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江苏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江苏省文物局22016年08月目录前言.............................................4第一章发展背景....................................5一、取得的成绩.............................................................................5二、存在的问题.............................................................................9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0第三章发展目标....................................12一、总体目标...............................................................................12二、具体指标...............................................................................13第四章主要任务....................................14一、完善文物法制建设...............................................................14二、规范不可移动文物保护.......................................................15三、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利用...............................................193四、提升博物馆综合质量...........................................................20五、强化文物安全管理...............................................................22六、增强文物工作综合能力.......................................................23七、深化文物资源合理利用.......................................................25第五章保障措施....................................26一、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法治意识...........................................26二、健全协作机制提升管理效能...........................................27三、拓宽投入渠道激活资金效益...........................................28四、改善人才结构壮大文博队伍...........................................28第六章规划实施...................................29前言江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江苏是文物资源大省,文物事业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地域文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我省文物保护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博物馆条例》、《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5第一章发展背景“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江苏文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重视,江苏文物大省的地位进一步确定,文物保护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省文物事业的发展。一、取得的成绩表1江苏省“十二五”文物事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指标性质项目规划指标实际完成情况约束性指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启动率100%100%国家级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2处完成1至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文物险情排除率100%100%地市级以上中心城市拥有功能健全的博物馆1座完成地市级以上中心城市功能健全的博物馆达标率100%100%国有博物馆一级文物的建账建档率100%100%一级风险单位中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防火、防盗设施达标率100%未完成(属国家文物局审批权限)“县县有博物馆”目标达标率100%完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险情排除率100%完成6预期性指标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数据库的建档率100%100%世界文化遗产、列入国家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的2处大遗址、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监测预警平台建成率100%100%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3个1个公布省级大遗址保护名录10-20个14处建设省级考古遗址公园3-6处4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完好率90%100%有管理机构、适合开放条件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开放利用率90%完成二级以上馆藏文物的建档备案率100%完成二级风险博物馆安防达标率80%100%博物馆、纪念馆每年举办专题展览800场以上完成博物馆、纪念馆年均接待参观者的数量5000万人次以上完成江苏数字博物馆建设完成完成地市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建成率80%100%县区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建成率60%97%建成省级文物安全示范区(示范单位)3个5个建成重点省级文物保护科研基地2-3个国家级2个扶持重点文物保护科技项目1-2个2个(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8座、名村7座、街区5个;新增省级文物保7护单位188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名镇3座、名村1座。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录各类文物点20007处。完成第六、第七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和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启动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库建设。(二)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成绩突出2012年,大运河(江苏段)、中国明清城墙、无锡惠山祠堂群、江南水乡古镇、海上丝绸之路、扬州瘦西湖及盐商园林文化景观入选国家文物局调整公布《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中国大运河(江苏段)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率先编制和公布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启动大运河江苏段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江苏世界文化遗产及预备名单监测管理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成苏州古典园林、运河沿线城市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三)博物馆建设与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285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5家、二级馆13家、三级馆19家。南京博物院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一院六馆”面向公众全面免费开放。扬州、苏州、南通、淮安等地文化博览城、博物馆城、博物馆群建设稳步实施。积极配合国家文物局开展博物馆定级评估和运行评估,以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估试点工作,强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8(四)考古发掘和大遗址保护规范有序出台《江苏省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考古发掘申报、审批、验收、取费等环节。苏南考古工作站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太湖水下考古工作。配合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完成宁杭高铁、南水北调、泰东河等一批考古调查发掘项目。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泗洪顺山集遗址、扬州曹庄隋唐墓等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两批江苏大遗址名录,无锡鸿山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扬州城遗址、无锡阖闾城遗址列入立项名单。(五)文物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出台《关于联合打击文物违法犯罪和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规定》、《江苏省宗教活动场所文物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联合打击文物走私工作的规定》,指导南京等市出台了《南京城墙保护条例》、《镇江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文物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省委将文物保护纳入法治城市创建考评指标,省政府将文物工作纳入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为依法保护文物提供机制保障。大力推动文物法制和执法培训工作,促进基层执法水平提升。(六)文物安全工作不断强化联合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等16厅局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文物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全省文物安全工作做出统一部署。创新文物安全管理理念,在全国率先创建“江苏省文物安全综合9管理实验区”。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博系统博物馆安防达标建设,提升文物安全防控水平,全省文物系统安全形势有效改善。(七)文物科研宣传和对外交流成果丰硕《江苏省志·文化遗产志》编纂完成,编辑出版一批文物保护相关书籍。南京博物院成为“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成为“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建立省文物局门户网站信息保障考评机制,健全文物系统信息通联体系。二、存在的问题(一)文物管理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地方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建设不均衡,部分地区相对滞后,文物管理力量不足;体制机制、工作方式不能适应文物事业发展要求。(二)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级政府对文物事业重要性的认识不一,很多市、县(区)两级财政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经费投入普遍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三)文物法制工作急需加强部分文物保护法规、规章、标准制度建设滞后于文物事业发10展;地方性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引导功能较弱;文物法制宣传范围有待拓展,文物保护意识有待提升;基层文物执法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四)文物保护人才相对薄弱文物保护人才数量依然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博人才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基层管理力量薄弱与文物保护工作的要求不相匹配。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适应国家对于文物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继续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建设文化强省总体部署,推进江苏文物事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发挥文物事业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中的重要作用。二、基本原则(一)正确导向、科学发展原则11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发展的正确导向,树立文化遗产是国家与民族走向未来的坚强基石,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是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谐性城镇乡村的必要条件等正确导向,通过科学规划,积极引导文物事业绿色健康发展。(二)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遵循文
本文标题:江苏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6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