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2章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定义第二节货币的职能第三节货币形式的演变第四节货币制度的发展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演变我国当前货币及主要形式本位货币与区域和国际本位货币3主要问题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4重要术语商品货币信用货币货币制度金本位货币层次代用货币电子货币本位货币金银两本位劣币逐良币法则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2.1.1货币的定义与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发展过程怎样的?52.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原始社会末期以前没有商品交换局限性:“需求的双重巧合”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物与物的交换生产力发展一般等价物集中到贵金属金银上,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也就产生了。能与各种商品相交换的商品:一般等价物1、个别的、偶然的物物交换个别的、偶然的物物交换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7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2、扩大的物物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不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而是经常性地通过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8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3、一般等价物直接的物物交换演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交换过程表现为:物——一般等价物——物。9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4、货币产生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固定地表现在一种贵金属商品如金或银上。10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4、货币产生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固定地表现在一种贵金属商品如金或银上。11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的产生。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第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第二,由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商品生产者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劳动才算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才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第三,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财富的象征。122.1.2货币的本质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1、马克思在研究货币的产生时指出,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一般等价物既是货币的本质也是货币的形式。2、马克思在研究了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之后指出,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或者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本质属性。现代货币是什么?现代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货币具有普遍的接受性。2.2.1货币的度量和定义1、流通中的现金现金:包括纸做的钞票和金属做的硬币。一般把在非银行公众手中流通的现金称作流通中的现金,把它作为最窄意义上的货币,用M0来表示。152.2现代经济中货币的度量与层次的划分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按世界通行方法划分,存款分为三大类:支票存款(交易性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非交易性存款)。P214支票存款是企业、单位之间的商品交换、买进卖出所使用的主要媒介是支票,经济生活中也被大量地运用。特点是使用支票提取;可透支;一般不支付利息。定期存款是由客户事先确定期限而存放于银行以取得较高利息的存款。特点一般不能提前支取。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2.2.1货币的度量和定义2、M1M1(也称狭义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企业、单位在银行可以用来转账的支票存款+人们在转账信用卡上的存款。在对全社会的总需求进行分析时,M1是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为M1基本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支付能力,商品的供应量应和M1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否则经济会过热或萧条。172.2现代经济中货币的度量与层次的划分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2.2.1货币的度量和定义3、M2M2(也称广义货币)=现金+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所有储蓄存款。M2不仅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我国目前将M2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82.2现代经济中货币的度量与层次的划分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19货币的度量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量;M0是最窄意义上的货币,是度量货币的最小口径。M1等于MO加支票存款及转账信用卡存款;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等于M1再加所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一国经济中用于交易和投资的货币总量,构成央行和金融机构负债一部分,关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主要是按货币资产流动性进行的。以流动性为标准对货币进行度量,划分出更为广义的货币概念或层次。流动性是货币基本特征之一,指货币与商品的转换能力,在单一现金货币形式下,不存在转换能力程度差别问题。202.2.2主要国家对货币层次划分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据央行数据统计,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2万亿元,;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42万亿元,。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也叫货币,即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也叫货币和准货币,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当货币形式多样化以后,各种货币形式流动能力出现了程度上的差别,这时流动性不仅指货币转换为商品的能力,还包括货币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一种货币资产的流动性表现为它向现金转换的能力,即能不能自由转换为现金、在转换过程中是否会发生价值损失等。流动性指金融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也叫变现力;金融资产在合理价格下迅速成交的能力。流动性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和三个方面的要素。两个方面的含义指: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要素包括:交易速度,交易成本,交易规模.“交易速度”:在特定市场迅速完成证券交易且不受损失的能力,强调速度,不能等待太久;“交易成本”:在现有条件下能够以合理价格完成交易的能力,强调合理价格(含交易费用),不能损失太大;“交易规模”:市场中的参与者能够迅速完成大量交易,且不会导致证券价格发生显著波动,表明流动性与市场深度有关系。流动性的约束条件期限:流动性与期限一般呈反向关系;收益率:流动性与收益率呈反向变动,构成互补关系;发行者信用:流动性与证券发行人信用呈正向关系;流动性的外延包括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流动性风险是与流动性相对应的一个相反的概念,流动性风险是指一家银行面临这样一种风险:不能随时以合理成本筹集到所需数量的资金以履行自己的义务,满足顾客的需求。流动性过剩是指一个经济体中货币供给严重超过了货币供求的均衡点的一种货币供求态势。英国出版的《经济与商业辞典》对流动性过剩一词的解释是“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欧洲中央银行的“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的解释更为科学。27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资产流动性强弱,一方面与一国金融制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一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有关。M1=流通中现金十旅行支票十活期存款十其他支票存款(如NOW账户,ATS账户等)M2=M1十所有存款机构储蓄存款十小额定期存款十隔夜回购协议十隔夜欧洲美元十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十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3=M2十所有存款机构大额定期存款十长于隔夜的期限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L=M3十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储蓄债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短期政府债券等)281、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对货币层次划分: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M1a=现金十活期存款M1b=M1a十公司法人存款M2=M1十定期存款十可转让的存款M3十CD=M2十CD十邮局、农业协同组织、渔协、信用组合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信托存款292、日本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M1=现金十私人部门持有的英镑活期存款M2=M1十私人部门持有的小额英镑存款十私人部门在建房协会的小额股票和存款十国民储蓄银行普通账户M3=M2十私人英镑定期存款十公用部门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M4=M3十英国居民持有的各种外币存款303、英格兰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M1=银行体系外的现钞和铸币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十其他活期存款M2=M1十准货币(定期存款和政府债券)314、IMF对货币层次的划分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5、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M1=流通中的现金十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十农村存款十机关团体部队存款M2=M1十单位定期存款十自筹基本建设存款十个人储蓄存款十其他存款各国都认为只有M1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是标准货币,而M1以外的短期金融资产都只是准货币,不能充当直接的交易媒介,但却是潜在的购买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现实货币。32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332.2.3金融创新与货币层次划分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可转让支付命令(NOW)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自动转账系统(ATS)“创新”(Innovation)一词最早是由熊彼特(Schumpeter,1934)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把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称之为创新。金融创新则是指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以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二十世纪60年代,金融创新发端于欧美发达国家,70年代日益活跃,80年代后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并形成世界性的浪潮。金融创新的原动力在于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赋予新的金融功能,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成本,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提高金融为经济服务的效率。金融创新带来了金融机构传统业务的革新,促进了金融业的竞争,加快了金融业全球化的进程。所谓创新就是对过去的传统做法进行改良、改造、破旧立新甚至是横空出世性地创造出一个与传统基本隔断联系的全新的东西。狭义的金融创新主要是指产品和服务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还包括机构创新、市场体系创新、监管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庞杂内容。在中国,鼓励狭义金融创新是重点.二十世纪50年代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涌现,商业银行边际利润率下降,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供了内在的动力。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直接融资的兴盛,再加上利率管制,银行资金来源减少,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金融创新的途径,设计和开发出既能改善金融服务,又能提高存款人收益的金融产品。因此,早期的金融业务和工具创新的动力是为了规避管制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例如,美国曾对银行存款利率加以严格控制(Q条例),活期存款不准付息,定期和储蓄存款规定了利率高限(5.5%),这些规定使存款者对于他们的资金不能获得较高收益而失望,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金来源,所以银行就创新出使客户的存款既能生息又能用于支付,既能使客户获得较高收益而又不受监管当局管制的各类账户。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金融机构又开始了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产品创新。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则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要求,开拓性地把环境因素引入到金融创新当中,开发出了绿色抵押、生态基金等创新产品。绿色抵押是银行在资金运用过程中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纳入到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价程序,环保企业凭借其“绿色”即可获得绿色抵押贷款,一些银行则给予有很好环境记录的客户以更多的贷款优惠。生态基金则是将投资者对环境的关注和他们的投资目标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仅仅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这类基金投资目标的选择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投资收益从长期来看反而会高于一般的投资基金。以流动性为标准划分货币层次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节有重要意义。流动性强,即
本文标题:20货币金融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1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