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件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构建理想的蓝图追寻理想的足迹探求理想的新路精神传承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构建理想的蓝图1842年,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军在甲午战争中屠杀中国人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城中烧杀抢掠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实,我们一直在探索,但是……太平天国“有田同耕”的梦想化为泡影《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成为空想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却没有实现“自强”维新思潮引导的社会改良昙花一现(一)三民主义背景背景之一——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仁人志士的救国主张先后失败构建理想的蓝图材料二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三十余年间,资本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业有150多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至1911年间,全国新设立厂矿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余元,是以前30多年的两倍多。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状况材料三有见于中国之政体不合于时势之所需,故欲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行新政。——孙中山1896年《伦敦蒙难记》3、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张是什么?结果如何?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主张:希望朝廷进行改革结果:转向革命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②中国传统思想③其它学说4、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3第2—5自然段,思考:三民主义有哪些思想来源?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美国的民有、民治、民享“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天下为公”、“大同社会”进化论、“单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论》(一)三民主义背景政治:经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仁人志士的救国主张先后失败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上书改革碰壁,转向民主革命主观因素:民主革命需要纲领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便应运而生。思想渊源:受中西方优秀文化的影响构建理想的蓝图(二)三民主义的内容1、三民主义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其纲领2、三民主义基本内容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报》(前提)(核心)(补充发展)构建理想的蓝图“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推翻清政府后,是要结束千年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断不容重建以汉人为君主的新王朝。所以提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兄弟所最信的是核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现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属国家。(请结合课本P94和材料指出三民主义的内涵和局限性)内涵: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3、评价:内涵: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局限性: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内涵: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局限性:没有规定民众的基本权利情境:为了解三民主义的社会反响,《民报》特邀社会各界代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假如你是……,你的感受是……角色:A革命党人B地主C农民D列强要求:把握角色,语言简练。“假如你是……,你的感受是……”据三民主义内容及漫画提示分析:军阀角色:A革命党B地主C农民D列强作为革命党人,我感觉挺满意的。因为按照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将推翻清政府而掌握国家政权,更好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作为地主,我感到很愤怒,也很害怕。因为通过核定地价,我们将丧失很大的权益,而且很担心以后土地还是不是我的固有财产。作为农民,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们本以为革命会实现我们的最大愿望即得到土地,结果三民主义实行核定地价的方法,土地还在地主手中,我们还是老样子。作为列强,我还是有点担心。因为按照三民主义,资产阶级会推翻我们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可能会取得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到时候就不好控制中国了。孙中山说:“三民主义是救国主义。”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怎样的进展?(1)发动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清帝退位诏书推翻了专制大总统誓词建立了共和颁布了宪法追寻理想的足迹窃国大盗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维护共和的斗争:1919·五四运动1917·俄国十月革命1921·中共成立新形势:①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②改组了国民党③确立了④重新解释了(1924年1月20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三民主义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看看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探求理想的新路比较一新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主范围扩大维护农工利益推翻满洲贵族专制统治明确反帝;民族平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平均地权对外反帝;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三大政策核心(4)拓展: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核心、政策原则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教材P94-95)进步意义:•是三民主义的继续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实现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精神传承——“中山精神”永驻“中国国父”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清帝退位诏书大总统誓词推翻了专制建立了共和颁布了宪法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1、国民党“一大”期间,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大会就毫无意义。这表明孙中山()①把反帝视作“一大”主要内容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具体目标结合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④完全接受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巩固练习A2、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C3、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其表现有()①推动民主革命高潮武昌起义的到来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③指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成为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B4、材料一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方法:前期采用改良的方法,后期主张革命;目的:前期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后期主张建立共和国。
本文标题: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3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