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做一名忠诚于企业的员工
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做一名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李嘉诚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事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忠诚。开篇语也有人说:智慧和经验是金子,比金子更珍贵的则是忠诚。从古到今,没有谁不需要忠诚。皇帝需要他的臣民忠诚,领导需要他的下属忠诚,丈夫需要妻子的忠诚,妻子需要丈夫的忠诚。在职场中,人们更是奉“忠诚”为衡量员工品质的首要标准。在一项对世界著名企业家的调查中,当被问到“您认为员工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时?”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忠诚”。?那么,忠诚是什么呢?忠诚不谈条件——因为忠诚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你就有义务忠诚于国家,因为国家给了你安全和保障;你是一名企业的员工,你就有义务忠诚于企业,因为企业给了你发展的舞台;你是一个老板的下属,你就有义务忠诚于老板,因为老板给了你就业的机会;你在一个团队中担任某个角色,你就有义务忠诚于团队,因为团队给了你展示才华的空间;你和同事共同完成任务,你就有义务忠诚于搭档,因为同事给了你支持和帮助……总之,忠诚不是讨价还价,忠诚是你作为社会角色的基本义务。忠诚不是叫你从一而终,它是一种职业道德。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流动是很正常的,但流动带给我们的只是环境的变化,不变的应该是我们的忠诚。面对诱惑,不少人都禁不住考验而丧失忠诚,昧着良心出卖一切,其实,在出卖忠诚的同时,也出卖了自己。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双料博士,他先在北京大学修完了法律课程,又在清华大学修完了工程管理课程。这样优秀的人才,理应工作顺利,事业腾达。然而,他的经历却恰恰相反,这位博士最后不仅登上了多家企业的黑名单,而且成为了这些企业永不录用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博士毕业后,他去了一家研究所,并凭借自己的才华,研发了一项重要技术。因为觉得自己待遇太差,不久,他就跳槽到一家私企,并以出让那项技术为筹码做了公司的副总。不到三年,他又带着公司机密跳槽了。就这样,他先后背叛了不下五家公司,以至于一些大公司都知道了他的品行,不再用他。直到最后,这位博士才发现,原来受打击最严重的并不是那些企业,而是他自己。因为被贴上了不忠诚的标签,他被多家企业列入了黑名单,几乎每一个了解他情况的老板都明确表示,绝对不会聘用他。才华出众,不代表你就能赢得好的事业,缺少了忠诚,谁也看不上你的才华。仅仅为了个人利益就放弃忠诚,将会成为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永远抹不去的污点。双料博士之所以找不到工作,就在于他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忠诚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更是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场经济竞争的战场虽无硝烟弥漫,但却异常炽热,在这场没有刀光剑影但却旷日持久的战役中,忠诚最能考验一个人,也最能成就一个人。因为每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是靠员工的忠诚来维持。只有所有员工都对企业忠诚,才能发挥出团队力量,才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推动企业走向成功。对老板来说,员工的忠诚,能够让老板拥有一种事业上的成就感,同时还能增强老板的自信心,更能使公司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而使公司得以发展壮大。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在选用人才时,不仅仅看重个人技术能力,更看重品行道德,而在品行道德中,企业最关注的就是忠诚度。那些朝秦暮楚,只管个人得失的人,即使能力再高,也不可能被企业重用。可见,一个缺乏忠诚的人,不仅会丧失发展的机会,而且会丧失立足社会的生存资本。忠诚是一种自始至终的责任—对公司的责任。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一个企业很有可能是老板的毕生心血,他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心血交给一个不忠诚的人呢?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要背叛企业,如果你觉得这个企业不适合你,你可以选择离职,但请不要将企业的商业秘密泄露给其他人,因为一次背叛就会被扣上不忠诚的帽子。如果你被别人认定是一个不够忠诚的人,那么你的前途就有可能受到影响,并且很有可能你会因此走到事业的尽头。所以,作为一名员工,为了企业,更为了你自己,你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忠诚!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德”居于首位,彰显着大地一样的宽广厚德,容载万物,仁爱奉献。我们公司特别重视员工“德行”,其中忠诚度就是衡量员工德行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录用人才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这个人是否有德、是否忠诚。尽管我们公司也非常强调个人知识和能力,但是不是只要具备了知识和能力就有资格在营销公司拥有一个工作岗位呢?不一定。因为我们清楚,一个缺乏忠诚的人才,一旦搞起破坏来,就会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我想,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你的忠诚对于你而言,就是你成功的通行证。你的忠诚容易获得公司的信任和支持,也值得公司对你委以重任,从而拥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程。本人演讲到此结束,祝大家工作顺利!感谢聆听!
本文标题:做一名忠诚于企业的员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5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