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QCC七大手法第一章、概述一、起源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图)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第一章、概述二、旧七种工具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旧七种工具是我们本次课程的内容,也是我们将要大力推行的管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第一章、概述三、新七种工具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第二章、层别法一、定义层别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用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二、通常的层别方法使用最多的是空间别:作业员:不同班组别机器:不同机器别原料、零件:不同供应厂家别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产品:不同的产品别(如同时生产Ni-Cd和Ni-MH电池)时间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其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生产的同种产品别第二章、层别法三、应用层别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第二章、层别法四、举例BA机台别张三王五李四赵六人员别第二章、层别法四、举例☆□△○缺点别◇三二六一五日期别四第三章、检查表•一、概述•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不妨看看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各种报表,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空缺?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的内容用笔进行了修改?是不是有很多栏目内容有待修改?第三章、检查表•二、定义•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三、目的•记录某种事件发生的频率。第三章、检查表•四、时机•1.当你必须记下某种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时;•2.当你想了解某件事件发生的次数时;•3.当你想收集资讯时。•五、检查表种类•1.不合格项目的检查表;•2.工序分布检查表;•3.缺陷位置检查表;•4.操作检查表。第三章、检查表•六、如何设计检查表•步骤1:明确目的—了解问题?证明假设?要因解析?则数据收集对象范围,以利解析及解释。•步骤2:决定层别的角度•步骤3:决定查检项目•步骤4:决定查检表的格式•步骤5:决定数据记录方式•步骤6:决定数据收集方式—用5W1H明确下列事项:第三章、检查表•步骤6:决定数据收集方式—用5W1H明确下列事项:•(1)收集人员•(2)测定、检查判定方法•(3)收集数据之期间、周期、时间•(4)检查方式:抽验或全检•(5)如何抽样及样本个数第三章、检查表•七、使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1、设计时查检项目之用词和方式尽量简要具体明确,其他项列入;•2、设计时能参照多数人意见,并让使用人共同参与;•3、设计时尽量考虑多角度层别;•4、尽量以简单符号数字等填写,使能正确迅速的记录;•5、数据履历要清楚并考虑数据可靠性;•6、人员教育训练;第三章、检查表•7、和相关单位同一资料相互比对;•8、收集资料时可考虑不同来源以利比较及相互检定;•9、对象因别分类,若数据不易归类应改用现象来查检;•10、易整体统计、归档(所需资料情报栏位化);•11、对归档、判定等有猜疑时,勿自行乱猜;•12、查检表在使用时发现不适需检讨修正。第四章、柏拉图•一、起源•意大利经济学家Vilfredo.Pareto巴雷托(柏拉图)在分析社会财富分配时设计出的一种统计图,美国品管大师JosephJuran将之加以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柏拉图能够充分反映出“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规律,也就是说柏拉图是一种寻找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的手法。例如:少数用户占有大部分销售额、设备故障停顿时间大部分由少数故障引起,不合格品中大多数由少数人员造成等。第四章、柏拉图•二、定义•根据收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的位置分类;计算各项目所占的比例按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按照累计的百分数可以将各项分成三类:0~80%为A类,显然是主要问题点;80~90%为B类,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是一般因素。第四章、柏拉图•三、柏拉图作用•1、把握重要要因或问题重点的有效工具以收事半功倍效果;•2、了解各项目对问题的影响度占多少百分比;•3、可明确重点改善项目是什么,大小顺序的内容是什么,占大多数的项目又是什么;•4、订定改善目标的参考;•5、可发掘现场之重要问题点。第四章、柏拉图•四、作图步骤•步骤1:从已收集数据的查检表决定分类的角度,如决定分类角度为不良项目。•步骤2:整理数据,作成统计表:第四章、柏拉图•步骤3:于图表用纸画纵轴及横轴,纵轴给予适当刻度(此刻度能包含总不良率)•步骤4:将数据画成并列柱状形并于横轴上记下项目名称•步骤5:数据的累积数打点,并画上折线•步骤6:于右端画纵轴与折线终点之交点定位100%•步骤7:记上柏拉图名称、数据收集期间、目的、记录者第四章、柏拉图•六、使用柏拉图的注意事项•1、横轴依大小顺序排列,其他项最末位•2、横轴各柱形距离要相同•3、纵轴的最高尺度应含总合计数量且隔距应一致•4、累积折线依正确画法•5、柏拉图需标示累积百分比•6、勿将两个以上角度混杂一起分类•7、尽量以金额表示•8、一般把欲优先解决之项目标示出(累积百分比占70-80%之项目)•一、概述•因果图最先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提出来的,故又叫石川图,同时因其形状,又叫鱼刺图、鱼骨图、树枝图。还有一个名称叫特性要因图。•一个质量问题的发生往往不是单纯一种或几种原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中理出头绪,抓住关键因素,就需要利用科学方法,从质量问题这个“结果”出发,依靠群众,集思广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直到找到根源为止。因果图就是用来根据结果寻找原因的一种QC手法。第五章、因果图•二、定义•用以找出造成某问题可能原因的图表。•三、因果图可用来分析的问题类型•1.表示产品质量的特性:尺寸、强度、寿命、不合格率、废品件数、纯度、透光度等;•2.费用特性:价格、收率、工时数、管理费用等;•3.产量特性:产量、交货时间、计划时间等•4.其他特性:出勤率、差错件数、合理化建议件数等第五章、因果图•四、因果图的作图步骤•1.确定问题•2.画粗箭头•3.因素即原因分类•常用:4M1E即人(员)、机(器)、料(原料)、法(工艺方法)、环(境),有时还可以补充软(件)、辅(助材料)、公(用设施)三方面。•也可用:工序顺序等分类分类好后,用中箭头与主箭头成45°角画在主箭头两侧。第五章、因果图•4.对中箭头所代表的一类因素,要进一步将与其有关的因素以小箭头画到中箭头上去,如有必要,可再次细分至可以直接采取行动为止。•5.检查所列因素有无遗漏,如有遗漏应予补充。•6.各箭头末端的因素中,凡影响重大的重要因素可加上小圈等记号,按已有数据、搜集不到数据、未取数据等情况,还可加上其他简便记号。•7.记入有关事项,如参加人员、制图者、制定日期等。第五章、因果图•五、注意事项•1.实质上是枚举法,故要走群众路线,集中讨论;•2.最好采用能用数值表示的问题;•3.最细的原因要具体,以便采取措施;•4.对应于一个特性可以作几个因果图,如可按4M1E作图,也可按工序进行分类,分别作因果图。重要原因可以抽出再作新的因果图。•5.综合运用如排列图、对策表等;•6.复印几份加以保存,以便以后不断追加新内容。第五章、因果图•六、另一种作图步骤(形象)•1.集合有关人员召集与此问题相关的、有经验的人员,人数最好4-10人,并推选一人主导(主持人);•2.挂一张大白纸,准备2~3支色笔;•3.由集合的人员就影响问题的要因发言,发言内容记入图上,中途不可批评或质问(脑力激荡法);•4.时间大约1小时,搜集20~30个原因即可结束;•5.就所搜集的原因,何者影响最大,再由大家轮流发言,经大家磋商后,认为影响较大的因素圈上红圈;•6.与5一样,针对已画上一个红圈的,若认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两圈、三圈;•7.重新画一张因果图,未上圈的予以去除,圈数多的列为优先处理。第五章、因果图第六章、散布图•一、定义•散布图是用来表示一组成对的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图表。这种成对的数据或许是[特性—要因]、[特性—特性]、[要因—要因]的关系。•二、散布图的分类•1.正相关(如容量和附料重量)•2.负相关(油的粘度与温度)•3.不相关(气压与气温)•4.弱正相关(身高和体重)•5.弱负相关(温度与步伐)第六章、散布图•三、散布图的绘制程序•1.收集资料(至少三十组以上)•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3.准备座标纸,画出纵轴、横轴的刻度,计算组距。通常用纵轴代表结果,横轴代表原因。组距的计算以数据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再除以所需设定的组数求得。是否一定需分组?•4.将各组对应数标示在座标上;•5.填上资料的收集地点、时间、测定方法、制作者等项目。第六章、散布图•四、散布图的应用•当不知道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或两个因素之间关系在认识上比较模糊而需要对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确认时,可以通过散布图来确认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实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散布图调查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应尽可能固定对这两个因素有影响的其他因素,才能使通过散布图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第六章、散布图•五、散布图举例正相关负相关第七章、直方图法•一、定义:•为要容易的看出如长度、重量、时间、硬度等计量什的数据之分配情形,所用来表示的图形。•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或数据之全距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之测定值所出现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故我们亦称之为柱状图。第七章、直方图法•二、直方图的作图步骤•1.收集记录50个以上的数据•2.定组数•3.找到最大值L及最小值S,计算全距RR=L-S•4.定组距R÷组数=组距•5.定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0.5]•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组距依次类推。•6.决定中心点(上组界+下组界)÷2=组的中心点•7.制作次数分布表•8.制作直方图•9.填上次数、规格、平均值、数据源、日期第七章、直方图法•三、直方图之功用•1.评估或查验制程;•2.指出采取行动的必要;•3.测量已采取矫正行动的效果;第七章、直方图法改善前后直方图比较改善前改善后0123456789101112SL=8.5Su=9.28.4058.5258.6458.7658.8859.0059.1259.2459.365051015202530SL=8.5Su=9.28.5958.6558.7158.7758.8358.8958.9559.0159.075四、直方图举例第八章、管制图•一、定义•当推移图加上管制界限时,可将产品实际的特性值在图上打点,并与管制界限比较,以掌握制程变动的情形。•二、制程变动的原因•1、制程必定会有变动,无法做出完全同样的产品,其变动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为偶然原因,另一为异常原因第八章、管制图偶然原因异常原因(1)大量微小原因(2)每个微小原因个别变动小(3)例如:同批原料内,机器振动引起,熟
本文标题:QCC七大工具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9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