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1-09-01交班病例病例一临床资料:男性45岁,视力下隆伴视物模糊半个月。病例二临床资料:女,20岁,临床资料不详。病例三临床资料:男,37岁,视物变形,视力下降2月。病理:脉络膜黑色素瘤【概述】色素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眼球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单眼发病,多因视力突然下降、视物不清就诊。主要发生于40~50岁之间的成年人,很少发生于儿童或70岁以上老年人。色素膜黑色素瘤主要发生于眼球后极部,约85%发生于脉络膜,10%发生于睫状体,仅5%发生于虹膜。【影像学表现】CT表现:虹膜、睫状体黑色素瘤一般较小,在CT上很难显示。脉络膜黑色素瘤CT上表现①早期眼环后部局限性增厚、梭形隆起;随着瘤细胞增殖,破坏脉络膜基底板,向球内生长形成底大、头圆、颈细典型的蘑菇状块影,边界较为清楚;②肿块密度接近或稍高于眼环,增强扫描因其为富血管性肿瘤而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③不典型的黑色素瘤可呈半球形或平盘状。继发的视网膜脱离常表现为“V”字形的略高密度影(与玻璃体密度相比),增强后无强化,如合并视网膜渗出或出血,可掩盖病灶,导致漏诊。MRI表现:由于黑色素瘤含有顺磁性物质--黑色素,可缩短T1和T2弛豫时间,表现出特征性的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肿块均匀强化。当合并出血、坏死时,信号不均。鉴别诊断1、脉络膜血管瘤2、脉络膜转移瘤3、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4、视网膜脱离(积液\出血)5、视网膜母细胞瘤6、脉络膜骨瘤鉴别诊断(1)脉络膜血管瘤:一般呈椭圆形,在MRI表现上,与玻璃体信号相比,T1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强化十分明显。(2)脉络膜转移瘤:MRI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根据眼底镜表现和全身有无原发恶性肿瘤来鉴别。(3)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肿瘤较小,MRI或CT一般不能显示,鉴别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临床鉴别困难者可动态观察,如果生长速度较快,在MRI显示为短T1短T2信号影,则支持肿瘤为恶性黑色素瘤。(4)视网膜下出血或视网膜脱离:表现多种多样,如果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影,则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黑色素瘤强化而出血或网脱不强化。(5)视网膜母细胞瘤:儿童多发,90%发生于3岁以前,95%有呈团块状、片状或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T1WI信号高于玻璃体,T2WI信号低于玻璃体。临订主要表现为白瞳症。(6)脉络膜骨瘤:CT有特异性的表现:眼球后极部眼环上圆形、卵圆形、弧形或半环状光滑锐利的致密影,与眼球壁弧度一致,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图1CT平扫图2CT增强图3MRIT1WI加权成象图4MRIT2WI加权成象图5MRI增强扫描脉络膜黑色素瘤需与多种眼球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如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脉络膜骨瘤等鉴别,鉴别时需注意:(1)病史:黑色素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呈进行性发展。良性肿瘤多见于年轻人,病情进展缓慢。(2)病变部位和大小:黑色素瘤最常见于脉络膜,单发多见,偶可多发或双眼发病,因病变进展迅速较快,发现时肿瘤体积多已较大,形态不规则,蘑菇形外观为其特征;眼球良性肿瘤多见于睫状体和虹膜,病变较小,向玻璃体方向生长,不突出球外。(3)影像学检查:超声和CT检查均较敏感,但因其表现与其他多种良性肿瘤相似,诊断无特异性。MRI检查肿块呈特征性短T1、短T2信号,与其他多数肿瘤不同程度的长T1、长T2信号明显不同,诊断具有特异性;但部分含黑色素较少的肿瘤也可呈长T1长T2信号而不具明显特征性,需结合增强扫描。黑色素瘤常明显强化,而良性肿瘤强化多不明显,必要时可密切动态观察。(4)肿瘤周围组织情况:黑色素瘤和良性肿瘤均可继发视网膜脱离及晶状体或玻璃体混浊,但前者可出现球外甚至眶内外侵犯和转移。总结:诊断要点:典型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呈蘑菇形,因瘤内黑色素含量不同而CT呈中等到高密度表现,在MRI呈明显短T1短T2信号,诊断比较容易。形状不典型的主要根据肿瘤呈短T1短T2信号并结合眼底镜表现来诊断。
本文标题:脉络膜黑色素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4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