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文化的地位日益凸显,其作用和影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加快文化发展的任务尤为紧迫,迫切需要继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实现文化快速发展、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国际国内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态势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深圳要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建设目标,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刻领会文化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意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努力实现文化发展的新跨越。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原则、任务和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深圳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称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思想道德、社科理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深圳文化建设的基础。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深圳文化发展迅速,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城市文化形象显著提升,市民文化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初步形成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舆论引导能力明显增强。关爱行动和志愿者服务影响深远,富有感召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城市人文精神初步形成,成功评选出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在经济特区研究等领域推出了一批重大理论成果,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研究全国领先,为深圳乃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市属公益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开放,深圳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新馆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深圳大剧院、关山月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完成改造,市级文化设施由9个增加至14个。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全市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布点达140台,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207万户,周末、流动和高雅艺术等系列文化活动常年开展,每年公益文化展演近万场。劳务工文化服务工程和文化关爱活动扎实开展,满足了劳务工群体的文化需求。城市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社科普及周、创意十二月等成为我市响亮的文化品牌,成功荣获“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称号。文艺精品生产硕果累累,深圳原创歌曲《走向复兴》等唱响大江南北,一批文艺精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实力增强,新增5套广播电视节目,全市广播电视节目达17套,深圳报业集团荣获“2001—2010中国报业集团领军品牌”称号。“两城一都”建设成果显著,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室)638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达2册,市民文化大讲堂及自主研发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获得国家第三届“文化创新奖”;钢琴教育形成相对优势,一批年轻钢琴演奏家频频在国际大赛中获奖;创意设计集聚效应初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深圳改革开放史》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保护取得一定成效。对外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形成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40多个,其中8个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文博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已成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展会,交易成果连年攀升。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不断完善,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组建。“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以接近年均25%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72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7.6%,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率先完成。深圳报业、广电、出版发行三大集团组建后焕发勃勃生机,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双丰收。3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市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圳图书馆理事会揭牌,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行政审批事项从18项精简到11项,减幅达39%。大文化管理与综合执法体制不断完善。建立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机制,推进了民间文艺团体的快速发展。深圳两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二)当前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30年发展,深圳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我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还不太相称。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建设成果还需进一步巩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原特区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均衡,便利性仍需提高,代表国际化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不多,基层文化设施网络还不完善,部分基层文化机构的人员和经费缺乏有效保障,公共文化产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艺术原创能力不够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艺作品、文化节庆品牌相对偏少,城市文化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内容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比例偏低,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安排还不完善,文化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高端文化人才还比较缺乏,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尚待优化。(三)“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面临的环境。“十二五”时期,随着深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文化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文化建设地位显著提升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部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发布实施,深圳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加快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文化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发挥文化的独特优势提供了新契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文化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其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需要发挥文化产业优结构、扩内需、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化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和创意发展。三是城市未来发展定位对加快文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深圳要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就是要以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以“深圳质量”为新标杆赢得新优势,让经济更有效益、民生更为幸福、文化更具品位、城市更富魅力、生态更加美好。文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深圳质量”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率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形成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地位,让文化为提升深圳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与品位,提高市民素质,扩大城市影响力发挥好引领作用。四是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为深圳文化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深圳经过30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首位的城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并向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文化内需创造了经济基础。同时,随着经济特区的扩容和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区域文化均衡发展、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深圳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总体目标和创造“深圳质量”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明素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保障广大市民和来深建设者的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深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二)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文化领域的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到2015年,形成与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发展水平,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头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排头兵、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创意之城和时尚之都,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竞争力和文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城市文化品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一是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更加显著。舆论导向正确有力,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全面提升,现代人文精神影响广泛,城市人文关爱氛围更加浓厚,对文艺作品的引导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功能健全、实用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文化服务指标领先全国,文化民生福利水平显著提高。三是文化创意产业支柱性地位更加巩固。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科学、产业发展集聚、产业竞争高端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年均增长25%左右,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总产值超过58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突出,成为深圳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四是城市文化软实力与辐射力更加彰显。着力推出一批代表深圳水准、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文化繁荣。文化艺术原创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南方最具活力的文化艺术创意中心。文化传播体系不断完善,现代传媒集团实力不断提高,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区域文化合作不断深化,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五是城市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加快建设新兴知识城市,青春时尚、先锋创意、开放多元、包容并蓄的移民文化和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的现代都市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保护成为深圳的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底蕴进一步夯实,国际化文化氛围更加浓郁。(三)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树立“文化民生”意识,坚持把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普及和品位提升协调发展,兼顾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特区公
本文标题: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2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