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保障的必要性既然人类无法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判定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不是安全,那么我们就更应该谨慎地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对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产品的行为不能实行完全放任的政策,而应对转基因食品采取相关的规范措施来强化监管。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严格规范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和发生危害后及时有效的救助途径,此种法律保障既是基于维护人类自身安全的目的,也是出于维护人类健康权和环境权的需要。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1.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一直以来,国际社会都非常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并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2001年7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宣布,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已制定了世界上评估转基因生物是否符合健康标准的首批原则,确认:“转基因食品在推向市场前,其卫生标准必须经过政府的检验和批准,特别需要检验的是其引起变态反应的能力。”(1)美国采用“无罪推定原则”。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高科技领域的领航者,在生物技术领域也独占鳌头,它既是转基因技术研发的最大投资国,也是转基因食品的极力倡导者。美国政府多次强调科学是管理体制的基石,除非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那么就应该乐观的假设它是安全的,没有必要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商业化进行诸多限制。所以,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持乐观推崇的态度,采用的是“无罪推定原则”。(2)欧盟采用“风险预防原则”。欧盟的生物技术虽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总体实力仍无法匹敌美国,加之地少人多,是全球食品的主要进口国,所以欧盟一贯主张:科学是存在局限的,对科学评估转基因食品所需的完整数据要等到许多年后才能获得;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严格,得出的结论总会具有某些不确定性,而政府不能等到最坏的结果发生后才采取行动。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区域人民的健康、避免生态环境遭受污染以及保护本区域的转基因贸易,欧盟对转基因食品持保守审慎的态度,采用的是“风险预防原则”。2.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现状由于生物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商业化正蓬勃发展,对其法律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到目前,我国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制度正不断完善,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全过程控制理念。我国政府合理的发挥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作为国家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作用,有利于国内转基因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规范确认并强化了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和审批制度,明确了其概念和范围,再次强调了营养评价、审批、标识及监督等具体制度。但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督管理至今未出台法律,而是主要以法规的形式进行规定,这样会影响到法的普遍性实施和执法效果。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规范应当包括转基因食品从无到有,直至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阶段,而目前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立法中,一些重要阶段被忽视了。现行的法规、规章多由农业部和卫生部等部门制定,而没有环保部门参与立法,容易导致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从而不利于我国的长久健康稳定发展。对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议1.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既然国际社会并未给出一个衡量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统一标准,那么我国政府应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政府作为风险评估制度体系的义务执行者,同时也应承担对全社会公共评估结果的责任,无论是前期的风险评估还是后期的风险监测,政府信息公开部门都应当及时向公众公布,并且这种公布是及时的、透明的、准确的和完整的。当消费者接收到这些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之后,可以自主的选择是否消费,这样可以节约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成本,也有利于风险评估信息的收集和再发布,从而实现良性循环。2.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强化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存在着监管主体过多、层级混乱的情况,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监督,导致目前的体制不能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我国可参照欧美模式,在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下专门设立一个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赋予该部门独立的行政监管职能,并赋予其对转基因食品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权。改变过去的低效率的多头监管模式为相对集权的高效集中统一监管,从过去重视食物生产、运输、销售的重点环节监管向未来的加强食物生产、运输、销售的全过程监管,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的总体发展趋势。3、制定统一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食品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础,为食品安全监督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对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头监管容易造成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再由于我国统一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尚未制定出来,导致转基因检测结果具有很大的任意性和伸缩性,给食品监管的检验检测工作造成很多的障碍。所以,为了满足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及食品国际贸易化发展的需要,应建立统筹规划、分工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在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检验检测中,应当综合考量我国现实国情及现有的生物技术水平,不论标准过高还是过低,都会使得制定出的标准形同虚设。二、完善转基因食品的救济制度由于我国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缺乏普遍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导致了一些不法企业对其销售的转基因食品未进行明确标识,对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食用转基因食品造成了损害。而我国法律规范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商的处罚规定较少,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过轻,易使生产经营者以较低的违法成本换取丰厚的企业利润。因此,为了有效监管,必须完善立法、加大处罚力度,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身体健康。作者:孙颖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二)笔者认为,种业安全是粮油食品安全的基石。应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民族种业。二是制定奖励办法,鼓励农民种植非转基因作物。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抵制转基因食品。二抓“生态环境”毋庸置疑,中国近些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很多地方土壤、空气和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正因如此,粮食、烟叶、茶叶等重金属超标、毒素超标的事件报导屡见报端。笔者认为,美丽中国之良好生态环境是粮油食品安全的保障。应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工厂、矿山的管理,杜绝工业排污排毒。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律关停。此举要防止污染大户“退城进郊”,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二是划定专属农业经济区。在专属区内,尽可能实现纯农业生产,杜绝或减少污染源。三是改良土壤。对已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直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三抓“田间管理”农药在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每年约有21万吨近400种农药加工成1000多种剂型施于农作物,居世界首位。由于环境恶化,杂草增多、害虫抗药性增强,给田间管理增加了难度。为了确保农业丰收,农民在除草治虫时,往往会加大药剂使用量,从而导致农残超标。人们食用农残超标的食物,会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笔者认为,田间管理是粮油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应该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农药管理法规,以此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二是合理确定农残限量,以此规范农民使用农药。三是研制快速检测方法,以此杜绝农残超标产品入市。四是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以此实现健康绿色环保。作者:伍湘东单位: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一、建章立制,切实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乡镇街道食药监督管理所设立以后,扩大了信息收集渠道和时效,加大对兜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经营、小作坊、小餐饮、农村红白喜事聚餐等的监管力度,把工作重心、监管触觉向基层延伸、向基层倾斜。一个统一、集中、高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盲区、无缝隙,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技术支撑(监督)、基层监管“四位一体”的统一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在创新食药监管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二、抓源头治理,提高种养环节门槛我们加强产地管理,严格准入制度。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严防对产地的二次污染。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强化生产技术服务和指导。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和经营,切实保持产品品质。加强质量监管,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规范地理标志使用,加强标志使用管理和备案制度及监督检查,结合“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经常性的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和公共标识等行为。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后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在项目资金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结合“12331”投诉举报信息及微博、微信,扩大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管渠道,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奖励。加强应急响应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三、抓专项整治,着力净化市场秩序全面抓好粮、油、肉、菜、果、蛋、奶、豆制品、水产品及酒类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做好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整个产业链要有严格、完整、系统安全生产规范。切实做好畜禽定点屠宰工作。严格落实进厂(场)登记检查、消毒、静养观察、屠宰加工、肉品检验、无害化处理、产品流向等管理制度,落实肉品可追溯制度,严格落实“两证、两章”和索证索票及检验检疫制度。推进追溯管理。结合商务部正在开展的肉菜追溯试点工程,做好全市推广工作。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制约水产品出口的瓶颈,将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水产品批发市场纳入水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检查范围,不断强化抽检力度,增加检测批次,探索建立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水产品批发市场药物残留监控机制,推动水产业向标准化、优质化、安全化和健康化方向发展,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好酒类监管。打防结合,将打击假冒伪劣酒类商品作为酒类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常抓不懈,尤其是加大重大活动及各类节日期间监督检查频次;发挥酒类行业协会职能作用,提升酒类市场监管水平;打疏结合,做好“放心酒”示范店管理,重点抓好对酒类连锁企业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重点加大对高风险、中央厨房、主食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连锁配送、餐饮具、学校食堂和托幼机构及小饭桌、农村学校营养供餐、农家乐、建筑工地食堂、“四边一部”区域等的专项整治力度。四、抓创新模式,构筑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将“审、评、管”三个环节的工作始终贯穿于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工作中。简化审批。行政审批全部移交进入政务大厅,完善审批网络信息化建设。组建专家库。由业务处室牵头,实行动态化管理。专家教授将在政策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研发、标准更新、教材编写、课题研究、专业培训、解疑释惑、风险评估、诚信体系建设、食品风险监测、量化分级等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增加监督检查频次,提升稽查办案水平,强化日常监管效能。从而实现“审”、“批”、“查”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科学监管能力。做实做细数字化监管、远程监管、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等信息化使用平台,同时切实落实红黑名单管理制度。继续以创新“一专三员一岗位”(以食品药品专干为主,协管员、信息员和社会监督员以及食品药品公益性岗位为内容)基层监管模式为基础,积极探索实践“区域化、网格化”监管模式,以条块融合的扁平化网格管理为载体,不断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实现管理工作常态化、信息化、无缝隙、全覆盖、高效能。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作者:杨继良单位: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四)一、结果1、香港有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每年都制定食品监测计划,分别在进口、批发和零售3个环节抽检食品样本,进行微生物、理化、毒理等指标的检验,年均检测样本达6万余份,分析食品是否存风险,并进行评
本文标题:食品安全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3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