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课导入作者作品朗读训练疏通课文分析课文课堂训练课堂小结马说韩愈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卒“文”,又称韩文公,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本册入选的作品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马说》。作者简介韩愈对潮州的贡献:一、驱鳄除害二、延师办学三、关心农桑四、赎放奴婢作者简介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此前我们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这一体裁的作品。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中的第四篇,“马说”即谈马、论马之义。作品简介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朗读训练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1、祗2、骈3、一食或尽粟一石4、食马者5、槽枥6、才美不外见7、其真无马邪cáolìzhǐshísùdànsÌPiánxiàn朗读训练yé疏通课文策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食{食不饱,力不足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之骈死于槽枥之间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子,名词用鞭子打,动词}shí,吃}sÌ,通“饲”,喂指代“千里马”难道,表反问语气恐怕,表推测语气“的”,结构助词指代“千里马”无意义,调节音节分析课文考考你:1、2、3、4、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麽观点?突出强调了什麽问题?2、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麽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5、课堂小结马说韩愈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主旨:其真不知马也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善识人才者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课堂训练讨论:在现代的人才观念中,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作业:1、背诵课文再见语文组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麽观点?突出强调了什麽问题?考考你:分析课文简析:摆明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突出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2、请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考考你:分析课文简析:文段一告诉我们,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它的遭遇只能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考考你:分析课文简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考考你:分析课文简析: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文段中能揭示全文的主旨:“其真不知马也”。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麽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考考你:分析课文简析:文中的“伯乐”实际上比喻的是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用的有识之人;“千里马”比喻的是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的则是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本文标题:马说s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0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