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夏津县孔祥元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经络的子午流注时辰经络名称时辰时间经络名称时辰时间足少阳胆经子时23至1足厥阴肝经丑时1至3手太阴肺经寅时3至5足厥阴肝经卯时5至7足阳明胃经辰时7至9足太阴脾经巳时9至11手少阴心经午时11至13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至15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至17足少阴肾经酉时17至19手厥阴心包戌时19至21手少阳三焦亥时21至23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谈十二时辰养生,首先就要谈到经络问题。而说到经络学说,就要先谈谈《黄帝内经》。下面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对照表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人在一天不同的时间段中应该如何保健时间时辰对应的经络以及保养方法21至23亥三焦主时。此时间段应保持心境平静。23至1子胆主时。这时要上床睡觉,得骨髓造血。1至3丑肝主时。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宜沉睡,如觉浅就需调理肝经,特别是太冲穴。3至5寅肺主时。呼吸动作的最佳时候,而四时脉搏最弱。5至7卯大肠主时。这时要起床要喝水,大肠时运旺盛,适合吃早餐。7至9辰胃主时。胃最活跃,此时一定要吃早餐,每天这时敲胃经效果最好。9至11已脾主时。这个时辰要喝至少六杯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11至13午心主时。此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13至15未小肠主时。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一时前吃。15至17申膀胱主时。膀胱经最活跃的时候,适合多喝水。特别是肾结石的病人。17至19酉肾主时。适合休息。19至21戌心包经主时。适宜散步,这时心脑神经系统最活跃,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个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子时子(zǐ)时:夜里11—次日1点,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子时是一天当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一根阳爻开始升发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气为三种,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少阳之气,是指刚刚出生的阳气,也叫子时一阳生。是少阳之火,阳气还特别的小,所以要保护好阳气,就一定要睡好“子时觉”,当人体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中,会有利于人体的少阳之气升发,因为夜间属阴,睡眠好不仅能养阴,而且还能阴中生阳。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子时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也是万籁俱静之时,这个时候最好是睡觉,因为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阴阳交感之时是元气始生之时。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思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干扰。子时又是胆经开令之时,此胆并非只是强调人体内的胆藏,《内经》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肝胆气机通顺自可给五脏六腑之气机条达以有力的支持,五脏六腑自可功能正常运行。所以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的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之裨益。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子时“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胆又是决断之官,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谋虑”,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为人际关系而谋,为生意而虑,为孩子而虑,为健康而虑,为情感的纠葛而虑。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事情难尽人意,多是壮志难酬、事与愿违,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疏泄)、藏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丛生。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能够被“决断”,并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会气血通畅、肝胆条达了(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子时在古人看来,上床的时间最晚不宜过夜半子时,即23点至次日凌晨1点。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事部”中还曾说过:“夜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意思就是,读书的时间不能超过子时,如果熬夜读书的话将严重透支健康。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子时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至于睡姿,古人也是诸多讲究。各种睡姿中,古人比较崇尚的就是侧卧。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提到:“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中国道家也同样崇尚这个观点,《道藏·混元经》中就有:“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身体侧向哪个方向也有讲究。古人认为,侧卧以向右为佳,有人甚至称这是“吉祥睡”。清代曹廷栋在《老老恒言》“安寝”条即称:“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子时清代李庆远《长生不老诀》提出“卧当如犬”,说:“犬之为物,其卧地也,恒侧其身,伸前足而蜷其后足,直起颈,如此则内脏舒伸,而百脉调匀,气血周行,可以无阻。气能周行则清,气清神安,神安则心定,如此入睡,魔不能扰,此其旨也。”李氏这席话,可说是“睡如弓”古训的诠释,要求人们睡眠时身体侧卧、弯背、屈膝、拱手、似儿居母腹状,令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处于充分的松驰,使精气内守,安然入眠。古人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睡觉,要尽量的舒服,环境宜静,全神凝聚,不悲不喜,不念不妄。十二时辰养生法则——丑时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肝主藏血,如果要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就养不起肝血。《黄帝内经》记载:“人卧则血归于肝”,此时处于睡眠状态,肝脏方可趁机休息,修补损伤的细胞。如果丑时前未入睡的人,次日起床面色灰暗,情绪倦怠而易烦躁。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十二时辰养生法则——丑时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寅时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人体的气机都讲顺其自然,也就是从肺经开始的。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所以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此时最怕有人打扰。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寅时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肝在丑时将血液更新后,肺在寅时将血液输入全身,中医有“肺朝百脉”之说。寅时安眠,人在清晨起来,才能面色红润,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老人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容易早醒?实际上就是气血能量不足了。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给大家提个醒,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病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稍微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卯时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天门开,地户也要开。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将人体在夜间修复、合成、代谢的垃圾、毒素排除体外。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卯时中医有一个句话特别有意思,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肺是阴主内,大肠是阳主外。中医有事没事都会问二便(大小便)(“十问歌”,见于清·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问证诗》: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这个千万别大意。其实,在中医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问大便就是要知道你心肺功能如何。比如心血旺的话,大便是成型的,而且是很粗的,所以小孩的大便和老人的大便是不一样的。小孩的大便又粗又大又长,可是到年老的时候,都拉得特别细。当大便特别细的时候,说明心肺特别差,这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肺功能好的话,大便功能就好。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卯时吃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消耗了人体很大的元气。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稍事休息,清醒清醒头脑再去。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十二时辰养生法则——辰时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从子时开始到卯时,实际上是人体的重新再分配。清洁+营养=平衡。垃圾代谢出去后,人体需要补充营养,所以在这个时辰人要吃早餐,来为身体补充一些阴(即营养)。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辰时是天地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内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容易引起多种疾病,长期下去对人体的损伤非常大。十二时辰养生法则——辰时记住晚饭要吃少,而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按照天地自然的规律去吃饭、去睡觉就不容易生病。很多人把晚饭当成正餐,忽略了中午饭和早饭,这都是不正确的,一定要吃早饭,吃早饭就如同“春雨”一样“贵如油”。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高强度锻炼。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巳时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嘴唇就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脾主肌肉四肢,脾功能好的话,这个人的肌肉就会很发达。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巳时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由脾来运化。早饭要吃好,吃了饭怎么消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中焦如沤”(《灵枢▪营卫生会篇》),那就靠火(腐熟),把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然后将腐熟了的食物变成水谷精微,由脾来运化,输送到人体的肌肉腠理。那么脾是什么呢?脾的右边是一个卑鄙的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第二十一》所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巳时巳时(9:00至11:00)。此时可从事体力活动,也可从事脑力活动,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但要注意劳逸结合。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尤其是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十二时辰养生法则——午时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本文标题:中医十二时辰养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7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