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Artificialsyntheticantibacterialdrug)董鹏达学习目标●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熟悉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氟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的分类●学会观察本类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能够熟练实施用药护理,并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一节喹诺酮类药第二节磺胺类药与甲氧苄啶第三节硝基咪唑类第四节硝基呋喃类药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一、概述●喹诺酮类抗菌药含有4-喹诺酮母核、人工合成●优点:广谱强效、药动学特性好、疗效价格比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为目前治疗感(氟喹诺酮类)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尤其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第一节喹诺酮类药第一节喹诺酮类药分代代表药第一代(1962-1969)萘啶酸(nalidixicacid)第二代(1969-1979)吡哌酸(pipemidicacid,PPA)第三代(1980-1996)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喹诺酮类)第四代(1997-)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新型氟喹诺酮类)【发展概况与分代】第一节喹诺酮类药●抗菌谱广(广谱杀菌剂)G菌:大肠、痢疾、伤寒、嗜血、淋球—强G菌:金葡、链球—敏感厌氧菌、结核分枝、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敏感●作用机制:抑制DNA回旋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Ⅳ(与其它抗菌药无明显耐药性)●同类存在交叉耐药,有增长趋势【抗菌作用】-+第一节喹诺酮类药●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某些品种还可用于衣原体、支原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临床应用】第一节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1.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2.神经系统反应:精神异常、抽搐、惊厥等,并可诱发癫痫。3.泌尿系统反应: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结晶尿,血尿,可逆第一节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4.过敏反应:药疹、皮肤瘙痒或烧灼感;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少数光敏反应。5.软骨损害:幼年第一节喹诺酮类药二、常用的喹诺酮类药吡哌酸(pipemidicacid,PPA)抗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痢疾志贺菌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胆道和肠道感染。第一节喹诺酮类药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抗菌作用:杀菌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沙门菌属、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阳性菌:金葡菌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肠道、呼吸道感染及淋病等。第一节喹诺酮类药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抗菌作用: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如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有效;对肺炎军团菌、弯曲菌及支原体、衣原体也有效;对多数厌氧菌无效。临床应用:呼吸道、泌尿道、肠道、胆道、盆腔、皮肤软组织、骨与关节以及眼、耳鼻咽喉等部位感染。第一节喹诺酮类药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金葡菌、厌氧菌、奈瑟菌属及结核分枝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呼吸道、肠道、胆道、皮肤软组织、盆腔和耳鼻咽喉等部位的感染。与异烟肼、利福平合用于结核病。第一节喹诺酮类药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利氧沙星)抗菌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厌氧菌、衣原体、支原体及军团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临床应用: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慢性感染、难治性感染,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第一节喹诺酮类药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抗菌作用:抗菌谱广,对青霉素敏感或耐药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厌氧菌等均有效。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包括青霉素耐药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鼻窦炎等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第一节喹诺酮类药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抗菌作用:对产酶的金葡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均有效。对肺炎军团菌、及支原体、衣原体等也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口服生物利用度为96%。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鼻窦炎、单纯性及复杂性泌尿系感染等。第一节喹诺酮类药三、喹诺酮类药用药护理1.因本类药物可致软骨损害,孕妇、未成年人禁用。2.精神病或癫痫病史者、喹诺酮类过敏者禁用。3.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和司氟沙星等应在避免日照的条件下保存和应用。4.避免与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断剂以及含铝、钙、铁等多价阳离子的制剂同服,以免胃酸降低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第一节喹诺酮类药5.利福平、红霉素、氯霉素等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可降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应避免同时服用。6.氟喹诺酮类药物抑制茶碱的代谢,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加重,应引起重视。7.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并用,可增加中枢毒性反应。三、喹诺酮类药用药护理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磺胺类药对医药界的两大贡献1.开创了用化学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纪元2.建立了抗代谢学说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一、磺胺类药优点:抗菌谱广使用方便(口服制剂)稳定性强缺点:不良反应较多:肾损害,过敏抗菌活性不高易耐药且同类存在交叉耐药性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抗菌谱较广多数G、G菌)敏感: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痢疾志贺菌次敏(G杆菌):肠菌、流感、伤寒(SMZ)、绿脓、沙眼衣原体、放线菌无效:G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抗菌作用】-+-+一、磺胺类药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作用机制】磺胺类药物能否与甲氧苄啶合用?能,⑴增强抗菌作用;⑵扩大抗菌谱;⑶延缓耐药性。二氢蝶啶对氨基苯甲酸(PABA)L谷氨酸++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磺胺类甲氧苄啶(TMP)四氢叶酸一碳单位食物核酸合成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磺胺类药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1.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肠道易吸收类)短效磺胺异噁唑(SIZ)尿路感染长效磺胺甲氧嘧啶(SMD)少用中效磺胺嘧啶(SD)流脑首选磺胺甲噁唑(SMZ)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与TMP合用)一、磺胺类药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肠道难吸收类)柳氮磺吡啶(SASP)抗炎、抗菌、免疫抑制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3.外用磺胺药磺胺嘧啶银(SD-Ag)烧伤、创伤伴绿脓杆菌感染磺胺米隆(SML)【磺胺类药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一、磺胺类药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不良反应】1.肾损害:磺胺药及其乙酰化产物,在酸性尿中易析出结晶,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尿路阻塞和尿闭等。2.过敏反应:皮疹、固定型药疹、药热,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一、磺胺类药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不良反应】3.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再障。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可致溶血反应。4.中枢反应:头晕、头痛、乏力、精神不振等。5.其他:消化道反应、肝损害。一、磺胺类药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抗菌谱与磺胺药相似,较强,对多种G菌和G菌有效,单用易致细菌耐药性,常与SMZ或SIZ合用。抑制细菌二氢叶酸(FH2)还原酶。二、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磺胺增效剂)+-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1.告诉患者用磺胺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或同服碳酸氢钠。定期查尿并避免长期用药,注意观察尿量、尿色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2.用药前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皮疹、皮肤瘙痒或粘膜溃疡等反应,如出现类似反应,及时报告医生。三、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的用药护理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3.告知患者定期检查血常规必要性,嘱患者注意有无喉痛、发热、全身乏力、苍白等,有反应须立即报告,并及时停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禁用磺胺药。4.磺胺嘧啶(SD)碱性很强,不能用葡萄糖等偏酸性溶液稀释,必须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混匀。输液中禁止与碳酸氢钠和维生素C配伍;静注和静滴不可漏于皮下,否则可致剧痛和组织坏死。三、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的用药护理第二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5.早产儿、新生儿、孕妇、哺乳期妇女、骨髓造血功能不全、有磺胺过敏史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6.磺胺类药可使磺酰脲类降、香豆素类、甲氨蝶呤的游离血药浓度升高,严重者出现低血糖、出血倾向、甲氨蝶呤中毒,联合应用时注意调整剂量。三、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的用药护理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三节硝基咪唑类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厌氧菌杀灭革兰阴性厌氧杆菌、革兰阳性厌氧芽胞梭菌、厌氧球菌。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败血症、菌血症、坏死性肺炎、盆腔炎、腹膜炎、腹腔感染、骨髓炎、中耳炎及口腔感染等。2.抗阿米巴原虫肠内、肠外阿米巴病的首选药。3.抗阴道滴虫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4.抗贾第鞭毛虫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三节硝基咪唑类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不良反应】1.消化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炎、口腔金属味等;2.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及惊厥等;3.过敏反应荨麻疹、潮红、白细胞轻度减少等;4.致癌、致畸;5.饮酒和含乙醇饮料发生双硫仑反应。第三节硝基咪唑类替硝唑(tinidazole,甲硝磺酰咪唑)对厌氧菌作用强而持久,对脆弱类拟杆菌及梭杆菌属的作用较甲硝唑强。用于厌氧菌感染、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毛滴虫病、梨形鞭毛虫病、肠道和肝阿米巴病。也用于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窦炎及消化性溃疡。不良反应少而轻。服药期间应禁酒。第三节硝基咪唑类奥硝唑(ornidazoie,氯丙硝唑)用于由厌氧菌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泌尿生殖道毛滴虫、贾第鞭毛虫感染引起的疾病。用于肠、肝阿米巴病。不良反应与替硝唑基本相同。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抗菌谱广,对G菌和G菌均有杀菌作用。不易耐药,与其他抗菌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抗菌作用机制:抑制乙酰辅酶A,干扰菌体糖代谢而呈现作用。抗菌作用特点:毒性较大,血中浓度低,不适用于全身性感染。常用药物: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第四节硝基呋喃类+-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患者,女,52岁。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年,有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痰、喘息,伴发热。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氨茶碱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过程中患者无不适,静脉滴注氨茶碱约200ml时患者突然出现心悸、恶心,继之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等氨茶碱中毒症状,立即停用氨茶碱,马上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盐酸异丙嗪25mg肌注,地西泮10mg静注,约20分钟后上述症状缓解。以后单独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未发生上述症状。请问:患者输注氨茶碱后为什么出现氨茶碱中毒症状?案例分析第三十五章人工合成抗菌药1.第三、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第一代及第二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有哪些特点?2.对需要服用甲硝唑的患者应该告诉他在饮食方面注意哪些问题?思考题
本文标题:35人工合成抗菌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7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