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五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1第五讲学会心理调节增进心理健康教学目的: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掌握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健康心理的方法和途径教学时数:讲授4学时,课外4学时。教学过程:引言: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从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转换的过程中,生活在全球化趋向日益强烈、知识经济的发展日益迅猛、多元文化日益交融的时代,亲身感受到了先进与落后的碰撞、文明与愚昧的冲突、现代与传统的矛盾,感受到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面对自主择业分配制度,心理负荷越来越重;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其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在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甚至自残、自杀、违法犯罪的事例也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在变革大潮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合格的跨世纪高等人才,增强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便成了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第一节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一、健康的内涵和具体标准(一)健康的内涵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什么是健康?“身体无病即健康”的传统观念盛行多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健康不在局限于心理机能正常、躯体无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颁布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从而确认了心理健康是健康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形成了健康是生理健康于心理健康辩证统一的观念。(二)健康的具体标准为了加强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还规定了健康的10条具体标准: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2张。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从这10条健康标志可以看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严格地说,没有一种病纯粹是身体上的,也没有一种病纯粹是心理上的。因此,我们在考虑自身的健康和疾病时,要注意身心两个方面的反应。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程度(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较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精力旺盛的地学习和工作,保持乐观、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二)心理健康的程度1、常态。个体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处在正常状态之中。个体的常态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健康;2、不平衡状态,简称偏态。是指个体心理处于焦虑、恐惧、压抑、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一旦个体处于不平衡状态,他会首先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进行自我调节。如果无效,就得借助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问题。3、不健康状态,简称变态。它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精神病等。这时3必须到医疗部门求助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这种状态一般称为心理疾病。三、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心理健康作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用较大。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且对其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智能素质乃至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大学生经常处在过度焦虑、郁闷、孤僻、自卑、犹豫、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中,就不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就、得到发展。研究发现,凡优秀的大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特征,包括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特征、坚强的意志品质、自主自律的精神、创新进取的意识,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较高的社会理想等。可见,增进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具体地说,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业的完成,而学业的不佳又反过来引起新的心理问题或者加剧原有不良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影响学业,形成恶性循环。对那些因学习成绩差而退学、留级、补考的学生调查发现,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常常是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因为恋爱,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引起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精神疲惫,缺乏学习动力等;同时,我们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研究也可以发现,这些优秀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充满自信,学习刻苦努力,能够及时排除与学习无关因素的干扰,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从而取得了学业上的进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业成败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2、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既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科学向综合、交叉、横向发展的特点;同时,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体现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结合,专业化与多能化的结合。现代人才的知识结构,既要有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又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要完善知识结构,有赖于个人兴趣、爱好、需求、动机、意志等心理健康因素作支撑。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将导致对周围世界缺乏兴趣,对新知识持抗拒态度,不愿意吸收新的知识,并且习惯于用对待旧知识领域的态度去对待新知识,从而阻碍了新知识的吸纳,这样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方式,显然不利于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而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对4待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他们精力充沛,学习效果良好,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把大量精力用于学习课外书籍,或者读副修专业,从而在大学毕业时具有比一般大学生更丰富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在以后的就业和成才过程中他们会占明显优势3、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完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从科学角度讲,影响思维的因素可以分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的个人心理健康状态对于保证思维的清晰、有效、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等有直接影响。心理不健康的学生,突出的人格特征表现为紧张困扰,心神不宁、情绪波动大、缺乏稳定性,为人处事不成熟。因此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引起很大的情绪波动,进而干扰了正常情况下的冷静思考:处理问题通常是优柔寡断,而最后做出的决定常常凭一时冲动。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情绪稳定,面对客观现实冷静沉着,能够很好的发挥比较、分析、判断等抽象思维能力。从认知的角度看,心理不健康者通常表现出认知障碍,从而限制了对事物的科学和全面认识4、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挥。创造性是人才的重要特征,创造能力的形成需要强有力的心理健康素质基础。首先,积极健康的情绪对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形成创造能力必须克服自卑、保守、害怕失败等不良心理,保持敢于进取,不怕失败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不健康者通常对创造新事物、产生新观念具有畏惧心理和排斥作用,他们为了求稳妥,常常以习惯的行为方式对待外界事物,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创新。其次,创造是一种艰辛的劳动,需要付出比其他活动更大的努力。因此,坚强的意志力(包括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是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心理不健康者常常注意力不能坚持长久,易受暗示,对外界的诱惑抑制力较弱,果断性较差,由此,必然影响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心理健康者通常具有坚强的意志,行为目标明确,能够在创造目标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第三,心理健康者常常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对创造性思维起激发和推动作用。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会使人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醉的乃至废寝忘食的状态,即使十分疲劳和辛苦,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尽管困难重重也不灰心丧气,能够千方百计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兴趣能够培养和增强人的主动性和顽强性,能够强烈地吸引人去不断开拓和创造。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5、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成才的规格和质量。要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5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摆正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居功不委过,密切和群众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名誉得失。这样,就容易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重用,从而成为高规格的人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他们无不经历艰难险阻,承受无数心理挫折。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尝试了一万种材料,才发现可以发光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时4年,经过5677次的结晶实验,才成功提取了微量的镭。要成为一流的优秀人才,不能不经受失败的考验,不能承受心理挫折,显然是不行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才能够在成才的过程中经受住各种诱惑的干扰,承受各种挫折的考验,取得优异的成绩。另外,现代社会既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社会。优秀人才不仅要敢于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去发挥才干,同时,也要友好地对待竞争对手,要能够和善于与他人合作。再获诺贝尔奖的成果中,合作成果越来越多,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是团体合作的结晶。因此,现代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成绩。才能妥善处理好与合作者的关系,以促进团体取得更大的成绩,反之,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几度他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就难以与人友好合作,结果只能是孤家寡人,最终难以成为社会的栋梁。6、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心身疾病和恶性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由于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大学生随时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应激,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人们很好地处理各种矛盾,提高心理承受水平,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病症的起因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溃疡、某些肿瘤疾病等等。诸如情绪不稳定,易大喜大怒,过于争强好胜,长时间的焦虑不安,不易满足等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人有效地抵御各种不良的诱因的作用,矫正不良的心理反应,有效地预防心身病症的发生;近年在发生的恶性事故中,有许多与当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很容易产生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以至于控制不住自己,出现严重越轨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6此外,大学生的心里不健康还会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进而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消极影响。7、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经常地、过度地处于焦虑、郁闷、孤僻、自卑、犹豫、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是不可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就,得到发展的。一个人在心理健康上多一份弱点,他的成长和发展就多一份限制和损失,他的生活和事业就少一份成就和贡献。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标准(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其一,要能够适应环境,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包括适应自然环境(如季节、气候的变化等)相适应社会环境(如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能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等。其二,心
本文标题:第五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0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