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什么是宗教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宗教教徒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文化学家泰勒说:“宗教是对神圣的存在物之信仰。”所谓“神”,是某种被神秘化了的超自然力量,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中的“菩萨”、道教中的“神仙”。人们信仰这些神秘的偶像,谋求心灵安慰与心理平衡,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萌芽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在原始社会里,它以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形式表现出来。•一、道教•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点,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一种宗教。•道教的主要思想渊源,或者说道教的起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特别是殷商时代的巫术祭祀鬼神。二、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主要是战国秦汉时代的方士求仙采药、练丹术。三、道家哲学与阴阳家思想的影响较大(主要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和邹衍的阴阳五行术)。•道教创始人张陵,始于东汉时期,也称为五斗米道,张陵被道教徒尊称为张天师。东汉时道教还有另一个教派叫“太平道”,是农民起义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创立的。•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寇谦之、庐山道士陆修静是道教重要人物。隋唐两代是道教的兴盛时期,金元时期,王重阳创立了以道为主,兼容儒释的“全真道”。•道教信奉神的最高神是“三清尊神”,一是;“玉清元始天尊”即天宝君。二是:“上清灵宝天尊”,即太上道君。三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老子),此外还有玉皇大帝等四个帝王,风雨雷电、土地、灶君、门神、财神等等大大小小的众神;历史上的圣哲贤才和忠孝英烈,如关羽、岳飞等,也是道教奉祀的。以上都是道教信奉的神。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九天玄女、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修炼方法:1、内修(吃丹)炼养。2、符箓咒语和气功就可以消灾求福、祛病延年。道功:清静、寡欲、息虑、坐忘、守一、养性、存思、抱朴(过朴素生活)。道术:吐纳、导引、服气、气功术、加上服食神丹、药饵。根据教义之别,道士分出家和居家两种。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保真。全性保真,就是永远保持自已的天性,做“赤子”“婴儿”类的真人•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1、炼丹术对火药的发明、医学和药物学很有影响。•晋葛洪、南天师道代表人物陶弘景,隋唐之际的著名道士孙思邈《千金方》•2、道教对文学的影响,比较突出的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明代余象斗等人的《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3、道教对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桃木符、门神、钟馗、关公……•佛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伽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的圣人。他又被称为“佛”或“佛陀”。意思是“觉悟了真理的智者”。•释伽牟尼确有其人,他是古印度净饭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他对世间的种种苦难和生老病死苦苦思索,又读了不少书,但始终找不到解脱人间苦难的答案。于是在他十九岁时(一说二十九岁),舍弃了王位,离开了妻子和一个儿子,剃发出家.他父亲劝他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五人随他一起出道。•他们到深山修练苦行六年.尝够了艰苦辛酸,但毫无收获.六年后的一天,他在河里沐浴,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的牛奶。恢复了气力.随后他独自来到波罗奈城的一棵菩提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做着打坐,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止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打坐沉思.终于在一天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悟到了解脱烦恼的真理,大彻大悟尽除烦恼,证成佛果,立地成佛了。•释迦牟尼悟到的真理是:世间一切都是因缘而起的假象、幻影、都是空的。因此人们对世间的一切都不必刻意追求。对一切都无所追求、执着,就没有烦恼了。•释迦牟尼悟道成佛后,就开始收徒传法。他的主要传教地区是印度。公元前485年他病倒了。随后在河边洗了个澡。在一处四面都有菩提树的中间安置绳床。枕着右手侧身卧着。后来所有的卧佛像(即佛涅磐像)都是这种姿势。佛逝世后,遗体火化,八国信徒将佛的骨灰分成八份各在本国建塔安葬。现存有释迦牟尼的两颗牙齿,一颗在香港。•释迦牟尼逝世百年后,佛教徒发生了大分裂,印度的佛教分为众多派别,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大乘和小乘。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小乘追求个人自我解脱,大乘则追求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到18世纪起,伊斯兰教不断进入印度,到13世纪,印度佛教基本消亡。•佛教的东传:“初,东汉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印度)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长大,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而问其道术,遂于中国而图其形像焉”。这个记载是可信的,证明佛教于汉明帝时永平十年传入中国(有新论说佛教传入的时间是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士方术结合了起来,当时的信奉者认为,佛教与中国的黄老道差不多,造祠供奉可以祈福永年,长生不老。但是释迦牟尼提出四谛、十二缘起的宗教学说,教人不要相信有不变的事物,“一切皆空”,更不用说长生不老的人可以飞升了。这样,中国本土的道教与外来的佛教的教义发生了冲突,怎么办呢?只有改头换面才行。汉代传译的佛经《四十二章经》与其说是译的,不如说是“改写”的,“它与《太易》《老》《庄》相表里”。可见汉代的佛教是经过一番改造的。并非真正的印度佛教。中国的佛教不赞成“一切皆空”的说法,主张“精神不灭”。•魏晋时期,佛教始则依附于玄学,继而给玄学以影响,终则取代了玄学的地位。•隋唐二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也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期,在隋唐,出现了许多佛教宗派:(一)三论宗、(二)净土宗、(三)律宗、(四)密宗、(五)法相宗、(六)天台宗、(七)华严宗、。(八)禅宗•禅宗的源流:•禅,梵语作“禅那”,意即坐禅或静虑。禅宗的起源可上至释迦牟尼说法会上的“拈花微笑”,迦叶得其真传,这一派传到达摩时己是第二十八代,但在中国达摩却为禅宗首创,称为初祖。后来,他把法衣传给了“博通群书,尤善老庄”的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灿,僧灿传给道信、道信传给弘忍,至六祖惠能而初具规模。•弘忍传位时的法衣争夺:•神秀作偈子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显然,这是渐修成佛的意境,弘忍认为这首偈子只到了佛理的门外,未入门内。惠能本是一字不识的舂米的粗僧,他口授了两首偈子,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静,何处染尘埃?•显然,这是认为心有佛性,顿悟成佛的意境。弘忍认为他才是禅宗的真正继承人,但弘忍的大弟子神秀,本是预定的法嗣,弘忍怕别人害他并引起争夺法衣的内乱,所以在晚上悄悄把衣铱传给惠能,并让他连夜逃往南方,于是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后来,惠能的大弟子神会冒险到北方,夺得了正宗的地位,以后,所谓禅宗,就是惠能的“顿悟派”。唐“安史之乱”后,又经唐武宗的“会昌”反佛,唐初盛极一时的佛教各派,如天台、法相、华严等宗,都渐渐衰落了,只有禅宗盛行起来。禅宗的形成是印度佛教转变为中国佛教的一个显著标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禅宗的“见性成佛”,“顿悟成佛”的学说,把成佛完全归之于内心的自觉。我就是佛,佛就是我。佛我一体,得意忘形。•其结果,一方面是破除了对佛经的迷信。另一方面也破除了历来被奉为绝对权威的佛祖的神圣性。把凡人与佛的区别,归结为觉悟与不觉悟的区别,这就极大地减少了宗教的气息。(这实际上和中国传统哲学异曲同工)惠能的言行被门徒整理成《坛经》,是禅宗的精髓和基本典籍。宋以后禅宗与净土宗合流,并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佛教与中国文化:•1、佛教对哲学的影响:魏晋时,佛教始则依附于玄学,继则给玄学以影响,丰富和发展玄学,最终则取代玄学的地位,而在南朝佛学一度成为最重要的统治思想。宋明时期的理学(程朱理学)的思维模式和修行方法上也受到佛教的影响。•2、佛教对艺术的影响包括文学、书法、绘画、建筑、雕塑、音乐、戏曲等等。晋代的谢灵运、唐代王维、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与佛教的联系最为紧密。最重要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等。(麦积山石窟)•四大名山,又称四大道场。中国佛教所传四个菩萨分别显灵于此四大道场:山西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传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传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四座名山供奉的菩萨不同,一是显示佛教在中国的派别不同,二是显示了人们对佛教追求目标的不同理解。求智上五台山,求德上峨眉山,求发展上九华山,求平安上普陀山。四大道场对中国人的文化心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宗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1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