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评估2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干预系统4主要内容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1情绪与行为情绪:个体反应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态度体验行为:个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生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情绪与行为的关系:行为往往由情绪引发,情绪总是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两者密切相关。3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2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指行为表现与一般同龄儿童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的儿童,通常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的、明显而持续的行为特点: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的关系。对正常环境缺乏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4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5障碍行为后果分类控制程度分类障碍程度分类障碍行为特征分类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轻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并不明显,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害羞或爱乱发脾气的儿童可能伴随有某些焦虑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咬手指头、不自觉地扯自己的头发等轻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可较快得到矫正,并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年龄的增长而自行转变6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中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伴有较严重的情绪和行为表现的儿童中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多属于非社会性行为,而非反社会行为由于不良行为方式尚不顽固,经过一定的特别教育也能获得较好的矫正效果。7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重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情绪状况极差,不良行为习惯较顽固的儿童由于多方面原因,重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已经形成反社会性的行为习惯,如虐待、偷窃等,这些不良行为的矫正通常需要特定的条件和较长时间的教育。8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超控制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由于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过分地控制,从而表现出害羞、焦虑、孤独、胆怯等行为特征通常很不合群,从而失去了许多与人交往沟通的锻炼机会女孩占比例较大低控制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缺乏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多动、侵犯、攻击等行为特征通常习惯将自己受到的挫折发泄到同伴和他们身上男孩占比例较大9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非社会性行为小范围内的、对社会影响程度不大的行为非社会性行为比反社会性行为较容易教育和矫正反社会性行为违反了社会生活的准则,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并为社会所不容的行为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已属于社会犯罪的范围,少管所收容的青少年,多为反社会的行为表现10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破坏性行为障碍多动症品行障碍情绪压抑型障碍儿童焦虑障碍儿童抑郁症儿童恐怖症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11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排泄障碍儿童期睡眠障碍学习和交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SpectrumDisorder)典型孤独症的主要症状: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非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12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4情绪与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遗传因素:遗传(气质、近亲结婚)、脑损伤、生物化学失衡和生理残疾等心理因素: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家庭因素: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学校因素:学校风气、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5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不协调1)认知内容与认知过程的不协调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本身的不协调2)认知成分与认知方式的不协调弗斯廷格(1957)认为,个体认知的不协调将会产生焦虑和其他类型的情绪失调和行为失控(认知失调理论)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者的不协调认知不能对情绪和行为产生控制的效果,或者说认知导向在稳定情绪和制约行为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行为结果未能及时反馈到认知结构中,以增加认知的合理性14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5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挫折感弗里德兰德等人的研究认为,人们在摆脱挫折带来的心理冲突时常采用两种错误的方法:一是借用幻想来避现实,并从中获得满足,但当幻想破灭时,便会增加挫折感;二是采用攻击性行为或呆板的重复性行为来掩盖挫折感。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常无意识地采用上述两种方式。挫折感的增强会产生显性或隐性的自卑感,造成人格发展的障碍。心理冲突过强由于认知的不协调和挫折感的增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冲突加剧。15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5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发展滞后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人格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高层次的自我调节系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不高,且在人格发展中严重滞后,是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162.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评估2.1评估内容1)智能测评2)情绪测评3)个性测评4)行为测评5)学习能力测评6)人际交往测评172.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评估2.2调查内容1)健康状况2)家庭情况3)学校情况4)社会情况18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3.1心理治疗法经典的精神分析法是心理治疗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法,而精神动力学治疗是从其发展而来的。心理治疗一般多采用宣泄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观点:前者通过宣泄的方式来让儿童减轻不良情绪的强度和侵犯的倾向;后者通过深入了解儿童的动机、需要和欲望,启发儿童用一种前进的力量抵抗倒退的倾向,保持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不论是精神分析还是精神动力学治疗,都强调过去的经验对现在行为的影响,关注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冲突。19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3.2行为矫正20强化法认知治疗系统脱敏法示范法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3.2行为矫正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矫正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充分放松的心境下,让个体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提高其对所恐惧的事物的刺激强度,使其对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的方法。系统脱敏法是以交互抑制原理为基础的。其基本治疗原理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在同一时间及同一空间只能有一种神经活动和倾向,即在兴奋时,不可能有平静;在平静时,也不可能有兴奋,平静和兴奋往往是相互抵制的,不可能同时发生。系统脱敏法主要用来矫治各种恐惧心理。2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3.2行为矫正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法由三部分组成:(1)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3)实施脱敏。一般每次脱敏训练需30~50分钟,每周做2~3次。每次完成2~3个焦虑情景即可,这在大多数情况下,约需15~20分钟。咨询者应与当事人交谈,比如共同商讨难以通过某项情境的原因与对策,是否需要修改和补充焦虑等级项目等。22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3.2行为矫正认知治疗认知治疗(Cognitive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治疗不直接纠正病人的情绪障碍,而是通过改变病人的不良认识来消除其症状。认知治疗又分为理性情绪治疗、自我指导训练(梅钦鲍姆和古德曼)、问题解决疗法、贝克认知治疗、格拉塞现实疗法等种类。其中,又以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最为常用。23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3.2行为矫正强化法(正强化、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当儿童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时,就采取奖励的办法,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来抑制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行为。通过使某行为与摆脱厌恶刺激相结合,同样能使该行为增多,暂时隔离法就是一种负强化法。负强化与正强化关系密切,都是用以增加良好行为发生率的强化过程。另外,惩罚法、消退法、代币制也是较常用的强化方法。24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3.2行为矫正示范法\观察学习班杜拉(1967)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示范法包括现场示范法、参与模仿法、自我示范法、电影电视或录像示范法以及想象模仿法等多种类型。示范法成效快,适用情境广泛,还可以与其他行为治疗方法结合使用,特别适合于集体心理治疗时使用。25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3.3环境改变主要通过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如家庭境况、学校或班级、周围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方式的改变。贝尔金等提出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天赋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因此,情绪和行为障碍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内部状态,还涉及个人以外的环境。情绪与行为的改变要考虑系统的成分,包括家庭、同伴、老师和社区等。家庭治疗法也是环境改变的一种重要的模式。家庭治疗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通过治疗者对某一家庭中的成员定期进行接触与座谈,促进家庭作出某些适应性改变,同时使家庭中患病成员症状消失或减轻。26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融合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设计成独立的训练系统,全方位、多角度的针对行为与学习障碍儿童实施干预。通过系统的辅助干预训练,减轻儿童行为及学习障碍的相关症状,帮助儿童更好地调节自身的情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4.1适用范围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唐氏综合征、脑瘫、情绪行为障碍、学习困难等具有认知及沟通障碍的儿童可用于特殊学校、各级残联康复机构、各类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医院康复科、精神心理科、儿童医院等。4.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4.2系统功能情绪调节利用直接的视听刺激或间接的情绪调节方法,诱导儿童对其自身的情绪作出适当的调节,以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进而改善患儿的学习能力。绘画治疗绘画可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在心理咨询中,也常可通过绘画内容的解读,来分析来访者的情绪及心境。4.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减压游戏设计轻松愉快的减压游戏,利用多媒体的技术,游戏结合舒缓的音乐,缓解儿童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儿童对训练的依从性,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行为干预通过行为的教学模拟,结合多媒体的趣味呈现,诱导其学习良好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全程监控能查询、查看、编辑、打印用户的评估、训练记录,提供训练信息全程监控。4.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4.2系统功能4.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4.3系统内容系统说明为用户提供详尽的功能模块解释,包括按键说明以及操作流程讲解。学生管理记录每一位受训者每次的评估结果,便于治疗师及时跟进每位受训者的康复进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针对受训者的干预训练方案。4.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4.3系统内容评估系统4.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评估系统:行为量表Conners教师用量表量表说明:原表有39个条目(1969,1973年),1978年修订为28个条目,较原版更扼要实用。也采用四级记分法(0、1、2、
本文标题: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8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