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
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社会管理现状,主动顺应群众的要求和期盼,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一、面对社会管理复杂化,着力理顺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胡锦涛总书记在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8大任务中,第一项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从目前看,社会管理的职能分散,各自为政,尚未形成工作合力。虽然有的地方建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多数仅负责“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在社会管理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落实工作分工,完善日常工作机制。建立定期分析社会管理工作制度,研究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方面的规划制定,把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社会管理工作培训分别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具体目标,细化具体举措。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考准领导班子和干部社会管理实绩,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二、面对社会阶层多元化,着力推行区域化党建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社会阶层不断涌现,除了传统的工人、农民外,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发展。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给我们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提出了新课题。在同一区域内,单位众多、类型各异,党建工作资源分散,缺乏“左右合力”和“上下合力”;一些企业、新社会组织规模小、流动性强、变化快、党员少,给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带来了难度。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努力构建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在城市社区,继续扎实推进街道社区党建成员单位代表会议、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制度社区等“两项会议”制度;在非公企业,大力推行“三化三有”工作模式,建立乡镇、街道基层商会党组织,通过商会党组织统筹抓好会员企业的党建工作;在新社会组织,大力推行“党建双扩工程”,采取“支部建在行业协会上”等做法,努力实现党对行业协会会员企业的有效覆盖;在乡镇农村,完善党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城乡党员互助服务中心等制度,有效整合城乡党建资源,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三、面对社会需求多样化,着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随着群众对社会的需求日趋多样,社会管理的形势日趋复杂,做好群众工作难度日益加大。从实际情况看,有的基层党组织还无法适应这些新的挑战。有的基层党组织“管理”思想根深蒂固,“服务”意识比较欠缺,无心为群众办事;有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举措缺失,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无力为群众办事;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有的社区工作经费紧张,无钱为群众办事。这使得少数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因此,必须按照省、市委要求,大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把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寓领导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强力推进“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构建起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横向到边”的机制和框架,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拓宽社区经费筹措渠道,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补助机制,扩大党员关爱资金规模和总量,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四、面对人员流动频繁化,着力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繁,外来人口急剧膨胀。同时,全市常年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也逐年增多,随产业外流的特点鲜明,外出流动人员遍布全国各地。这对党员的发展、教育和日常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方面,党员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管理等制度普遍落实不够到位;解决农村党员发展家族化、党员教育管理缺位等一些老问题,新举措不多。另一方面,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党组织关系接转等工作不够到位,跟进措施不够及时。因此,必须把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这项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大力推行“七类人员”入党预审制,从源头上把好党员“入口”关,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切实抓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加大不合格党员处置力度,畅通党员“出口”。加强对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的把关,大力实施“六问一必查”做法,严肃查处“假党员”和“问题党员”。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为主、流出地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建立党员动态信息库,掌握动向、提供服务。五、面对工作生活信息化,着力拓展基层党建工作阵地。网络已经深入渗透进政治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既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给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虚拟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层党组织必须主动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及时拓展基层党组织工作阵地。大力推进组织部门信息化进程,加快大组工网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信息库、党员和党组织信息库、人才信息库建设。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培训普及,把网络知识列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主动学网、用网。在完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提高点击率的基础上,采取手机报、微博、“网络课堂”等形式,不断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的网络阵地建设。建立完善危机处置机制,扩大网宣员队伍,确定专人从事网宣工作,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力度。完善互联网突发性事件紧急预案,加强与有关网站、媒体的合作,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形成合力。(作者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社工委书记)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2011年04月11日11:50来源:长沙晚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中居于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地位。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抓住这个源头和根本是关键之所在。一、以社区建设为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社会管理要做到有序、有效,必须重心下移。城乡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抓住这个基础平台,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扩大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形成基层社会管理的合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一是加强社区体制建设。要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选聘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探索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居民自治制度化、社会组织多样化、社工队伍专业化、社区服务精细化等新路子,实现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二是加强社区平台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社区资源,按照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要求,以城乡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建设以社区党员服务、养老服务、法律服务、就业服务、卫生医疗服务、困难群众帮扶服务等为内容的服务平台,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规范化服务体系,夯实基层社会管理的平台基础。三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要大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出台扶持政策、降低登记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实施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提高社区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增强社区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城乡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二、以社会组织为中介平台,充分发挥其协同作用。社会组织是联结各个社会单元的桥梁纽带,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的基本方式。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作用发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政府依托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组织化程度的过程。因此,要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扩大服务面。一是加强社会组织制度建设,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比如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登记管理方式创新,试点推行直接登记模式,实行登记备案双轨制。二是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将技术性、服务性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良性管理格局。三是完善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加快社会组织发展速度,使社会组织全面服务至各领域,社会组织的成员全面覆盖到社会各阶层。此外,要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监管,提高其公信力。三、以社会工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其疏导作用。目前,社会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急需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解决社会管理中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社会工作者具有植根基层、贯通社会、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提供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有利于把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所以,要着手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其一,要大力培育社会工作人才。力争出台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薪酬补贴、评估表彰、选拔任用等政策措施,建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激励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供优良的制度环境。探索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库,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其二,要科学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通过提升转换、招聘引进和政府购买等途径,在涉及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社区服务单位和公益性社会组织设立社会工作岗位,在社区扶持设立社会工作站,引导发展一批公办和民办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构建社会工作的服务平台。其三,要全面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也就是要针对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分类提供复合型社会工作服务。比如为青少年儿童提供成长服务,为妇女和老人提供关怀服务,为残疾人群提供康复服务等,从而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完善社会功能、预防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素质、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一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作者系长沙市民政局副局长)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时间:2011年02月01日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李立国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重要作用,推进城乡社区自治和社会自治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注重发挥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多元主体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组织力量外,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是重要的主体,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力量与重要依托。健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就是要协同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工作者队伍)凝聚各方力量管理社会事务,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有序运行;“公众参与”,就是要以城乡社区建设为基础平台,依托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问题日渐复杂,社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在“单位人”日益向“社会人”转化的趋势下,城乡社区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社会组织是公民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自我组织形式,能够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群体行为和提供社会服务;基层社会工作者具有立足一线、直接联系群众特别是直接帮助弱势群体的优势。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服务,都离不开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植根基层、贯通社会、联系群众的特点
本文标题: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6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