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史下《抗日战争》单元复习一、考点回眸 自1995年以来,历年高...
中史下《抗日战争》单元复习一、考点回眸自1995年以来,历年高考均涉及本单元内容,主要有: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抗日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进行的努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关的历史史实,皖南事变反映的问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中共提出三大口号,土地政策的意义,百团大战,主要的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意义及认识,反对边区迷信问题,抗战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中共七大的重大意义,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等。其特点是选择题较多,尤其是在抗战相持阶段;涉及面广,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均有涉及;能力考查意图非常明显,从基础知识的整合能力、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能力到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能力几乎应有尽有,有些重点内容都反复交换角度考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本单元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二、尚未考查过的知识点及其思考角度1.尚未考查过的知识点(1)卢沟桥事变──重在“全面侵华的标志”的原因。可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日本逐步扩大侵华的各个事件相联系,也可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方面考虑,同时要注意卢沟桥的战略地理位置及其对整个战局的影响。(2)社会主要矛盾──在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这时阶级斗争必须服从民族斗争。可从相互影响的角度考虑统一战线得以建立和维持的原因,也可利用主次矛盾的转化和联系的哲学观点进行理论分析。(3)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从性质上考虑,具有反法西斯的特点;从中国近代史的方面说,具有全民族性、惟一胜利等特点;从世界的角度看,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要把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联系。(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伟大作用──结合史实从各方面加以概括说明;特别注意此间中共自身建设的事实,说明其成熟;注意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5)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史实从各方面加以概括说明;与甲午战争相对比,说明一胜一负的原因;或者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说明互相配合等情形。2.已考知识点的新角度(1)皖南事变──考虑该事件的背景(影响皖南事变发生和解决的各种矛盾)、性质与影响;理解中共反击皖南事变的斗争艺术。(2)抗战相持阶段──从交战双方分析考虑其原因、实质、意义。特别关注日本的方针和策略。(3)中共提出的三大口号──口号的根本目的、实践及其对抗战形势的影响,也应注意与其它历史时期中共提出的口号进行比较。(4)抗日根据地──开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分布区域(与地理知识联系)、战略构想,对不同时期根据地建设内容的分析比较。(5)毛泽东思想──准确掌握其形成和组成部分,可与哲学知识相联系说明应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维护、巩固的原因,国共两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制约国共双方矛盾斗争的诸多因素等。(7)中共“七大”的内容──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目标,主要针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主要依据抗战胜利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判断。三、阶段特征和主要内容1.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具体特征是:国共两党以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同时也穿插着其他各种矛盾2.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1)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防御阶段(2)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是相持阶段(3)1945年8月至9月是反攻阶段四、重点解析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军事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2.中华民族的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2)分析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的抗战(3)两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自身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在第二次合作中,中共采取了什么策略?具体有何表现?起到什么作用?(4)中国共产党处理“西安事变”与“皖南事变”的比较(5)抗战时期中共自身建设(6)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7)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8)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典型试题剖析1.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辨析和理解能力。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形势,这样用排除法可以首先排除B、D两项,因为此时汪伪政权还未正式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正式爆发。其次要准确掌握国民政府此时的政策重心,由此可以排除A项。正确答案应是C。2.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B.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解析]本题要求明确认识把握中共提出这三大口号时的历史背景,依此来分析判断相关的历史现象。从所给材料的“抗战”“团结”等词语来看,显然不是针对日本方面和汪精卫集团,从而排除A、B。再比较C、D,争取“抗战”“团结”“进步”的舆论肯定在相反的事件发生前出现,从而排除D。正确答案为C。4.中共“七大”的重大意义不包括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C.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D.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5.下列对9.18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它促使中国共产党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6.中共抗日通电和国民党自卫宣言的相似点A.捍卫中国领土完整B.维护国际公约C.国共两党亲密合作D.人民、军队和政府共同抵抗7.以下对1938年10月以前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A.消极避战导致大片国土丢失B.积极反共导致对日作战不力C.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D.努力奋战保卫了西部大片国土8.18事变后,面对国内的舆论的压力,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反映的最本质问题是A.东北不是蒋介石的统治中心B.中共是心腹之患,日本是肌肤之患C.蒋介石开始倾向抗日D.阶级意识居主导地位。9.30年代并存与中国境内的政权最多时达到A.3个B.4个C.5个D.6个10.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实质是A.争取抗战胜利的途径问题B.抗战领导权问题C.中国革命发展的前途问题D.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问题11.1944年敌后战场进行局部反攻的客观条件是A.美国对日本宣战B.国民党豫湘桂战役大溃败C.日军忙于“大陆交通线”战役D.反扫荡斗争取得最后胜利12.历史提供给中国共产党具体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机遇是A.日本发动9.18事变B.中共参与西安事变饿和平解决C.瓦窑堡会议D.领导12.9运动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持续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原因是A.中共对国民党坚持既团结又斗争B英美反对国共关系破裂C.民族矛盾尚未解决D.国民党坚持抗战
本文标题:中史下《抗日战争》单元复习一、考点回眸 自1995年以来,历年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8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