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复习题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拓展本章重点是临终关怀、临终护理、濒死与死亡的概念,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临终病人生理变化及护理,临终病人心理变化及护理,死亡过程的分期,尸体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本章难点是临终病人心理变化及护理,死亡的标准。重点难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1.解释:濒死、死亡、临终关怀的概念2.简述临终病人护理的内容、原则3.阐述临终病人的身心护理内容4.阐述临终病人家属的安抚与护理内容5.说出脑死亡的诊断标准6.简述死亡过程的分期7.阐述尸体护理的目的、注意事项8.说出丧亲者护理的内容学习目标能正确完成尸体护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尊重死者,给家属以安慰临终关怀临终病人的身心护理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在人生旅途的最后阶段帮助临终病人坦然、宁静地面对死亡,并尽可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使之有尊严、安详地度过人生旅程的最后阶段,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第二十章临终护理死亡后的护理第一节临终关怀二、临终关怀的内容1.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2.临终病人的全面照护3.临终病人家属的照护4.死亡教育5.临终关怀的模式6.其他(一)以护理照顾为主(二)尊重生命(三)提高生存质量(四)注重心理支持三、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一、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层次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性支持和照料,又称善终服务、安息护理等。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层次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性支持和照料,又称善终服务、安息护理等。临终关怀的对象是那些濒临死亡,目前医学救治无望的病人。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也不是延长生命,其主要护理目标是尊重病人的尊严,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方位的身心、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和照料,通过疼痛控制、症状处理、心理疏导来减轻其身心痛苦,使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能够安详、舒适、有尊严的告别人世,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平稳顺利地度过哀伤期。临终关怀可由一支跨学科的专业队伍(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法律顾问等)提供。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组织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二是在医疗机构内设临终关怀病房或病区(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形式);三是家庭病房,提供家居镇痛治疗、心理辅导和护理指导。随着医学和护理模式的改变,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的加快,临终关怀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和重视,享受临终关怀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一、临终关怀的概念现代临终关怀的起源和发展现代的临终关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由桑德斯博士首创的现代化的临终关怀医院“圣克里斯多费临终关怀医院”在英国伦敦成立。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建立。2004年英国首先提出把2005年10月8日作为第一个世界临终关怀及舒缓治疗日。1988年8月,我国第一个研究死亡的机构天津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和临终关怀基金会、上海临终关怀机构也相继成立。知识拓展二、临终关怀的内容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也是一门探讨临终病人生理、心理特征和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料的以实践规律为研究内容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1.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临终病人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临终病人家属的需求包括对临终病人治疗和护理的要求、心理需求及为其提供殡丧服务等。2.临终病人的全面照护控制疼痛和不适,提供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3.临终病人家属的照护进行心理疏导和提供情感支持。为临终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照护,减少家属的疑虑。4.死亡教育目的是帮助临终病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和接受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心理。5.临终关怀的模式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病人对死亡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临终关怀项目应具有中国特色。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模式和特点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6.其他包括临终关怀机构所采用的医疗体系;临终医疗护理原则;临终关怀机构的管理、实施的研究与实践;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构成与培训;临终关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临终关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三、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一)以护理照顾为主的原则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而以减轻身心痛苦为宗旨。对临终病人要采取控制疼痛和不适,缓解心理压力,姑息性治疗护理等措施。护理目标从治疗疾病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提高病人舒适度。(二)尊重生命的原则临终关怀中强调尊重生命的原则,护理人员应维护并尊重病人的权利与尊严,尊重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在病人生命的最后阶段,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忽视,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三)提高生存质量的原则让临终病人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感受关怀,满足病人的需求,尊重生命,为临终病人提供优质的临终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临终病人和家属进行生死观教育,消除病人及其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四)注重心理支持的原则临终是人生旅途的最后阶段,此时病人的心理十分复杂,护理人员应与临终病人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临终病人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他们的需求,让临终病人的亲人、子女、配偶陪伴在身边,提供亲情慰藉,情感支持,重视病人的微小愿望,建立温暖的人际关系,保持平衡心态。四、临终病人家属的安抚及护理第二节临终病人的身心护理三、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二、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及护理一、临终护理概述一、临终护理概述临终护理是对那些已失去治愈希望的濒死期病人实施积极的整体护理。其目的是尽可能减轻临终病人的痛苦、恐惧与不安,维护其尊严,使其安详地告别人世。临终护理是临终关怀不可缺少的一项服务内容,临终护理的质量决定了临终关怀的质量,临终护理不仅对临终病人,而且对其家属也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临终护理以姑息治疗护理为主要内容。还包括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与照护,并可促进家属和病人的情绪稳定,提供全面的、积极的综合护理。二、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及护理(一)循环与呼吸系统变化及护理病人可出现脉搏减弱或逐渐消失,呼吸困难,点头样或叹气样呼吸、呼吸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等循环及呼吸功能衰退的征象。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和吸痰。(二)消化与泌尿系统变化及护理病人消化和泌尿系统功能紊乱,可表现为呃逆、腹胀、吞咽困难,尿潴留、便秘、大小便失禁等。护士应调剂好饮食,补充营养,注意口腔护理;做好排泄护理,尊重和满足病人的需求。(三)感知觉与意识的变化及护理临终病人周身疼痛不适,视力、语言功能减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协助病人选择最有效的减轻疼痛的方法。环境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适当照明,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听力常为最后消失的感觉,护理中应避免在病人周围窃窃私语。(四)瞳孔与肌张力的变化及护理临终病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肌张力丧失,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无法维持躯体功能位,肢体瘫软,希氏面容。护士应注意观察瞳孔与肌张力等改变,协助病人维持良好、舒适的体位。(五)皮肤与黏膜的变化及护理临终病人循环衰竭,皮肤黏膜可表现为苍白、湿冷、发绀;病人不能自己改变体位,容易发生压疮。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皮肤、黏膜情况,注意保暖,保持床褥舒适、整洁,勤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三阶梯疗法控制疼痛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用三阶梯疗法控制疼痛:第一阶段:选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第二阶段:选用弱麻醉药,如可待因、美沙酮等;第三阶段:选用强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知识拓展三、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美国医学博士伊丽莎白-库乐-罗斯(Kuble-rossE)将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理反应分为五个阶段。(一)否认期心理变化及护理病人得知自己病重将面临死亡,其心理反应通常是“不,这不会是我,那不是真的!”,以此极力否认、拒绝接受事实,他们怀着侥幸的心情四处求医,希望是误诊。否认是病人应对突然降临的不幸的一种正常心理防御机制。此期,护士与病人之间应坦诚沟通,耐心倾听,不必揭穿病人,也不要欺骗病人,注意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言语一致性,经常陪伴在病人身旁,让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二)愤怒期心理变化及护理当对疾病事实无法否认时,病人常表现为生气或激怒,产生“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的心理,往往将愤怒的情绪向家属、朋友、医护人员等接近的人发泄,或对医院的制度、治疗等方面表示不满。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正确对待病人发怒、抱怨、不合作的行为,给予病人以关爱和宽容,允许病人宣泄他们的情感。同时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三)协议期心理变化及护理病人愤怒的心理消失,接受临终的事实。为了延长生命,有些病人会做出许多承诺作为交换条件,出现“请让我好起来,我一定……”的心理。此期病人变得和善,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表现合作,能配合治疗。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并给予指导,加强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其减轻痛苦。(四)忧郁期心理变化及护理当病人发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无法阻止死亡的来临时,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出现悲伤、退缩、忧郁等反应,甚至有轻生念头。有的病人要求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有喜欢的人陪伴照顾。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给予同情和照顾,允许其用不同方式宣泄情感,鼓励家属陪伴,并加强安全保护。(五)接受期心理变化及护理在一切的努力、挣扎之后,病人变得平静,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喜欢独处,睡眠时间增加,情感减退,平静等待死亡的到来。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了却未完成的心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尊重其选择,保持与病人的沟通,并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其安详地告别人世。四、临终病人家属的安抚及护理临终病人的家属面临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在做好临终病人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临终病人家属的关怀照顾工作。(一)满足家属照顾病人的需要满足家属照顾病人的需要,让家属陪伴在病人身旁,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二)鼓励家属表达情感护理人员要与家属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家属的信任,鼓励家属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容忍和谅解家属的过激言行。(三)指导家属对病人的生活照料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对病人生活照料,耐心指导家属照料病人的有关护理技术,使家属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理慰籍,让病人感到亲情温暖。(四)协助维持家庭的完整性协助家属在医院环境中,营造家庭生活氛围,如共同进餐等,维持家庭完整性。(五)满足家属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护理人员要关心理解家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合理安排陪伴期间的生活。一、濒死和死亡的概念二、死亡的标准三、死亡过程的分期四、尸体护理五、丧亲者的护理第三节死亡后的护理一、濒死和死亡的概念濒死即临终。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指病人在接受治疗或姑息性治疗后,病情加剧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结束。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性停止。传统死亡的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脑死亡是指全脑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功能活动的不可逆停止。安乐死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无痛苦、幸福的死亡。安乐死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一种无痛苦的死亡的状态;其二,是一种死亡方法,指为结束不治之症病人的痛苦所采取的无痛致死术。其形式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主动安乐死指由医务人员或其他人采取措施,以结束病人的痛苦或加速死亡过程;被动安乐死是指停止对病人采用的一切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知识拓展二、死亡的标准目前医学界基本沿用1968年世界第22次医学大会上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脑死亡诊断标准:①不可逆的深度昏迷;②自发呼吸停止;③脑干反射消失;④脑电波消失(平坦)。凡符合以上标准,并在24h或72h内反复测试检查,结果无变化,排除体温过低(<32.2℃)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影响,即可宣告死亡。美国《统一死亡判定法案》死亡标准1983年,美国医学会、美国律师协会等通过《统一死亡判定法案》(UDDA),建议美国各州采纳以下条款:“一个人或循环和呼吸功能不可逆停止,或全脑,包括脑干一切功能不可逆停止,就是死人。死亡的确
本文标题:第20章 尸体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1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