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25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第一节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二节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第三节主要目标和政策导向第二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一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第二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节优化拓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节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第三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二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四节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四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一节构建新型城镇体系第二节加强城镇建设管理第三节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第五章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第一节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第二节壮大信息产业规模第三节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第六章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湖南”第一节强化能源资源节约第二节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第七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一节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第二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八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第一节构建能源供给保障体系第二节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节构建水利安全保障体系第九章加快推进科教和人才强省,建设“创新湖南”第一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第二节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第三节努力建设人才强省第十章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一节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素质第二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第三节加快壮大文化产业第四节大力推动文化创新第十一章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节促进就业和优化收入分配第二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节提高人口健康水平第四节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第五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六节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二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法治湖南”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二节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第十三章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第二节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十四章强化实施保障,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第一节强化规划组织实施第二节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第三节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本规划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领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启湖南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必须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阶段性特征,必须适应世情、国情、省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第一节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并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成功战胜低温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谱写了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新篇章。1.“十一五”奠定的坚实基础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跃上万亿元新台阶,跻身全国十强,2010年达15902亿元(预计数,下同),五年平均增长14%,是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一个时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5亿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指标,在“十五”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量和均量翻番。高新技术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全省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运行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7:46:39.3,第二产业占比提高6.4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化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做大并形成了机械、食品、石化、有色、建材、冶金、轻工、文化、旅游等9大千亿产业,全省工业化率达39.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左右。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大宗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连续7年增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龙头企业转化加工、转移就业、转变经营方式的带动功能增强,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2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00家。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融合,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支撑能力增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8家,总数达73家。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率达44.4%,新农村“千村示范”工程稳步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56.2%。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相继开工和建成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骨干工程,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城乡面貌大为改善。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6450公里,延伸和改造农村公路14.8万公里。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洛湛铁路建成通车,长株潭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3693公里。黄花国际机场实施改扩建,旅客年吞吐量达1262万人次。内河港口千吨级以上泊位达90个。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电力装机容量达2912万千瓦,株洲航电枢纽、石门二期、华能岳阳二期、金竹山二期等建成运行,以桃花江核电为标志的新能源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特高压输变电建设与农村电网改造扎实推进。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高,6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2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取得新的成效,建设标准良田720万亩,皂市、洮水水库等重大枢纽工程积极推进。气象预报预警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长株潭三市通信并网升位,全省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368万户,电话用户总数突破4000万,数字电视网发展迅速,90%以上农村地区实现了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全面铺开。资源节约方面,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4%,全省耕地保有量5655万亩,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点达30个。环境友好方面,洞庭湖区关停234家造纸企业,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项目完成1148个,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县级以上全覆盖,建成134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526.5万吨。实施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建设、重要水源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7%。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环长株潭城市群,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发挥高端制造和服务经济的引领功能,核心增长极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78%以上。湘西地区,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相继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两轮产业开发,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湘南地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融入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步伐明显加快,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基地和保税园区发展成效明显。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总体态势初步形成。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努力促进充分就业,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万人,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努力增加居民收入,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16566元、5622元,汽车、旅游、健身等消费比重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基本养老参保人数937.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3%,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建立和完善。努力增强住房保障能力,累计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6.2万户。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扶贫惠民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解决了100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240万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1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7.7万洞庭湖渔民定居就业等问题,老少边穷地区、弱势群体生存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圆满完成四川理县地震灾区援建任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专利授权3.9万件,涌现出“天河一号”超级计算系统等重大成果,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0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社会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免费9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5年。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省每万人拥有床位数达30.7张,拥有医生14.6人,新建改造2390所乡镇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全民体育健身蓬勃发展,农民健身工程、市民健身广场等基层体育运动设施日益丰富,全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联、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公检法司、信访维稳、救灾应急、安全生产等防控处置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积极推进长株潭“两型”试验区改革建设,编制“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启动10大专项改革,实施8大建设工程,研究制订“两型”标准。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和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完善,财政省直管县、企业所得税改革、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积极推进以产权多元化为导向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以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社会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医药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加大与世界500强和央企的对接,一大批战略投资者相继落户湖南。优势企业积极开展跨国投资,加快“走出去”步伐。回顾“十一五”发展历程,我省取得了显著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探索符合湖南实际的发展路子。把科学发展的要求与湖南实际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在新阶段的新发展。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积极应对复杂局势和严峻挑战,化被动为主动,抢抓机遇,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推动跨越式发展。三是坚持固本强基,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重统筹当前和长远,突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增强发展后劲和长远竞争力;注重统筹保增长与调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上水平;注重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四是坚持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注重为民办实事,切实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五是坚持依法治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促进公正司法,规范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十二五”面临的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我省仍将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的动力不强,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债务危机隐患尚未消除,金融体系大量不良资产有待剥离消化。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风险加大。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
本文标题: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