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秘书美学-工作艺术美
——秘书美学之七工作艺术,是秘书人员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是指经典般的绝活、高招!其形态,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审美假象、心理补偿、寓新意于法度┅┅都是秘书人员心血和智慧的熔铸,是美的创造!这些工作艺术,具有着丰富的审美属性、审美特点、审美形式、审美功能以及审美价值。它们的交织互动,保证着秘书工作的质量,推动着秘书工作的发展,显示着秘书工作的美学本色。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就其本质而言,美并非事物的某种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也不是意识、精神的虚幻投影,而是事物的一种客观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美的本质,就体现在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之中,并且具有丰富而生动的形态。诸如:社会生活中劳动场面的豪迈,战斗情景的壮烈,英雄形象的崇高;自然界中,山峰的雄伟,海洋的澎湃,花鸟的明媚;艺术作品中的古朴、奇特、淡雅、艳丽等。本章所论述的秘书人员的工作艺术,隶属于社会生活美的范畴,它是秘书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美的创造!具体讲,它是秘书人员,在应付各种复杂环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创造性的秘书工作方式和方法,它们顽强的以自身的特殊形态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显示着自己的客观存在,并为人们所赏心悦目。不过,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是由秘书人员按照各自的经验,依据内容的需求来确定。我们从许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个人经验中发现:凡是成功的经验,凡是优良的工作方式、方法,都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理解和运用。第一节秘书工作艺术美的三种形态秘书工作艺术,随着秘书工作的发展、深化、更新、完善,也在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并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熠熠生辉,夺人耳目。在这里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秘书工作的方式方法一一累述,只能是宏观把握,将最有典型意义的三种美的形态,加以剖析,目的在于给秘书人员以启迪,给秘书工作以借鉴。一、审美假象在客观世界中,“假象有两种,一种是审美假象,它与现实和真理有严格的界限,它并不冒充也无须冒充现实和真理,它是正直的……一种是逻辑假象,它与现实与真理相混淆,它伪装现实和真理,它是虚假的……。”(《审美教育书简》,第136-138页)审美假象虽然是和事物本质不相符合的表面现象,但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自然审美假象在秘书工作中也可以帮助秘书人员解决许多难题。例如,忠于领导意图,这是对秘书人员的起码要求,但是,在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领导意图。特别是这些意图又彼此矛盾时,怎么办?再如;秘书人员不仅要为领导个人服务,而且要为领导班子和领导机关服务,当这三者的需要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又如,秘书人员应当同领导班子所有成员保持良好关系,然而领导成员之间偏偏发生了矛盾隔阂,这又怎么办?在处理这些难题时,从原则上讲,秘书人员应当做到:影响领导之间团结的话不说,涉及到领导个人私事的话不说;损害领导威信的话不说;抵制领导指示的事不做;违背组织原则的事不做;在领导之间划分“亲疏远近”的事不做。以上六点,其中有一点做不到,都有可能把自己和领导者置入人为的矛盾漩涡中去。经验证明:秘书人员要想同时做到以上六点,有时必须借助于审美假象的帮助,采用虚拟、假设、错觉、阴差阳错等手段。假设当领导者某项指示,秘书人员如果执行就会违背组织原则,不执行,无疑就要造成抵制领导指示。在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时刻,秘书人员就要大胆地巧设机关,或虚拟一些执行该指示的危害,以提醒领导注意;或故意误解该指示的有关内容,为领导者保留改变指示的余地;或编造出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争取领导者再议等。这些审美假象的采用,往往可以收到两全其美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秘书人员在运用审美假象时,必须严格遵循下列原则:(一)美的假象与客观现实要有严格的界线美的假象不是客观现实,它是秘书人员凭借审美想象按着理想的境界主动创造出来的,它在任何时候不能顶替客观现实。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创造审美假象,必须正确的认识客观现实。秘书人员,在创造审美假象时,首先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以敏锐的眼光,冷静的思考把握事情的细节始末,分析问题的结症缘由,做出客观的分析评断。对客观现实,真正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不带任何主观成分,感情色彩。也只有如此正确地认识把握它,才能有针对性地创造出审美假象,使二者真假对立,皂白分明,毫不混淆。反之,秘书人员在创造审美假象时,“如不同时对现实有清醒的、客观的、不带任何主观成分的了解,就不可能使假象与现实有严格的界限”。(《审美教育书简》,第136-138页)2、秘书人员创造的审美假象,切切不能含有任何客观现实的成分,它必须是纯粹的假象,不能有真有假。否则,很可能就会造成以假乱真、歪曲事实真相的局面。3、审美假象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方法使用,绝不能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对创造出来的审美假象,一、不能记录在案,二、不能扩大影响范围。一般地讲,当领导决策尚未形成,在公开场合,不允许使用审美假象。因为,这样做会干扰领导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或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二)创造和运用审美假象的目的必须磊落创造并运用审美假象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顾全革命事业的大局,而绝不能施展卑鄙的伎俩,随意歪曲事实,进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例如,秘书人员为了维护某项重要工作的继续开展,能使领导者放开手脚继续率领群众前进,也是为了不让群众丧失信心,在公开场合,他可以首先不折不扣地承认工作中的某些失误,然后,再用假象将真象隐去,把责任全部替领导承担过来。但是决不能为了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硬把失误说成正确,甚至指责或压制正确意见。我们说,前者创造的假象是光明磊落的,后者则是欺骗。(三)对审美假象的评判,必须用美的法则“判断审美假象的标准不是有没有实在性,道德法则也不适用对审美假象的判断。判断它要根据美的法则。”(《审美教育书简》,第136-138页)这一原则要求秘书人员在创造和运用审美假象时,要依据审美判断,也就是对审美假象是否具有审美价值进行判断。如果创造或使用的审美假象,能够避免原来可能发生的不必要的冲突,并能取得圆满的结果,引发审美主体产生美感,获得审美需要的满足,那就不必担心审美假象是否与“道德习俗所要求的真实感相违背”,也不必顾及是否会被指责为“弄虚作假”。因为,“不存在审美假象冒充真理的危险,而冒充真理是唯一能够损害真理的方式”。(李奇:《道德与社会生活》,第35页)遵循这条原则,是为了让秘书人员按照美的法则去创造审美假象,也正因为如此,审美假象始终与虚伪和欺骗相对立。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审美假象是秘书人员在解决矛盾和隔阂时所使用的一种艺术方法,它不同于日常工作中秘书人员使用的其它工作方式、方法,只有在矛盾集中到万不得已,不得不利用审美假象来解决时方可使用。所以,秘书人员应该把他们严格地区分开来,不到情非得已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滥用审美假象,否则,将极大破坏秘书工作的严肃性,极大地损害秘书人员的个人形象,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二、心理补偿秘书人员为领导服务,适应决策的需要,这是秘书人员的“正业”,也是秘书工作的个性和全部社会价值的外显。基于此,秘书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就具备了“补偿”性。所谓补偿,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秘书人员对领导的智力补偿。由于秘书人员掌管资料和积累信息,贯通上下左右,其思维往往能补偿领导的某些局限性。二是秘书人员对领导的精力补偿。这主要是指秘书人员应尽可能多为领导张罗事务性工作,保证领导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决策思考。这两个方面,本书前后章节都有涉及,在此不做更多论述。最至关重要的却是第三种:心理补偿。这是秘书工作中经常闪现火花的一种美的形态。秘书人员对领导的心理补偿,其结焦点表现为情感补偿。因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王朝闻:《美学概论》,第106页)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在审美活动中,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心理反映,而这种心理反映,则会随着审美主体立场观点等主观条件的不同,与客体对象构成了不同的利害关系,滋生出各种不同的审美情感流向。是恨,是谅?是拆,是补?是看,是帮?秘书人员,作为审美主体在秘书工作中所处的位置,所肩负的全部职责,无疑会促使他产生强烈的心理欲望,千方百计地要为客体对象领导者全面负责,必然会处处细心观察领导者的情绪起伏,时时小心翼翼地触及领导者的脉搏律动,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施展自己的工作艺术,为领导者进行各种心理补偿,特别是对领导者决策后果的心理补偿。(一)理智性的宽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不仅是一个理智体,同时也是一个非理性的感情体。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滚烫的情绪,就会冲破理智的冷静,极易失去心理平衡,做出非理性的事情。作为一个领导者,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会有苦闷,有烦恼,有情绪。特别在严重失误的刺激下,非理性因素极易抬头,很可能会对部下勃然大怒,甚至出言不逊。而对失去常态的领导者,秘书人员要理解:一个敢于责怪部下的领导者,往往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只有当他非理性的发泄一通之后,自我心理平衡了,理性才会慢慢抬头。所以我们说,人光靠理智是远远不足的,非理性有时恰恰比理性更重要,这视为其一。二要对非理性的言行,使用理智性的宽容。宽容精神,其实也是我们古人历来提倡的一种美德。蔺相如主动忍让宽容,这才有可能同廉颇唱出“将相和”。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种雅量,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变仇恨为友谊”。我们提倡宽容忍让,既是一般处理人际关系的需要,也是秘书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所以,秘书人员要善于宽容忍让,要装糊涂,“在明白中糊涂,在糊涂中明白。”为人难就难在“难得糊涂”!难道秘书人员就理应受气吗?当然不是。但是,问题在于秘书人员只有用理智性的宽容,让领导者尽情的发泄,才能换取他的心理平衡,有利于全局性的工作。(二)心理距离减弱艺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主观价值的自信体,同时又都是不能自我否定的自我信任体,尤其忍受不了“全盘否定”!过度的自我否定或被他人否定所产生的巨大内心痛苦的压力,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失落”。这种失落感,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领导者也不例外。秘书人员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应大胆运用心理距离减弱艺术,以补救领导者有时发生的“自我失落”。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特定的审美现象,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的超常规应用。这里提到的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审美主体对客体对象的欣赏,要在心理上保持着一种距离,即不考虑审美对象和自己的实用需要目的有什么利害关系。而我们的这种提法,却偏偏反其道而用之,要把审美的心理距离减弱,将一定的实用功利目的合理引入。我们知道,在审美活动中秘书人员与领导者的关系已构成审美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秘书人员,当看到客体对象领导者的工作,因千头万绪才偶尔出现失策或失误时,不管别人如何不顾情面,不讲方法地批评指责,冷嘲热讽,而秘书人员,则要把自己与领导者的心理距离减弱,怀着强烈的补偿欲望,对领导者进行“和风细雨”的劝解,冷静客观的分析,进而出主意、想办法,拿出挽回败局的策略。这决非为尊者隐,更非代人受过,而是一种心理抚慰。使领导者尽快在扑朔迷离的迷朦中清醒,看到出路,看到光明,从而坚定信心,提高继续前进的勇气。(三)权威心理的维护理智性的宽容,减弱心理距离艺术等手段和方法,归根结底,还是为维护领导者的权威心理服务的。因为从特定的视角审度,秘书人员的天职,就是维护领导者的权威心理。而这种权威心理的维护,一般多在领导者陷入举步艰难、军心浮动的困境之时。因此,秘书人员这种举动,是无私的、崇高的!这,并不难理解。普通的道理,失败常常是人类历史的伴随者,也是“成功之母”。既然如此,有些人,为什么就不能容忍领导者的失败?特别是一无借鉴,二无依傍的开拓者的失败?不过,再容忍,毕竟也是失败了。这时秘书人员,就应不顾自己的名利地位,不怕社会的舆论压力,自觉地为领导者分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尽量为领导者开脱,寻找难免的“合理错误”因素。秘书人员这样做,不是包庇纵容领导者的过失,而是让领导者能在心灵的颤抖中暗自反省自责,引出教训,也是让领导者在没有损伤“统帅三军”的权威心理下,稳定大局。(四)扬领导所长,避其所短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补偿。举例讲,如有
本文标题:秘书美学-工作艺术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6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