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运用其原理解释有关的大气现象。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能分析某些热力环流事例及其影响。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自主学习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________。太阳辐射地面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2.大气受热过程。A________辐射穿透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增温,并以B________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近地面大气→大气增温(并以C________辐射的形式返回部分热量给地面)。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包括:D________;E________。4.意义。(1)影响大气的热状况、________分布和变化。(2)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地面太阳大气逆反射吸收温度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合作探讨1.读大气受热过程图,探讨下列问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________。①—④—②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2)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假如一天中①的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2点,则地面温度的最大值出现要________(早于/晚于)12点,气温最大值比地面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还要________(早/晚)。(3)秋冬季节,农民通过人造烟雾来预防霜冻,这是因为人造烟雾增强了________。(4)阴天比晴天()A.白天④强,夜晚③弱,昼夜温差大B.白天④弱,夜晚③强,昼夜温差小C.白天④弱,夜晚③弱,昼夜温差大D.白天④强,夜晚③强,昼夜温差小③晚于晚B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同步辅导1.课堂归纳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2.难点解惑(1)物体温度与辐射波长的关系。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中能量的传递过程:太阳-太阳辐射→地面-地面辐射→大气-大气辐射→地面或大气上界。由此可知,太阳辐射的温度最高,波长最短;大气辐射(或逆辐射)温度最低,波长最长;地面辐射则介于两者之间。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2)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主要有大气吸收和大气反射。大气吸收主要指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水汽与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大气反射主要是云层,白天,云层越厚,反射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地面温度越低,反之则越高。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大气增温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同步检测1.读图,完成(1)~(2)题。(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1)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减弱①B.增强②C.减弱③D.增强④DD二、热力环流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自主学习1.引起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2.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__________运动→同一水平面________→大气的________运动(风)→热力环流。地面受热不均水平垂直气压差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合作探讨2.读坡谷晚上热力环流示意图,探讨下列问题。(1)图中,坡谷相比较,近地面温度高的是________,温度低的是________。由此推知,近地面气压高的是________,气压低的是________。然后,画出热力环流。(2)近地面风由________吹向________,称为________风。谷坡坡谷坡坡谷(3)运用上述理论,解释古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的成因。“巴山夜雨”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谷地或者盆地地形有关。白天,谷地为下沉气流,山坡受热快,气流上升;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而谷底比较温暖,气流相对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形成夜雨。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同步辅导1.课堂归纳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2.难点解惑(1)热力环流的形成。①形成原因。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②形成过程。(2)几种常见的局地环流。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局地小型环流的成因。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①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图甲);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图乙)。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②山谷风。山谷地区白天山坡比山谷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图甲);夜间山坡比山谷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图乙)。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见下图。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以上几种局地环流只有当大的环流微弱时才会存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一旦大气环流增强,局地环流就会受到影响,以致难以存在。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同步检测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下图中曲线代表等压面,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①中的判断正确的是()A.a处气流上升B.a处为晴朗天气C.甲处高气压D.乙处低气压B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2)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A.白天B.夜间C.夏季D.秋季B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1.教材P29(上)活动点拨:(1)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2)月球没有大气,白天,在太阳辐射照射下,月球表面温度上升得很高;夜间月球表面辐射剧烈,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很大。地球上有大气存在,白天,大气的反射与吸收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地面的气温不会上升得过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使夜间地面气温不会降低得过低,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2.教材P29~P30活动点拨:实验现象:烟雾飘动方向如下图所示:实验结论:烟雾飘动代表了热力环流的方向,证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课程标准导航基础自主梳理互动释疑解惑教材活动点拨栏目链接3.教材P30~P31活动点拨:(1)白天,陆地低压,海洋高压。夜间,陆地高压,海洋低压。(2)一天之内,海岸边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3)白天,顺时针;夜间,逆时针。(4)白天海滨地区受海风的影响,气温不是太高;夜间海滨地区受陆风的影响,虽然温度下降,但海洋水体巨大,海洋热容量大,夜间海洋气温高。受其影响,海滨地区气温降得又不是太低,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年较差也较小。
本文标题:【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2.1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6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