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6年北京中考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1/132016年北京中考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西城:(三)阅读《体味人生“上止正”》,完成第19-21题。(共9分)体味人生“上止正”①一位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晚辈追问怎样才能让人生行稳致远,他没有讲大道理,只是说了三个字:上、止、正。这三个字,形如玩文字游戏,细味之下,却颇富哲理。②“上”者,上进,保持一颗上进心,对所认定目标始终如一地执着追求。俗话说得好,“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从呱呱坠地起,每个人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后天努力不一样,便有了好差、先后、强弱的差别。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人生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行稳致远;只有不断历练,才能愈发成熟。发愤图强,精进不休,可以使我们的生命更充实,人生更有价值。③“止”者,知止,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自己给自己“叫停”。《增广贤文》有云:“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止,意味着心中有度,懂得节制欲望、控制本能。把握不好度,健康会在大吃大喝中受损,名节也会因贪占侵吞而受辱。知止,也意味着心中有界与戒,哪些朋友不能交,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不能拿,都要讲纪律、有分寸。朱熹有言:“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知止,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守住道德底线,不越法律红线,便可以筑牢成功的围堰。知止的关键在于清醒,意念清醒才能克制私欲,从不逾矩;志向清晰才会志之所驱,不受干扰。④“正”者,守正,心有正气,胸有信念,人以正气立,事行正道远。无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献身,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持身守洁,正气总能给人心以温润,给社会以光明。对居官从政而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比什么都重要。守正的关键在于坚定,所谓“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正气凛然不失节,邪气就会让路;正义昭彰不退缩,黑暗不驱而散。⑤上进、知止、守正,代表着人生的起点、拐点和支点。起点要高,拐点要慎,支点要牢,三者互为砥柱,互为护佑,一环环紧扣起来,人生画卷展现的才会是绚丽图画,而不是污淖或者凌乱。如果把人生看成一辆驶向未来的列车,“上”好比油门,加油提速完全由自己来控制,速度上去了,就可以更快地抵达终点;“止”好比刹车,危险时刻如不当机立断、紧急制动,结果就会车毁人亡;“正”好比。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保尔•柯察金的人生之问,让一代又一代人思考。现实中,“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大有人在。年轻人上学怕苦、工作怕累,一些小困难都扛不住,上进心长满荒草,梦想难免沦为侈谈。一些人退而不休、走而不放,利用各种关系干预插手原地区、原部门的工作,如能当止则止,怎会腐化堕落?落马官员忏悔自己的堕落过程,常自言被亲情压倒原则、欲望淹没党性、私利泯灭正气,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走正道?人生没有涂改液,不可能推倒重来,该怎么设计自己的人生路,马虎不得,随意不得。⑦“若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人们会用各自不同的人生格言来引导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些格言也都自有其道理,不必强求一致,但“体味好人生的‘上止正’”,必定是能使人受益无穷的一条吧。(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3日04版,有改动)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20.根据文章内容,将第⑤段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3分)答:21.阅读第③段,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理解“知止常止,终身不耻”。(4分)答:海淀:(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19题。(8分)①一个美国心理学家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研究: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听课时自2/13己动手写摘要的学习成绩最好,边听边看摘要自己不动手的成绩次之,单纯听讲不做笔记也不看摘要的成绩最差。这个研究成果不禁让人想到了“拙”与“卓”的关系。②“拙”是“一个钉子一个铆”式的手段与方法,“卓”则是斐然的成绩和超凡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大凡常人都梦想“卓”,但在实际的追“卓”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梦想一步登天、一鸣惊人,却常常忽略“拙”与“卓”之间的关系,要么有想法没行动,要么有行动没恒心,要么热衷于投机取巧,不屑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花“拙”功夫。③天底下难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会吟诗,前提是要“熟读唐诗三百首”;要把一部书弄得清楚明白,条件是书读多遍;要习得一身真武功,就得“入门先站三年桩”。为学如此,习武如此,想干成一番事业亦如此。要想取得“卓”,首先必须“拙”:要有虚心待事、耐心经事的“憨态”与“笨劲”,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愚法”和“倔强”。古人倡导的“巧诈不如拙诚”“大巧若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④纵观那些从古至今的卓越者,无一不拥有“拙”的劲头和“拙”的表现。汉代司马迁著就《史记》这一不朽之作,就是通过博览、编访、收集、整理的“笨”功夫,花了18年的“拙”劲才写成。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高峰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结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靠的是50余年始终奋斗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笨”耕“拙”耘,不懈地探索。这些事例无不说明,。⑤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任何“卓”的获得——事业的成功,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厚实的功底,离不开带有一点“拙”的日积月累,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17.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答:18.阅读第④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其能够收束全段的内容。(2分)答:19.文章论述的事理引人深思,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文章给予你的启示。(4分)答:朝阳:(一)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完成第20-22题。(共8分)腹有诗书气自华①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而另一个家族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可见,读书对人是多么重要!所以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可以启发智慧、锤炼理性,可以立德修身。②读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每一页都储蓄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教训,它于个人有教化之功效,于国家有资政之作用,所以人们常说,学习历史可以吸取智慧,借鉴历史能够获取力量。历史像一面镜子,记录着人类的成败兴衰和3/13时代的交替更新。学习历史,可以知往鉴今,帮助我们慎思明辨,判断是非,决定行止。只有掌握了历史常识及其蕴涵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才能充分借鉴和运用历史中的有益经验,才能开阔眼界和胸襟,在认识、判断、分析问题时有历史眼光,看得高远。③读哲学可以提升人们言行的条理性。因为哲学用概念对事物进行概括,然后进行逻辑分析,概念能够让人对纷纭复杂的现象进行归纳,而推理则让人以合乎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这就能够提升人们言行的条理化。读哲学还可以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往往集中体现在哲学里。哲学是以凝练的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你看懂了德国哲学,你就基本理解了德国文化的真谛;你读懂了法国哲学,你也就搞清了法国文化的实质。实际上,中国哲学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因。正因为哲学是文化的灵魂,作为对根本性智慧的追求,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许多无谓的烦恼。④读诗书之类的文学经典,则让人锦绣内生。历史上一个个伟大的人物,他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用作品中动人心扉的诗句警言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滋养着我们的灵魂。人生不得志时,李白以“①”的清高,刘禹锡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洁……留给我们一个个傲岸不屈的背影;富贵通达的时候,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诸葛亮“②”……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于国于君的忠诚大爱。更有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对于我们做人、做事都大有裨益。20.下列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载体”的“载”读音是“zǎi”。B.“修身立德”中“修”的意思是“长”。C.“慎思明辨”中的“辨”也可以写成“辩”。D.“看得高远”可替换为成语“高瞻远瞩”。21.作者是如何论证“腹有诗书自华”的?(4分)答:22.将下列诗句或警言依次填入第④段中横线①②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C.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丰台:(三)阅读《家风》,完成第17-18题。(共6分)家风家风能影响人的精神长相。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包括:家德、家规、家训、家谱。家风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非观,价值取向等。《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的家风可以让优秀的品德在每个家庭生根。人是铁,家是炉,每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无不是先经过家庭这个“炼钢炉”进行精神的历练。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好家风是“紧箍咒”。没有紧箍咒的约束,孙大圣早一个筋斗跑回花果山逍遥了。成正果、成大业,需要象征自由的“金箍棒”,也需要象征规矩的“紧箍咒”。历览前贤,其成才成事多是紧箍咒“紧”出来的。家训,就是最好的紧箍咒。常念紧箍咒,可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也帮助人长记性、严修身、守规矩、不跌跤。古人所谓“齐家”,就是“严”字当头,整饬家风,就是常念紧箍咒,天天念,月月念,岁岁念。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亲戚想托周恩来帮助办事,这让周恩来很伤脑筋。同时,身边还有三个“女儿”——侄女和烈士遗孤。周恩来担心,三个“女儿”能够像普通公民一样遵守国家法纪,不搞任何特殊吗?在自己的亲友中,会不会有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去谋取私利?这成了周恩来日夜思考的家庭问题。于是,周恩来提出给大家立规矩。他说:“我这里拟了十条家训,念给你们听听,如果没有意见,每个人就抄一份放在身上,便于随时提醒自己。以后我们周家的亲戚朋友来了,也要发一份给他们,大家都要严格遵守。”从“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到“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这十条家规为其亲属所恪守,为世人树立了榜样。好家风是“雕刻刀”。紧箍咒,“紧”的是私欲;雕刻刀,“雕”的是才干和品德。所谓雕刻,其实就是把不是雕像的部分都去掉。同理,所谓成材,所谓成龙成凤,也就是把不是材料、不是龙4/13凤的东西都去掉。这当然需要一把锋利的雕刻刀。有人说“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把这只“鹰”雕刻出来,是家教的本质,是家风的目标,是人生的“正果”。著名翻译家傅雷是一位充满智慧,循循善诱的父亲。他教育儿子傅聪要“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他告诉傅聪,面对掌声鲜花要保持谦卑;面对创伤挫折,要泰然处之。教导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把他身上的不实行为、虚浮做派去掉。傅聪在父亲教育下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钢琴家。“紧箍咒”里常自省,“雕刻刀”下常打磨。好的家风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家庭成员浸润其中,必能提高修养、提升才干。(选自人民论坛,有修改)17.阅读本文,概括好家风是怎样塑造人的精神长相的。(3分)答:18.结合文章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对你有怎样的影响。(3分)答:石景山:(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18题。(共8分)①对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比如园里有一棵古松,假如一位木商、一位植物学家、一位画家同时来看这棵古松,三人所感知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木商感知的只是一棵值多少钱的木料,植物学家感知的只是一棵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画家感知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可见,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本文标题:2016年北京中考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1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