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原理与设计
单元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原理与设计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订的依据1、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从视觉符号和形象的角度,分析出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能反映出儿童个体与众不同的个性、兴趣和需要。怎样设定有益于儿童发展的目标!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教学界限最高教学界限教学最佳期最低教学界限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理论主要强调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应该分为两种:1.立足于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自我、满足自我的需要2.超前于儿童的发展水平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科目的性质(1)差异性(2)独特性(3)发展性3、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要求(1)把社会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2)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和标志(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的规定: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列出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教材P19)其他常见的目标取向1、行为目标以行为的方式来陈述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1)代表人物:泰勒——课程论(2)主要理论:他认为陈述目标最为有效的形式是既要之处要使儿童养成的哪种行为,又要说明这种行为运用的生活领域或者内容。(3)优势:有一定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4)不足:并非所有内容都可以用能被观察到行为加以表述。2、过程目标过程取向关注的不是预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的目标。(1)代表人物:斯滕豪斯(2)主要理论:他认为教育由4个不同的过程构成,即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3)不足:缺乏可操作性;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熟悉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美术表现的特征,还要有相当的教育科研能力。3、表现目标主要应用在解决问题以及美术创造方面。这个取向是对行为目标的补充。(1)代表人物:艾斯纳(2)主要理论:他认为行为目标和表现目标是相辅相成的,表现不仅是感情的宣泄渠道,而且把感情、意象和观念转变并托付给材料。(3)优势:鼓励儿童去表现自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4)不足:目标比较模糊,并非任何教师都能操作。难以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三种取向的应用领域行为目标——有利于儿童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目标——有益于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目标——能够鼓励儿童的创造精神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目标取向(三)学前儿童各种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1)初步感受对称、均衡、节奏、和谐的美,喜欢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2)初步感受造型、色彩以及构图等的表现性并有一定的情感产生。(3)初步感受形象、主题、内容意义。作品是可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4)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美术欣赏活动。(5)能够用自己的语言与别人交流,评价成人与同伴的美术作品。(三)学前儿童各种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2、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目标(1)初步学习造型、色彩以及构图的表现形式。(2)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绘画活动。(3)初步尝试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用法,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三)学前儿童各种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3、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目标(1)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和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游戏活动。(2)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手工活动。(3)初步尝试不同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四)撰写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撰写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应注意的问题2、撰写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目标应注意的问题3、撰写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目标应注意的问题(见课本21-22页)二学前儿童美术设计的方法1、观察法2、范例与演示法3、游戏练习法4、语言指导法5、幼儿作品处理方法观察法1、幼儿进行的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思维、想象等,其中以观察最为重要。2、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对象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描绘和表现对象的重要前提。3、在美术活动中,训练眼睛比训练手更重要。观察是对事物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较持久的视觉感知过程。一、观察的内容:1、是什么(名称)?2、什么样(形状、颜色、结构、形态等)?3、怎么样(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观察法二、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方法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养成经常观察的习惯。(如雨天、秋天的落叶等)2、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从无目的、无意识的扫视到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从无顺序的、片面的观察到有序的、全面的观察;从局部的、孤立的观察到整体的观察;从依赖性的观察到独立的观察;比较观察;多角度观察: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俯视、仰视观察法范例与演示(1)范例是指向幼儿示范的教具,如范画、图片、实物、模型等。(2)演示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把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显示出来,使幼儿对步骤方法有了解,以利于他们在直接模仿的条件下更好地掌握技巧。小组讨论1、范例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范例运用得越多越好吗?2、演示的方法有哪些?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范例与演示1、范例应具备的条件:(1)能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色彩鲜明、线条简练、造型准确、形象美观、大小适当;(2)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富有美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3)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内容及表现方法易于幼儿理解,难易程度适中;(4)范例要多样化,具有一定的数量,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的面貌,以开阔幼儿的思路。(5)范例的运用要恰当,灵活。(6)范例用得越多,幼儿的模仿性越强,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2、演示的方法有: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全过程演示)局部演示(难点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归类演示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教师演示动作要熟练连贯节奏速度适中线条清晰流畅形象准确优美要给幼儿留有充分的想象创造余地,切忌单纯模仿游戏演练法设计各种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如“装糖球”(画圆)、“小鸡吃米”(画点)等游戏。语言指导法在运用观察、示范、演示、练习等方法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教师的指导语言,使幼儿从认识事物的形象开始,通过语言的概括、分析、讲解,掌握事物的基本特征。幼儿作品处理方法1、平面作品如绘画、粘贴等可分别装入袋中保存,也可张贴。幼儿的每件作品完成后,教师或幼儿都要在作品的一角著名姓名、时间、题目、年龄。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如一个季度等,可以集中进行展示。2、立体作品如折纸、橡皮泥等可作为幼儿在游戏中的玩具、室内的装饰物、赠送亲友的小礼物。三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与指导幼儿美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这三种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经常会在同一主题下交叉进行,是幼儿美术学习与体验的三种重要形式。此外,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一部分。第一节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内容与指导一、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主要内容1、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1)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学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2)认识和学习绘画的形式语言,学习用线条、色彩、构图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象。(3)学习正确的绘画姿态、握笔方法和集中注意完成作品等良好的绘画习惯。(4)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产生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一、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主要内容2、绘画的形式语言(1)线条(2)形状(3)色彩(4)构图3、绘画的题材自然景物、日常用品、人物、植物与水果、动物、交通工具与生产工具、建筑物、简单的生活事件、动画影片的情节、想象中的物体与事件、简单的装饰画。命题画绘画意愿画装饰画二、按题材内容和形式划分所开展的绘画活动物体画情节画(一)按题材内容和形式划分二、按题材内容和形式划分所开展的绘画活动(一)命题画(又称主题画)由教师确定集体绘画的主题与要求,幼儿按照绘画的主题与要求作画。命题画是幼儿园绘画活动的重要形式,其作用在于:学习绘画基本造型、设色(选色、涂色、配色)。如何命题?结合现实命题,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熟悉、有经验并有兴趣的,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并利于创造的题材。如:妈妈辛苦了,小兔乖乖,我的布娃娃,我的家,动物园,我爱幼儿园,春天来了,秋天,快乐的节日……另外,命题绘画中,完成基本命题后,应鼓励幼儿联系主题进行有趣的想象与创作。想家了大海里的世界花的世界小鸟城市动物狂欢节小动物开会水果丰收我的小屋海底世界恐龙家族我喜欢的小动物森林聚会大树和小鸟高楼和大厦好邻居可爱的小动物小鸟乐园树美丽的鲜花我爱动物小鸟乐园我们一起玩海底世界雨中动物音乐会……动物过生日看天空快乐时光果园大丰收森林的早晨观看……动物太阳下山的时候马路的秋天欢乐动物杂技团玩具屋我心中的快乐游公园美丽的湖美丽的城市郊游高高兴兴上学去我的一家美丽的公园马路上的汽车家乡的果园春天你早我的朋友们马路上的车我的好朋友爸爸高兴的时候我的家乡秋天美飞越天空车动物世界校园生活我的家放风筝庆祝六一老鼠一家大班命题画:美丽的鞋大班命题画:美丽的鞋大班命题画:美丽的鞋大班命题画:美丽的鞋意愿画:热闹的池塘意愿画:热闹的池塘物体画情节画命题画物体画活动物体画的含义及作用物体画活动的指导1.物体画(是绘画的起点)(1)物体画的含义及作用物体画:是指教师帮助幼儿在充分了解、体会某一物体的形象、色彩、结构、性质等的基础上,以绘画方式对该物体进行表达、表现的活动。如:画苹果、房子、汽车、小动物、小朋友……作用:掌握描绘某一事物的基本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力,能提高幼儿绘画技能。(2)物体画活动的指导1)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导入方式。如:故事、实物体验、游戏、儿歌、猜谜等……2)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把握物体基本特征。小班观察出大致轮廓和颜色,对物体有整体基本印象。中班还要观察出基本组成部分及基本形状、大小、颜色、结构、位置等。大班独立细致地观察出物体的动态形状颜色结构姿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表现。3)通过示范讲解物体的方法,让幼儿掌握表现物体画的基本方法,引导幼儿明确所要表现物体的外形特征。主要讲解作画次序、用笔方向、位置及涂色的轻重等。4)在幼儿物体画活动中,教师应多启发、鼓励,而不是只一味地强调幼儿是否画得像。5)在物体画活动中采用多种技法和系列命题方式。6)教师在指导幼儿物体画时不要把画出某一具体图象当作目标,如教幼儿选择红色画太阳,就容易使幼儿误认为用红色画太阳是唯一的方法,从而失去对颜色的想象。案例:教师教幼儿画玩具小熊,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实物,讲解演示了小熊的画法。并请幼儿为小熊设计衣服的颜色、图案,幼儿画好后,教师还请幼儿送礼物给小熊,幼儿自己画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送给小熊,如棒棒糖、冰淇淋、水果、布娃娃……这期间经常是幼儿想画什么,但是不会画,于是教师耐心地向幼儿展示其他物体的画法,因为幼儿有强烈的绘画动机,所以学的十分认真。情节画活动情节画活动的意义及作用情节画活动的指导2.情节画活动(1)情节画活动的意义与作用。情节画:是在物体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教师让幼儿以个别物体与其他物体相配合,表达一定情节的绘画活动形式。例如:“美丽的家园”“我爱幼儿园”“动物园”等。作用:1)进一步帮助幼儿掌握如何表现形体2)学会根据主题合理安排各种形象,正确表达形象间的相互关系。3)提高幼儿绘画的目的性、计划性,锻炼其构图、布局的能力。(2)情节画活动的指导1)认真观察是基础。观察事物及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2)绘画过程中教师示范讲解情节画的构图、布局特点。例如:与幼儿讨论画面布局、讨论色彩的搭配等。3)运用多样化的练习手段,发展情节画的能力。如:情节画着色、添画游戏、故事画、日记画故事画日记画下班的妈妈我和我的小伙伴(二)意愿画(又称自由画)1.意愿画的含义及指导意愿画: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由自己独立确定绘画主题和内容,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达自己情感、愿望的一种绘画形式。意愿画强调幼儿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来作画,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原理与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5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