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四节 傣 族 民 间 舞 蹈
第四节傣族民间舞蹈1、傣族舞概况傣族,又有傣勒、傣那、傣雅等民族自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自治县,其余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元江等县。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但佛教传入前的鬼神崇拜的原始信仰残余至今依然保存。1、古越人的遗风2、傣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2、孔雀与象的意境3、水文化的特征1、古越人的遗风:关于古越人的习俗,有关百越民族史的专家们概括为:“蛇、鸟图腾,断发文身、习水使舟、巢居、种植水稻、语言不同、喜食异物、善铸宝剑等。”这些特征和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实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今日傣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与审美情趣中,依然保存有诸多古越人的遗风。2、孔雀与象的意境:在接近西双版纳的热带原始森林中,繁殖着孔雀、犀鸟、野象、犀牛等珍禽异兽,生长着许多名贵树木、珍奇植物,带给傣族人们神奇美妙的意想。3、水文化的特征:水的使用和火的使用一样,给人类文明增添了光彩。人类有了火可以熟食,增强体力,促进成长,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勤于洗濯,有益健康。傣族人民喜爱水,勤于洗濯,是水文化的特征之一。3、傣族舞种类傣族民间舞蹈有二三十种之多。较典型的有:1、象脚鼓舞:傣语作“光黑拉”“烦光”。是男子表演的自娱性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区。表演时舞者的舞姿、韵律和鼓的音色、音量及鼓尾的摆动融汇一体,人鼓合一。2、鱼舞:傣语称“嘎巴”。流传于瑞丽和畹町等地,是男子表演的道具舞蹈。舞者戴尖塔型头盔和菩萨面具,腰系1米多长的鱼形道具,表现鱼在的动态,步法平稳,碎步居多,有些步法近似孔雀舞。近年有不用道具者,女子也可以表演。3、蜡条舞:傣语称“嘎甸”。流传于西双版纳,是女子仪式性舞蹈。蜡条即蜡烛,用蜂蜡和绒捻制成,插在小托盘上,舞者两手各托一燃烛,在鼓、芒、钹等伴奏声中起舞。孔雀舞:傣语称“嘎洛拥”“烦哺若”等。流传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德宏的瑞丽、潞西及耿马、景谷傣族聚居区,是盛大节日和“做摆”(修功德的佛会)时广场表演的道具舞蹈。内容多表现孔雀的漫步林间、水边嬉戏、飞跑追逐、展翅飞翔,以及最精彩的开屏抖翅等。各种舞姿、动态都靠足够的臂力和手腕的功夫。准备手嘴式手孔雀手掌式拨掌4、傣族民间舞蹈的动律傣族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上,舞者多保持半蹲的舞姿,重拍向下,均匀的节奏中,膝部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颤动和左右轻摆。5、傣族的舞姿造型“三道弯”当孔雀立于高处或栖息在树垭上,长长的尾羽垂下来,其形态正好是三道弯。“一顺边”是高原舞蹈特有的动律和形态,高原民族的舞蹈中,都有这种文化形象,属于“一顺边”造型的就有“低展翅”,“高展翅”,“平展翅”,“合抱翅”,“顺展翅”,“侧展翅”等6个手位,7个一顺边的舞姿。低展翅高展翅侧展翅平展翅6、欣赏作品1、《邵多丽》2、《孔雀舞》3、《鱼儿》4、《雨竹林》谢谢
本文标题:第四节 傣 族 民 间 舞 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6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