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9第九章 铁路线路大修与中修
铁路线路维护1铁路线路修理第九章铁路线路大修与中修第一节线路大中修技术标准与编制标准2第三节线路大中修工程施工第二节线路大中修设计大中修的目的33大修的目的在于消灭铁路相关设备(路基、桥涵、隧道、线路等)长久积累下来的一切永久变形,大修后的相关设备质量应完全恢复到原有标准或达到更高的标准。中修的目的是消灭上次大修以后逐渐积累下来,但又不是经常维修所能消除的病害。其周期主要取决于设备寿命及规范标准要求,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及维修水平的提高,中修将会逐浙被取消。第一节线路大中修技术标准及计划编制44线路大中修以恢复和提高设备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增强轨道承载能力为目的。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坚持线路大中修技术标准,按照《修规》有关规定,优化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各大修地段对限界线间距不符合标准,桥梁偏心、有砟桥道砟厚度不足等病害要予以改善;并结合线路允许速度,对不满足要求的缓和曲线、夹直线和圆曲线,凡有条件的均应根据《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以下简称《线规》)等规定进行调整,不具备条件的可保留原曲线要素,但不得降低原标准,并在设计文件中说明原因。第一节线路大中修技术标准及计划编制55站内正线大修,在满足邻线顺坡时,尽量满足《线规》规定的坡度要求,当因工作量较大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时,应在设计说明中详细说明。设计时应征求运输等部门意见,与站场有效长调整结合起来。岔区、站内轨肩差应按标准尽可能进行改善。线路大修不宜更改车站中心高程,同一个区间可将不同断链合并,大修设计图必须标明大修区段“断链位置表”,断链设置及断链表式样必须按照铁道部断链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置。第一节线路大中修技术标准及计划编制66一、线路平面线路大中修的平面设计,在直线上主要是拨正中线,消除漫弯;在曲线上则应根据曲线测量资料对曲线进行校正。按照《线规》、《修规》规定,平面设计应遵循以下技术标准:一、线路平面设计技术标准77(1)设计曲线时应采用单曲线,最小半径应根据路段行车速度、工程条件以及运输性质和运输需求比选确定,但不得小于下表的规定。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不得采用复曲线;其他线路也不宜采用复曲线,在个别困难地段可保留复曲线。但复曲线的两个圆曲线间应以缓和曲线连接,其长度由计算确定,且不得短于20m。复曲线每个圆曲线的长度不得短于50m。各线具备改造条件的限速曲线,应结合大修调整曲线要素(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超高等),使其达到或接近线路允许速度。区间旅客列车设计速度(km/h)16014012010080最小曲线半径(m)工程条件一般地段200016001200800600困难地段16001200800600500一、线路平面设计技术标准88(2)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最小长度和两曲线间的最小夹直线长度应满足下表的规定特别困难条件下,不应低于原线路标准。线路允许速度(km/h)20016014012010080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m)一般地段140130110806050困难地段1008070504030一、线路平面设计技术标准99(3)因超高的设置直接影响曲线速度的计算,故大修区段曲线要素必须标明曲线设计超高。两线路中心距离在5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则,必须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4)大修平面设计时,应减少或消除直线漫弯。如因建筑物限界等原因不能改善时,允许保留原状。二、线路纵断面设计技术标准1010(1)线路大中修时,应尽可能改善线路坡度。如既有线路超过限制坡度且改善困难时,允许保留。线路大中修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设计长坡段。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特别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其他线路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度的半,个别困难地段,不应小于200m二、线路纵断面设计技术标准1111②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形或圆曲线形竖曲线。a.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时,应设置竖曲线。20m范围内竖曲线的变坡率,凸形不应大于1‰,凹形不应大于0.5‰。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时,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应为10000~20000m,困难地段不应小于5000m。b.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坡度代数差大于等于1‰时,应设置圆曲线形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5000m,且长度不应小于25m。竖曲线不应与缓和曲线、正线道岔及无砟桥重叠。二、线路纵断面设计技术标准1212(2)设计电气化铁路线路纵断面时,应符合铁路限界规定。困难地段为了改变既有线路坡度,接触网高度也应进行适当调整。二、线路纵断面设计技术标准1313(3)两线路中心距不大于5m时,其轨面高程应设计为同一水平,困难地段高度差可不大于300mm,但易被雪埋地段的轨面高程差不应大于150mm,道口处不应大于100mm。二、线路纵断面设计技术标准1414(4)大修地段与非大修地段的连接顺坡,应设在大修地段以外,其顺坡率为:允许速大于120km/h的线路不应大于2.0‰,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的线路不应产1.0‰,但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不应大于0.8‰。三、道床设计技术标准1515(1)线路大中修时,必须清筛道床,补充道砟。按设计纵断面全面起道,使枕下道床总厚度达到表9-3的规定标准,并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整治。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无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450mm;有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300mm,垫层厚度不得小于200mm。三、道床设计技术标准1616(2)选用道砟时必须有“碎石道砟产品合格证”,并以此作为竣工验收,评定道床质量的重要依据。繁忙干线应采用一级道砟。三、道床设计技术标准1717(3)线路大中修时,枕下道床总厚度应根据5年内计划通过总重和钢轨类型,按表9-3所列标准选用。线路大中修清筛起道后,无垫床的碎石道床,其枕下清砟厚度不得小于300mmn。在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不足300mm时,应清筛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以利排水。在运量小、行车速度较低的线路上,在隧道、桥梁和车站内,受建筑物限制时,可以酌情降低道床厚度。但在正线上的木枕地段,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00mm,混凝土枕地段不得小于250mm,站线上不得小于200mm。三、道床设计技术标准1818(4)混凝土宽枕线路的碎石道床厚度包括钢轨下的面砟带在内,有垫床时不得小于250mm,无垫床时不得小于350mm。在岩石、渗水土路基上,隧道内及有砟桥面上,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00mm。面砟采用粒径10~35.5mm的碎石道砟,厚度为50mm,每股轨下两侧宽度各为450~500mm。道床顶面宽度不得小于2.9m,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道床顶面应与宽枕顶面平齐,其他线路枕端埋入道床深度不得小于80mm。三、道床设计技术标准1919(5)轨底处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顶面20~30mm。I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应掏空,其顶面低于枕底不得小于20mm,长度应为200~400mm;Ⅱ型和Ⅲ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可不掏空,但应保持疏松。三、道床设计技术标准2020(6)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符合表9-4的规定。无缝线路道床砟肩,根据需要可堆高150mm。有砟桥上无缝线路应设置挡砟板,并堆高150mm。四、轨枕及扣件2121(1)线路换轨大修及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除将失效的轨枕和严重伤损的混凝土枕更换外,还要根据运输发展的需要,按表9-5所列标准,补足配置根数。按钢轨类型计算轨枕间距尺寸,但无缝线路,原则上应均匀布置。四、轨枕及扣件2222(2)半径为8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坡度大于12‰的下坡制动地段、长度300m及以上混凝土宽枕的隧道内的正线应增加轨枕配置数量。混凝土枕每公里增加80根,木枕增加160根,上述3个条件重合时只增加1次。但应符合最多铺设根数标准,即Ⅱ型混凝土枕1840根,木枕1920根。四、轨枕及扣件2323(3)铺设混凝土枕地段,钢轨有接头病害时必须通过焊补、打磨等进行整治。路基翻浆冒泥、不均匀下沉及冻害超过15mm的处所也必须整治。四、轨枕及扣件2424(4)道岔内除钢枕外,非同类型轨枕不得混铺。混凝土枕与木枕、混凝土枕与混凝土宽枕的分界处,距钢轨接头不得小于5根轨枕。木枕与混凝土宽枕之间,应用混凝土枕过渡,其长度不得小于25m。铺设木岔枕的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前后应用2600mm×260mmx160mm的木枕过渡,两端过渡枕各不得少于50根。铺设混凝土岔枕的道岔前后,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其长度两端各不得少于50根。道岔与道岔之间应铺设与过渡轨枕同规格的轨枕。承轨槽坡度不一致的轨枕不得交杂混铺,应分别成段铺设。木枕必须经过注油防腐处理,正线必须采用I类木枕。四、轨枕及扣件2525(5)混凝土枕、混凝土宽枕扣件。60kg/m及以上钢轨配套使用弹条Ⅱ型、Ⅲ型扣件,50kg/m钢轨配套使用弹条I型扣件。使用70型扣板式扣件的线路,在半径8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钢轨外侧应采用加宽铁座。大、中桥明桥面应采用分开式扣件或弹性扣件,以增加桥上线路的稳定性。在木枕地段,使用5孔铁垫板时,直线及半径大于800m的曲线地段,钉4个道钉,垫板与木枕的连接道钉必须钉足(冻害地段及明桥面除外);半径等于或小于800m的曲线(含缓和曲线)地段必须钉足5个道钉。使用K形分开式扣件时,螺纹道钉及扣件必须齐全、拧紧,符合设计要求。五、钢轨及配件2626(1)线路大修应按运量密度采用合适的钢轨类型。(2)线路大修时,钢轨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方式,曲线内股使用厂制缩短轨。成段更换再闭轨时,凡有条件的,也应采取对接方式。(3)普通线路中修时,应抽换轻伤有发展的伤损钢轨和失效配件。(4)线路上个别插入短轨时,其长度正线不得短于6m,站线不得短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两根及以上短轨。个别插入短轨线路的允许速度不得大于160km/h。五、钢轨及配件2727(5)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如不可避免时,应将其接头焊接或冻结。①明桥面小桥的全长范围内;②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③设有钢轨伸缩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④钢梁的横梁上;⑤平交道口范围内。五、钢轨及配件2828(6)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应根据钢轨的长度和铺设温度,预留适当的轨缝。在当地年最大温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85℃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轨缝计算值减少1~2mm。25m标轨铺设在当地轨温变化幅度大于100℃的地区,应单独设计。(7)普通线路钢轨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规定数值。(8)线路中修或成段更换再用轨使用的钢轨配件应与钢轨类型相符,原则上应使用再用料。再用料上道前必须经过选配、整修、除锈、涂油。六、其他设备2929(1)线路大中修经过道口时,应更换失效及不符合要求的道口铺面板和护轨,整修两侧平台及排水设备。改善道口平面条件或改移道口、加宽铺面宽度时,应列入道口单项大修。(2)轨道加强设备、线路标志和信号标志,均应符合《技规》、《修规》的有关规定。七、线路大中修计划的编制3030(一)计划编制依据计划编制依据有线路大中修周期、线路大中修任务、线路大中修费用及现场调查资料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资料。(二)线路大中修周期线路大中修周期是编制大中修计划的主要依据,而确定大中修周期又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一般以线路通过总重来确定。《修规》对线路大中修相应的周期内通过总重做了规定(见表9-6),以此作为安排大中修的依据,使线路大中修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七、线路大中修计划的编制3131(三)大中修任务的确定大中修任务就是根据大中修周期和线路设备状态,结合运输需要以及大中修资金、劳力和材料等情况确定的。在确定大中修任务量时,应按计划期间设备数量和平均线路大修周期进行测算,即线路大修工作量=计划期间设备数量/平均线路大修周期七、线路大中修计划的编制3232(四)计划编制程序年度大中修计划一般是按下
本文标题:9第九章 铁路线路大修与中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6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