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0-构音障碍评估与治疗6(口部运动2)(卢红云)7.19
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专业卢红云黄昭鸣教育部2004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5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资助美国西雅图言语听觉基金会资助舌运动生理及其功能评估舌运动的重要性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协助咀嚼和吞咽食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等功能。舌是口部结构中最灵活的器官,舌能向口腔的任意方向移动,并且能最大可能地改变形状和大小,以较快的速度向四周转动。这是言语的产生的必要条件。一、舌的解剖与生理舌的基本结构从形态上,分为舌体和舌根两部分,二者以在舌背以向前开放的“V”字形的界沟为界。–舌体占舌的前2/3,其前端为舌尖。–舌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下面。–上、下面相移行的两侧缘为舌侧缘。舌的基本结构舌盲孔:界沟的尖端有一小凹成为。舌根占舌的后1/3,以舌肌固定于舌骨和下颌骨等处。舌扁桃体舌乳头(4种)舌部肌肉舌肌为骨骼肌,分为:–舌内肌:起止点均在舌内,收缩时改变舌的形态和大小。–舌外肌:起于舌周围各骨,止于舌内,舌外肌群则移动舌部,改变舌部与声道或颅骨的相对位置。舌内肌群舌内肌共有三组:1.舌纵肌•舌上纵肌•舌下纵肌2.舌横肌3.舌直肌舌内肌功能1.舌上纵肌:向上抬起舌尖2.舌下纵肌:向下拉舌尖3.舌直肌:收缩舌体两侧,将舌体拉长4.舌横肌:变薄舌体舌外肌群舌外肌共有五组:1.颏舌肌2.舌骨舌肌3.茎突舌肌4.腭舌肌5.颏舌骨肌舌外肌功能1.腭舌肌2.茎突舌肌3.舌骨舌肌4.咽中缩肌5.颏舌肌6.颏舌骨肌二、舌运动的发育舌的运动发育舌是口部结构中最灵活的器官,也是发育最晚且最关键的构音器官。在言语发育初期,舌随着下颌运动而运动。之后,逐步从下颌运动中分离出来,开始做独立运动。舌可以向两侧做左右运动,最终舌能向各个方向作旋转运动。舌的旋转运动是舌充分从下颌分化出获得独立运动能力的信号。成熟的舌运动中,舌尖可以向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运动,可接触到口腔中的任一部位。舌的运动发育成熟的言语是在舌运动发育成熟的基础上形成的。言语不成熟则表明舌运动不成熟。在汉语中,所有韵母构音都与舌运动紧密相关,21个声母中有17个是舌声母,即使是唇声母也需要舌运动的参与。三、舌功能区的划分舌功能区的划分传统划分法舌16个运动功能区划分法舌功能区的传统划分法语言学上:–舌尖–舌叶–舌体–舌根舌尖舌16个运动功能区划分法腭位图分析法舌与吞咽运动分析法腭位图分析法腭位图:描记出舌与上腭的接触点。1.传统腭位图2.电子腭位图从两个维度来观察舌与上腭的构音:–前后向–左右向1、传统腭位图方法:用喷雾器把深色粉末喷在硬腭、牙齿、舌面和软腭上,该深色粉末由木炭粉和巧克力粉混合而成。要求被试发一个目标音后张开嘴,对着镜子,把反射到镜中的像拍摄下来。从拍摄的照片中可看出:舌接触了上腭的哪个部分,哪个部分的粉末就被舌沾去了,而其他舌未接触部位的粉末依然保留在原处。2、电子腭位图为每个患者制做一个假上腭并在其中植入电极,将它们与计算机连接,通过舌位的传感装置将言语中的舌位准确、实时地呈现在屏幕上,从而可实时监测上腭与舌的接触部位。电子腭位图亮部代表舌与上腭的接触区暗部代表未接触区。/z,c,s/舌与吞咽运动分析法吞咽过程分为四期,分别为。1.口预备期2.口期3.口咽期4.食管期前两期涉及到舌在吞咽中的运动。舌与吞咽运动分析法口预备期为吞咽作准备的,包括咀嚼、食物与唾液的混合、把食物包成小团块等。在整个过程中,舌运动的主要模式是舌尖和舌侧缘上抬,而舌中间下降。舌与吞咽运动分析法口期,即食团从口腔后部向咽部转移的运动。舌尖和舌侧缘持续上抬,与上腭接触呈马蹄形,继而形成一个密封的腔隙,这样食团就不会从前或侧边漏出;舌中部抬向上腭,进行前后向的食物清理运动,把食物向后推至舌根部,该部为吞咽反射诱发点。舌运动功能区域划分舌由16个功能区组成,每个功能区都可独立运动。舌分为舌尖、舌叶、舌体、舌根、舌侧缘五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别细分。舌根舌根中部14,15区舌根后侧缘13,16区舌侧缘舌左侧缘3,9,13区舌右侧缘8,12,16区分区命名位置舌尖1,2区舌叶舌叶侧部4,7区舌叶中部5,6区舌体10,11区舌运动功能区域划分只有舌的每个部分都能进行独立运动,才能进行准确而成熟的舌位音构音。如果舌的各个部分不能独立运动,那么所产生的舌位音肯定会发生变化,将会被替代、被遗漏或被歪曲。成熟言语中舌的形状舌中间下降,呈碗状;–标志舌从三方面已经发育成熟:即从大运动到精细运动,从中间向两侧运动以及从近端向远端运动已经发育完全。舌从中间向两侧缘伸展;舌尖伸展;舌尖和舌侧缘稍微上抬。四、舌的运动模式舌的五种基本运动模式1.马蹄形上抬模式2.舌根(后部)上抬模3.舌两侧缘上抬模式4.舌尖上抬和下降模式5.舌叶上抬模式1、马蹄形上抬模式发/t/、/d/、/n/时,舌两侧缘与舌尖同时上抬与上腭接触,摆出马蹄状姿势,而舌中间下降而远离上腭,形成碗状。在发音时,舌向上滑行到达马蹄形的位置,然后,舌尖下移使舌向下滑行,此时舌两侧仍保持在高位。2、舌根(后部)上抬模舌根(后部)的4个区全部抬起与上腭接触是舌运动的基础。发/k/、/g/、/ng/时,舌能上抬它的后1/3(舌根部)与软腭接触,舌前2/3下降并远离上腭。发这些音时,由于舌后部的运动范围不同,所以舌后部上抬运动区也会有差异。请注意:几乎所有音素的构音,都需要整个舌根部或舌根后侧缘与软接触。3、舌两侧缘上抬模式发/zh/、/ch/和/sh/时,舌两侧缘与上腭接触,而舌尖和舌中部在凹槽里保持低位并远离上腭,这样让气流均匀地流过舌中部,这是所有舌尖后音的基本运动模式。请注意,大多数辅音和所有元音的构音,都需要舌两侧缘上抬和舌中央形成凹槽。4、舌尖上抬和下降模式发/l/时,舌尖能独立上抬抵住齿龈,舌其余部分保持低位并远离上腭。舌尖能从马蹄形中独立下降,同时舌两侧缘保持高位。采用此种模式发音的其他音素:发这些音时,舌尖先向上滑行直马蹄形位置,然后舌尖下移使得舌体向下滑行5、舌叶上抬模式通常把舌叶上抬模式看作是一种与前位口齿不清和齿尖咬舌发音有关的异常运动模式。但发/z/、/c/和/s/时,一定程度的舌叶抬高是必要的。舌两侧从后向前上抬,舌叶从两边向中线上抬,两者并不接触。这样的舌位形成了一个狭窄的凹槽,正好为气流的导出提供了一个深窄通道,从而确保气流集中,而不是弥散,由此产生的声音快速且有力。舌运动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实验:–舌位音实验–双唇音实验–整体拼音实验–言语实验舌根后侧缘是所有言语运动的稳定部分,而不仅仅是舌运动的稳定部分。它的稳定性能保证在整个言语过程中舌始终保持中位。1316舌的三种重要运动模式1.舌根后侧缘起稳定作用;2.舌其他部分可以上抬或下降灵活运动;3.但舌中央部分始终保持下降,不与上腭接触。舌的运动模式总结舌的运动模式可总结为8种,前5种为基本运动模式。1.马蹄形上抬模式:舌两侧缘和舌尖作为一个整体同时上抬。2.舌后(根)部上抬模式:舌后部作为一整体上抬。3.舌两侧缘上抬模式:舌两侧缘能同时上抬。4.舌尖上抬和下降模式:舌尖能上抬和下降。5.舌叶上抬模式:舌叶能上抬。6.舌叶两侧上抬模式:舌叶两侧能同时上抬。7.舌中央:在成熟言语中,舌中间从来不与上腭接触发音。8.舌根中部上抬与下降模式:舌根中部能上抬和下降。舌运动障碍舌运动障碍1.舌向前运动障碍2.舌向后运动障碍3.舌前后转换运动障碍4.马蹄形上抬运动障碍5.舌根(后部)上抬运动障碍6.舌侧缘上抬运动障碍7.舌尖上抬与下降运动障碍8.舌叶上抬运动障碍1、舌向前运动障碍指舌尖不能向前伸出口外或伸出时较费劲,需要下颌、唇和头的辅助,前伸运动不充分,舌尖向下低垂或颤抖,发音时舌后缩等症状。主要与舌远端发育不良或舌精细运动分化不足、肌张力异常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舌系带短有关。在构音方面会导致舌的前元音及舌前位音构音不准。2、舌向后运动障碍指舌在口腔内不能向咽部方向运动或向后运动受限,造成发后元音时舌位靠前;或者舌向后运动过度,下陷到喉咽,造成发音时为喉位聚焦。严重者会由于舌瘫软无力不能将舌缩进口内,无法构音。主要由于舌肌张力异常或控制舌向后运动的舌外肌群运动异常所致。在构音方面会导致舌的后元音及舌后位音构音不准。3、舌前后转换运动障碍指舌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的转换不灵活或不充分,运动不规则、节律性差,运动速度缓慢。或者只能做单向运动,不能将前后运动联系起来。主要与舌肌力和舌的控制能力有关。在构音方面会导致复韵母构音不准,音位轮替时言语清晰度下降。4、马蹄形上抬运动障碍指刺激舌前1/3时,舌两侧缘及舌尖不能上抬整体上抬、舌中央保持下降的运动模式没有形成;这主要是由于口部运动发育迟缓造成的,临床上表现为舌尖挛缩或无力上抬,舌中央部分突出,不能下降,不能形成舌碗反射。构音时/d/、/t/、/n/音构音不清。5、舌根/后部上抬运动障碍指舌根部不能整体或部分独立上抬与软腭接触。包括舌根后侧缘上抬障碍和舌根整体上抬障碍。前者直接影响舌的稳定性,以及舌的灵活性。后者直接影响进食、吞咽和舌根音的构音能力。这主要与口部运动发育迟缓或舌肌张力异常有关。构音时/g/、/k/、/h/音构音不清。6、舌侧缘上抬运动障碍指舌两侧缘不能独立上抬与上齿接触,或者上抬后两侧肌力不足等问题。临床表现为舌两侧缘没有与舌体运动分离,舌中央突出,舌两侧缘肌力松软无力或者整个舌都瘫软无力。主要由于舌肌张力过高或过低、舌丛中间向两侧发育不良造成的。在构音方面将导致声母/zh/、/ch/、/sh/、/z/、/c/、/s/、/r/及其声母组合等构音运动能力不足,造成舌两侧漏气,构音不清。7、舌尖上抬与下降运动障碍指舌尖不能独立上抬与上齿龈接触,临床表现为舌尖与舌叶没有分离,舌尖隆起,或舌尖回缩成M型。这主要是舌远端运动发育不良导致的。在构音方面将导致/l/及其音位组合构音不准。8、舌叶上抬运动障碍指舌叶不能独立上抬与上腭接触,临床表现为舌叶未从舌尖中分离出来主要与舌的精细运动发育迟缓有关。构音方面,如果出现障碍,则/z/、/c/、/s/这些音及其音位组合的构音清晰度会下降。舌运动障碍的原因舌精细分化运动发育迟缓舌远端运动发育不良舌两侧缘运动发育不良舌肌张力低下舌肌张力过高口部触觉敏感性障碍器质性问题口部不良习惯问题1、舌精细分化运动发育迟缓如果口部运动技能发育迟缓,那么舌的精细运动也将发育缓慢,主要表现为在舌的16个功能区中舌的粗大运动将占主导地位,几乎看不到较小的精细运动模式。2、舌远端运动发育不良当口部运动控制发育迟缓时,舌由近及远的运动发育也不充分。其结果是,作为舌最远端的舌尖或舌前部发育不良,看起来似乎无力。最明显的特征是舌尖回缩,舌叶突起,整个舌尖和舌叶看起来较厚。3、舌两侧缘运动发育不良当口部运动发育迟缓时,舌从中间向两侧运动(侧伸)通常发育得不完善。最明显的特征是舌侧缘向中线回缩,中间部分突出,致使舌体厚而两侧松软。4、舌肌张力低下舌肌张力低下会阻止舌运动能力的发育,舌肌张力低下主要表现在:舌看起来软且大,软且呈球状;舌突起;舌敏感性差;舌尖无力;舌侧缘无力;16个功能区并不都灵活;舌以大运动为主,不成熟,且控制力差;舌松软不灵活,舌可能无法向两侧运动。严重的舌肌张力低会导致舌无法运动。维持碗形所需的精确的肌肉发育可能缺失。5、舌肌张力过高舌肌张力过高主要体现在:舌看起来又硬又窄,中间厚;舌回缩;舌敏感性高;舌尖向舌体回缩;舌侧缘向舌中线回缩;16个功能区运动并不都灵活;舌以僵硬的大运动模式为主;舌运动不灵活。6、口部触觉敏感性障碍口部触觉敏感性直接影响舌运动,触觉超敏和弱敏都会导致舌以粗大模式运动,缺少分化控制。7、器质性问题器质性问题对舌运动有直接影响,结构性问题会阻止舌的运动。任何畸形,创伤,组织的缺失,疾病或舌的疼痛都会对舌的运动产生特定的影响。最典型的影响会导致舌出现和建立异常的运动模式。8、口部不良习惯问题口部习惯不良对舌运动产生直接
本文标题:10-构音障碍评估与治疗6(口部运动2)(卢红云)7.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2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