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五章 外事管理行为(外事管理学概论)
L/O/G/O第五章外事管理行为第一节外事调研外事调研是外事调查研究的简称,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外交调研指我国外交部及其驻外机构所承担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及国别、地区情况的调查研究任务二是外事工作调研指外事机构对本部门工作的调查研究、总结和提高等外交调研一、外交调研的特殊之处•首先是外交调研的内涵特殊。•外交调研丰富多彩,贯穿外交的始终。它既有基础调研,又有动态调研;既有双边调研,又有多边调研;既有形势调研,又有办案调研;既有专门领域调研、热点问题调研和突发事件调研,又有综合调研、战略调研和中长期调研;可谓是形形色色,门类繁多。外交调研还贯穿于外交行为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可以说,外交中,调研无所不在。•第二是外交调研的对象特殊。•外交调研之异于一般调研,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是国际问题,是外国和世界。这是一个极为广阔又相对陌生的领域,它涉及诸多学科,关乎古今中外,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第三是外交调研的性质特殊。•同其他领域的调研相比,外交调研具有突出的政治性。这是外交调研的最重要的特殊之处。外交调研服从于政治,忌讳经院学究;外交调研服务于现实的外交斗争,摒弃纸上谈兵。我们在从事外交调研时,应以恪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为重,以具备敏锐的政治观察力为重,以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为重,以调研工作富有战斗性为重。外交调研最需要“讲政治”。“讲政治”是外交调研的灵魂。•第四是外交调研的材料收集特殊。•同样是材料收集,外交调研却有着一般调研所不太可能有的“两难”。一是在信息海洋中筛选出我们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十分困难。当前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面对这“信息爆炸”,我们所能收集的信息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不是缺了,而是滥了。重要的信息被大量无关紧要的信息所掩盖,真实的信息被无数虚假伪劣的信息所淹没。这是外交调研收集材料的一大难处。二是要收集我们所需要的核心材料更是难上加难。外交关乎一国的国家利益,非同小可。各国为了妥善保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对其外交决策和行动总是严加保密,他人极难窥视。这就使我们在收集外交调研所需的核心材料时异常困难。•第五是外交调研的层次特殊。•一般说,我国的外交调研有三线之分。外交部的调研属第一线,其特点是:密切联系当前的外交斗争,虽离不开长远的战略考虑,但主要是着眼于当前动态的国际形势的研究。研究所的外交调研属第二线。第二线调研的特点是:它虽不应脱离外交斗争的实际,但它主要聚焦于对中长期国际形势的研究,调研富有综合性、回顾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展望性。外交调研的第三线是高等院校。它的特点是。与研究所的调研有某种类同,但它可以更“虚”一些,更学术一些,更理论一些。高等院校的外交调研应以在理论高度上阐述所研究的国际问题为己任。二、外交调研的形形色色(一)基础调研和动态调研。所谓基础调研,指的是对外交调研所研究的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基础研究的内容包括所研究对象的方方面面,如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宗教、风俗等等。基础调研主要通过记大事记、整理反应、撰写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等形式体现出来。•动态调研乃相对基础调研而言。动态调研涵盖面广,除基础调研以外的一般都归属于动态调研。而细分起来,就有综合调研、战略调研、热点调研、突发事件调研、双边调研、多边调研、经济调研、军事调研等等,不一而足。动态调研的特点是,在基础调研的基础上狠抓新动向、新发展、新问题。虽然有时只“旧”不“新”也是动向,但一般来说,动态调研的文章都是做在“新”字上。动态调研,以“新”为上。(二)双边调研和多边调研。双边调研(也称国别调研)乃研究我国与对象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双边调研在我国的外交调研中占很大比重。双边调研的主要任务是:调研对象国(或国家集团)的基本国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人物等)和我国与其在双边关系中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多边调研,其涵盖之处不止是联合国及其他多边国际机构问题,还囊括双边问题以外的诸如全球的、区域的、次区域等问题。多边调研,涉及面广。所有跨地区和全球性热点问题,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其中包括老年人、残疾人、青年、儿童、艾滋病等)、人权、环境、维持和平行动、反恐怖活动、禁毒、南北关系等,都在多边调研之列。(三)热点问题调研和突发事件调研。所谓热点问题调研,是指对一些对地区乃至国际的安全与稳定有重大影响、涉及诸多国家的利益、一旦爆发易影响全局、爆发时往往以武装冲突的形式出现的问题的调研。热点问题可能只在一国内发生,也可能牵涉多个国家;热点问题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颇有差异;热点问题传统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种族等方面,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其含义不断拓宽,范围日见扩大。•突发事件调研与热点问题调研往往相通,难分彼此。热点问题可能突发,而突发事件又可能爆发在热点问题的国家或地区。如2OO1年9月11日恐怖主义分子劫持美国国内民航客机撞毁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和华盛顿的国防部五角大楼,这既是突发事件,又是属恐怖主义袭击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除具有热点问题的所有特点外,还另有以下特点:一是它必然是突然地、出人意料地、非正常地爆发的事件;二是它必然是矛盾十分尖锐、斗争十分激烈的事件;三是它必然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四)专门领域调研。外交调研中,不少是属于某一专门领域的调研,如政治调研、军事调研、经济调研、外交调研、文化调研、社会调研、人物调研等等。(五)综合调研、战略调研和中长期调研。综合调研专指调研带有全局性、具有战略意义、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大问题。战略调研属综合调研的门类,只是它层次更高,要求更严。中长期调研是外交调研中的一个特殊门类,它不仅孜孜以求国际形势近期发展的研究,而把眼光聚焦于未来。中长期调研的时间界定大体为五年以上,有的甚至更长。中长期调研是对历史和现状作综合研究,探求全球和地区形势发展和重大国际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中寻找规律和趋势,以对未来作出预测。(六)形势调研和办案调研。外交调研中,既有形势调研,也有办案调研。顾名思义,形势调研是专攻形势,办案调研则意在办案。但在实践中则并不尽然。形势调研和办案调研往往是相通的。形势调研,有时并非只是坐而论道,而办案调研,也总离不开形势分析作为其办案的依据。外事工作调研主要包括出国访问工作,对外宾接待工作、对外宣传工作、留学生和派出工作、外事部门和队伍建设,外事理论、政策方针研究工作,甚至包括外事行政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研究工作等。第二节外事决策所谓决策就是指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更好地达到目标。外事决策是决策的一种,属于行政决策的的范畴。它是外事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就涉外事务的政策问题做出的决定第三节外事接待•外事接待也称为礼宾工作•常见的外事活动1.会见2.会谈3.签字仪式4.开幕式、闭幕式5.宴请会见安排•A.会见厅内布置成马蹄形;•B.会见厅旁留一间房供客人休息,待我方人员准备好后再由礼宾人员引领客人进入会见厅;•C.会见前应留一个小时,以便外宾梳洗更衣及接待人员做会见、宴请的准备工作;•D.主宾和主人的座位应面向正门,桌上摆放献花装饰、茶水杯、麦克风;•E.翻译座位摆在主宾和主人座位后面,并在前面桌上摆放麦克风和打开的矿泉水;•F.参加会见人员的席位卡提前摆好;•G.礼宾人员应严控无关人员进入会见场所;会见厅摆放图正门花会见厅摆放图会谈安排•双方会谈时,主方人员坐在背朝门的一面或进门的右边。正式会议通常用长方形或椭圆的桌子。双方相对而坐。主谈人坐在正中间,他的两侧为各自的代表团成员。译员在主谈人的右手边。•正式会谈,在会扬挂两国国旗或在会谈桌上放置双方小国旗。在每个人的位置上放置座位卡。并放一些纸、笔以及水杯和矿泉水。如会谈时间过长,可在休息时,上咖啡、茶及小点心等。如会谈参加者只有少数人,亦可考虑不用长桌,而只用沙发。会谈厅摆放图主方客方正门会谈厅摆放图客方主方正门会谈厅摆放图签字仪式摆放图背景板正门中方外方签字仪式摆放图宴会安排•A.是要确定宴请的菜单,必须要事先询问对方的饮食禁忌。不宜宴请外国人的菜肴主要有下列在类。一是触犯饮食禁忌的菜品;二是受保护的动物;三是像动物内脏、狗肉、青蛙或者一些下脚料比如猪尾巴等西方人不吃的食物;四是过于辛辣的食物;•B.宴会席位应按礼宾顺序排列;•C.第一席的第一主人原则上面向门口,但也可根据宴会地点的实际情况。•D.第二席以后的主人位置应尽可能面向主桌的主人,以便协调同主桌主人主持好宴会。(但不要背对正门)•E.参加宴会人员应注意自己的仪态、着装;说话时注意控制音量、以免喧宾夺主。•F.应事先了解客人的饮食禁忌。•G.应注意掌握市领导的一些宴请习惯,如喜欢在哪里宴请、饮食忌好等。•H.接待人员应提前将席位卡按顺序排放好。•I.宴请时间应控制在1个小时15分钟以内。一个谈话中心的摆放方法客方一中方一客方二客方翻译中方三客方三中方二中方翻译二个谈话中心的摆放方法客方一中方一客方三客方翻译客方二中方二中方三中方翻译客方四中方四客方五客方六两桌的摆放方法三桌的摆放方法第四节外事谈判•它通常指国家或者企业等当事双方或各方对有待解决的问题共同进行的商谈。通过谈判可以使各方的观点达到彼此理解或一致,从而签订对双方或各方都有约束力的协议、合同或者条约等参加同外商或外国朋友、华侨、港澳台同胞的谈判人员应注意下列问题:•首先,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利益。•其次,每次谈判前都应确定与对方主谈人职位大致相等的主谈人。其它谈判人员在谈判中非经我方主谈人同意,不得随便发言或向对方提意见。有意见可书面提交主谈人。若几个单位参加同一谈判,应事先统一意见。在谈判中的不同意见可会后研讨,必要时可体会,不得当场争论;谈判中要维持主谈人的意见。•再次,谈判前应充分准备所谈的问题,可制定不同方案,避免因仓促上阵造成失误.如果外商是熟人,不必介绍,仅上前握手问候,如果外商是初次晤面且又互不相识,接待人员应主动上前询问并做自我介绍;如果迎接的是大批客人,则需事前准备标牌或小旗,让客人在远处就能看到并主动前来接洽。
本文标题:第五章 外事管理行为(外事管理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5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