的一个趋势。在这种汇率制度下,一国不再规定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国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因此,现在的汇率是随着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自由波动。下面就影响汇率的几个主要决定因素进行分析,来说明人民币本身存在着内在的升值要求。1.2.1影响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1)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的汇率变化有直接的影响。当一国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时,外汇收入增多,国际储备随之增长,外汇市场对顺差国货币的需求增加,本币升值,外币贬值,从而导致顺差国货币趋于坚挺。反之,若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则对外债务增加或国际储备减少,逆差国对外汇需求增加,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国际收支对汇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常项目上,但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时资本项目顺差不但可抵补经常项目的逆差,还能使整个国际收支变为顺差,从而引起长期汇率的变动。(2)通货膨胀率的差异上海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从根本上说是根据两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量的对比关系决定的,即货币的对外价值是由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的。当一国具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时,其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对外价值,引起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本币趋向疲软。这一传导过程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首先,当一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相对减少、实际购买力下降时,国内物价总水平上涨引起商品生产成本加大,从而导致以外币表示的价格相对上涨,商品的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其次,通货膨胀降低了实际利率,因而阻碍资本流入,刺激资本流出;第三,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较高,人们就会预期该国货币币值将趋于疲软,因此进行货币替换,即把手中持有的该国货币转换为其他货币,造成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显著下跌。(3)经济增长差异经济增长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其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作用于国际收支的各个方面而实现的。一方面,当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意味着收入增加,从而进口增加;另一方面,高的经济增长率往往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强,有利于出口;此外,高的经济增长率往往意味着一国较高的利润率,由此吸引外国资金流入本国进行直接投资,从而改善本国的资本项目账户收支。虽然经济增长率对于国际收支的总体影响要从上述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但总的看来,高的经济增长率往往会对本国币值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并且通常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长。1.2.2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出口产品中初级加工产品比重不断降低,加工制成品的比重逐渐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其中出口产品中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我国目前已有上百种工业产品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从“生产车间”向“世界工厂”转变的趋势十分明显,今年前三个月,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65.8亿美元,其中3月当月的贸易顺差57.3亿美元,贸易顺差创造了10多年来同期的月度新高①。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已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持续扩大反映了人民币币值和商品的对外销售价格可能被低估,强势的经济必然造就强势的人民币。由于我国市场容量巨大,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又低廉,因此吸引了大量国际直接投资,从2002年起我国一直是吸收国际直接投资量最多的国家,超越了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认为我国2005年将依然是世界上投资最热门的地区。外国资本的持续流入反映了中国存在着远比其它市场更多的投资机会,也蕴藏着更高的投资收益率。这样,从资本流动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是具有内在要求的。正因为我国国际收支出现贸易和资本双顺差的格局,就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飙升,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外汇储备大国。据统计资料记载,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之初,我国外汇储备不过516亿美元,1996年超过1000亿美元,到2001年超过2000亿①数据来源于千龙网(@2609228.htm)国内前3月贸易顺差165.8亿进口增速总体仍较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3美元,2002年外汇储备高达2864亿美元,2003年外汇储备升至4033亿美元,2004年外汇储备已达6099亿美元,增长趋势迅猛①。同时,我国外汇管理的体制性因素也是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成因。从外汇供给来看,国家实行非自愿性结售汇制度,外贸企业只能持有周转限额以内的外汇,其余的必须出售给中央银行,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也通过企业经营实行结售汇制度;从外汇需求来看,有真实交易保证的经常项目下的用汇才能得到保证,资本项目下的用汇必须经过审批,这造成了无条件的外汇供给和有条件的外汇需求之间的反差,在这种反差作用下,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在基本面上是有所背离的,存在着一定的内部升值压力。1.3人民币升值有外部压力②近年来,世界经济一直处在相对低迷的状态,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经济停滞不前,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十年”,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尤其是,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各国政府试图借人民币汇率大做文章,满足国内某些利益集团和部分选民的要求。其中以日本和美国最具有代表性。1.3.1来自日本的外部压力首先呼吁人民币升值的是日本政府。2002年12月2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Haruhiko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为《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Timeforaswitchtoglobalreflation)的文章;2002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MasajuroShiokawa)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是该组织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讨论成员国以外的经济问题。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向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这是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出口急剧增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以及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导致国际市场上廉价商品的供应能力大大增加,导致日本国内物价下跌,同时,日本总需求的不足,引起物价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发生通货紧缩的危险,中国正在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输出通货紧缩。日本政府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责任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贡献,也符合其自身利益,如果中国政府不能严格限制出口,那么为了扭转国内通货紧缩局势,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或者是让人民币升值。1.3.2来自美国的压力2003年6月起,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外部压力从日本转向了美国。2003年6月和7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JohnSnow)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先后发表公开谈话,希望人民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认为钉住汇率制度会最终会损害到中国经济,①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5)②参见覃东海、何帆,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社会科学战线,2003·12上海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4随后美国的商务部长、劳动部长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此外,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以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为代表,在要求人民币重估方面的表现最为积极,美国方面有关情绪随着斯诺9月的访华而达到高潮,这次访问也被称为“汇率之行”。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货币操纵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优势,故意操纵货币的汇率,尤其是中国的人民币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正是这一现象使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3年6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6.4%,其中90%的失业是制造业的失业①,而且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在过去几年里也大幅增加,中国由此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6099亿美元。所以说,中国需要为美国的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多负责,美国政府必须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压力,来敦促人民币升值。第二章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2.1当代西方主要汇率决定理论②汇率是开放经济运行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变量,它的变动会对一国的外贸、金融带来重要的影响。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世界经济中的汇率因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汇率由法定平价决定,汇率波动的幅度由政府来规定和维护。在纸币本位制下,货币代表的价值量是决定汇率的基础。在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汇率决定理论形式,主要经历了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等。以下就几种与国际贸易联系较为紧密的汇率决定理论进行简要的阐述。2.1.1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平价说是西方国家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提出的。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国汇率水平和变化是由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说可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1)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国人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该外国货币在其发行国有购买力,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则是因为本国货币在本国具有购买力。该理论认为,平衡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或者说,在某个时点上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个国家的一般物价水平之商。用公式表示:E=Pa/Pb,其中Pa、Pb分别代表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①数据来源于中国网(),余永定,2003~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节选)②参见陈彪如,国际金融概论,第一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5(2)相对购买力平价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在两个时期的变化,反映着两国在两个时期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即两
本文标题: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0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