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F)血液循环(F)概述动脉血压和脉搏静脉血压和血流组织液和淋巴液血管功能: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1.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功能:弹性贮器作用1、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2、保证血液流动的连续性,并减少血压的波动幅度。2、分配血管(中动脉):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组织器官。功能:输送血液至器官组织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管径小,对血流的阻力大,称为阻力血管,占总的外周阻力的47%。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常有平滑肌环绕。5、交换血管(exchangevessels):指真毛细血管。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指微静脉,微静脉。3、Cap前阻力血管功能:控制局部血灌流量4、Cap前括约肌控制开关6、Cap后阻力血管影响组织液生成5、交换血管功能:物质交换的场所5、交换血管功能:物质交换的场所5、交换血管功能:物质交换的场所7、容量血管功能:容纳60-70%的血量8、短路血管功能:调节体温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一)血流量(bloodflow,Q)和血流速度:*血流量(容积速度):——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血流速度:——血液中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的截面积1.泊肃叶定律(Poiseuille’slaw)(仅适用于层流)Q=K——(P1-P2)r4LQ=-—————π(P1-P2)r48ηL或:2.层流与湍流(1)层流:各质点流动方向与血管长轴平行。*特点:各层流速不一,有轴流现象。(2)湍流——液体中各质点的流动方向不一致。*当血流速快、血管口径大、血液粘滞度低时易产生湍流:(Reynolds经验公式)Re=——ρVDη当Re数2000时,可发生湍流。(二)血流阻力(R):*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R=———8Lπr4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阻力血管的口径:4次方反比(调节血流阻力的最主要因素);*血液粘滞度:正比;*血管长度:正比.影响血液粘滞度的因素:1.红细胞比容:正相关;2.血流的切率:(全血)负相关;*层流的切率——相邻两层流速的差与液层厚度的比值。切率↑→轴流现象↑→粘滞度↓3.血管口径:(直径0.3mm的微A内)正相关;4.温度:负相关.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单位:kPa/mmHg1mmHg=0.133kPa(三)、血压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系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三、动脉血压(一)动脉血压的形成(1)前提: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血液充盈血管:电刺激造成心室颤动使心脏暂时停止射血时,此时在循环系统中各处所测得的压力都是相同的,该压力数值即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circulatoryfillingpressure)。人:7mmHg(2)动力:心脏射血;(3)外周阻力:小A和微A对血流的阻力;(4)缓冲作用:大A的弹性贮器作用.①左心室间断射血→动脉内连续血流;②减小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变动幅度,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脉压减小。(二)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心室收缩中期,动脉血压可达到最高值,N:100—120mmHg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心室开始舒张时,血压迅速下降,在心舒末期,血压降至最低值,60—80mmHg脉搏压(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心脏在整个心动周期中所给予动脉内血液的平均推动力。测量方法:直接方法间接方法—阻断肱动脉血流法(三)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1搏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大A的弹性贮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量增加↑↑↑增大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量多少。减少↓↓↓减小外周阻力增大↑↑↑减小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减小↓↓↓增大心率(40-180次/分)加快↑↑↑减小心率的快慢主要影响舒张压;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都将下降。减慢↓↓↓增大大动脉的弹性下降↑增大大动脉弹性下降致弹性贮器效应减弱。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变大↑↑循环血量增加或血管容积减小减小↓↓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容积增大影响因素变化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备注↑论述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主动脉血量↑→心缩期中主动脉、大动脉内增加的血量↑→管壁所受压力↑→SBP升高明显↑→脉压↑2、HR:HR↑→心舒期缩短↑→心舒期流向外周的血液→心舒末存留的血液↑→DBP↑→脉压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心舒末存留↑→DBP↑→脉压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动脉管壁硬化→贮器作用→脉压↑老年人大动脉管壁弹性降低→SBP↑伴小动脉微动脉硬化→DBP↑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血量下降或血管容量增加→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降低。(反之亦然)论述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脉压↑四、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一)V血压•静脉血压(venouspressure):指静脉内血液对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把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venouspressure):各器官静脉的血压。•静脉回心血量(venousreturn):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血量。•静脉脉搏:右心房缩舒活动时产生的压力变化,可逆向传到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出现静脉搏动。静脉回流动力=外周V压-中心V压故血量增多、微A舒张、V收缩均致回流∴心射血能力或V回心血量中心V压中心V压的测定意义:①判断心功能②指导输液(二)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1.血液受重力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2.各部分血管静水压的高低,取决于血管所处的位置与右心房水平之间的垂直距离;3.右房水平以下血管每下降1cm,静水压增高0.77mmHg;以上血管则重力作用使血压相应降低。1血液重力引起静水压卧:各处V压大致相同立:各处V压大不相同2V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大人直立时:血量重新分配,比卧位时多容纳400-600ml血量。1V对血流的阻力V的作用:①引导血液回心②血库微V活动影响组织液的生成V阻力小,但当管壁塌陷或受组织压迫时,阻力增大。(三)静脉血流⑴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变⑵心收缩力量正变(左右心衰)⑶体位卧位变立位反变2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⑷肌泵促进血液回流⑸呼吸泵影响因素变化静脉回心血量作用机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增大↓↓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减小心脏收缩力量↑↑心舒期抽吸力增大↓↓心舒期抽吸力变小体位改变立位变卧位↑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减小卧位变立位↓身体低垂部分血管扩张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运动↑↑肌肉收缩期挤压和舒张期抽吸作用增强。紧张收缩则静脉回流减少肌肉运动↓↓呼吸运动胸内负压↑↑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腔静脉扩张,静脉回流增加;呼气时则减少胸内负压↓↓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因素六、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微循环。六、组织液(一)组织液的生成部位:真毛细血管动力:有效滤过压ΔPf=(Cap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A端ΔPf=(30+15)-(25+10)=+10mmHgV端ΔPf=(12+15)-(25+10)=-8mmHg滤过量=Kf×ΔPfCap通透性和滤过面积A端V端100%90%组织液10%淋巴液(尤其蛋白质)滤过量=Kf×ΔPfCap通透性和滤过面积过程:CapA端的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液体滤出而成组织液;CapV端的有效滤过压为负值,组织液回流入Cap。(二)影响组织液的生成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4.淋巴回流1Cap压微A扩张、微V收缩、右心衰Cap压组织液生成(二)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2血浆胶渗压蛋白尿或肝功血浆胶渗压组织液生成有效滤过压=(Cap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3Cap通透性烧伤、过敏通透性组织液生成4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滞留•生成淋巴液来自组织液。血浆滤过生成的组织液仅90%被重吸收,其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特点:凝固很慢,淋巴细胞含量较高。•回流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流入集合淋巴管和淋巴结,最后经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管)进入前腔静脉,加入血液循环。功能:将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带回至血液中,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
本文标题:血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2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