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歌剧歌剧(Opera)即是以歌唱方式演出的戏剧,是一种集音乐与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通常由西洋乐队伴奏,演员穿戏装、以歌唱来叙述故事发展,抒发剧中角色情怀。演唱一般运用意大利美声唱法,歌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合唱等。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都能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出。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产生的根源。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歌剧于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的主调音乐风格时代的开始。1、《卡门》(比才曲)比才(Georges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10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7年曾获罗马大奖。比才是现实主义歌剧的先驱,对法国和欧洲的歌剧创作产生过关键性的影响。最后一部歌剧《卡门》则标志着他创作上的最高成就。这部优秀的作品是法国歌剧史上重要里程碑。但这部歌剧于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时,观众的反应十分冷淡。首演的失败使比才痛苦异常,据说当晚他在巴黎冷清的街道上绝望地徘徊了一整夜,他不断地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此后一直情绪消沉。三个月后比才由于心脏病促发而死,当时还不满三十七岁。在他死后的四个月,也就是1875年10月23日,这部歌剧又在维也纳公演,获得极大成功。1904年12月,在巴黎举行了歌剧《卡门》上演一千场纪念公演,现在也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作品简介《卡门》(四幕歌剧)作于1872年。由梅尔哈克和阿勒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1875初次巴黎。烟厂女工卡门是一个漂亮而性格坚强的吉普赛姑娘。他爱上了军人唐霍赛,运用自己特有的女性魅力使唐霍赛陷入情网。唐霍赛不但因此舍弃了自己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艾拉,而且因放走了4与人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后来甚至于上司祖尼加少校拔刀相见,不得不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但此时卡门却早已于斗牛士艾斯卡米里奥海誓山盟了。于是导致唐霍赛与艾斯卡米里奥之间的决斗。决斗中卡门又明显地袒护斗牛士,更使唐霍赛难以忍受。随时盛大而热烈的斗牛场面开始了,正当卡门为艾斯卡米里奥的胜利而欢呼时,唐霍赛找到了她。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他的爱情,最后死在唐霍赛的剑下。这部歌剧以其深刻的戏剧张力和扣人心弦的悲剧力量,成为人们喜爱的经典歌剧,也是近百年各国上演最多的歌剧作品之一。片段欣赏1、卡门的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鸟》这是卡门第一次亮相时演唱的咏叹调。展示出女主角的性格特征。在浓郁的哈巴涅拉舞曲节奏下,通段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重复,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魅力诱人的形象。2、艾斯卡米里奥咏叹调——《斗牛士之歌》这首作品脍炙人口,是艾斯卡米里奥答谢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首歌。它采用单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与分节歌的结合,雄壮的音调,有力的节奏,宛若一首凯旋的进行曲。2、《茶花女》(威尔第曲)朱塞比·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曾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学习音乐。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50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统之情,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依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画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1901年1月21日,威尔第在米兰去世。意大利举国哀痛,人们倾城出动,情不自禁地涌上街头,送别这位最伟大的歌剧艺术大师。作品简介《茶花女》(四幕歌剧)作于1853年。剧本由意大利作家皮阿威根据小仲马的同名悲剧小说改编而成。同年3月初次演出于维也纳。维奥丽塔原是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妓,与青年阿尔弗莱德相爱。但是,阿尔夫莱德的父亲乔治欧激烈反对,强要她承诺与他儿子断绝来往。为了顾全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幸福,她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忍受着内心的极大痛苦,重饭风月场。阿尔弗莱德误以为他变了心,盛怒之下,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她。维奥丽塔信守对乔治欧的诺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体受不了这一致命打击,就此卧床不起。不久,乔治欧良心发现,把全部事情对儿子名言。但当阿尔弗莱德回到维奥丽塔身边时,她已经奄奄一息了,疾病如不公正的社会多去了她的爱情和生命。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调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的特点。片段欣赏阿尔弗莱德的咏叹调——《饮酒歌》第一幕合唱的《饮酒歌》,是以单二部曲式为基础的分节歌,轻快的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以及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的动机,表现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同时展现出作品的背景。3、《弄臣》(威尔第曲)《弄臣》(三幕歌剧)故事取自于法国作家雨果(1802-1885)的剧作《给国王取乐的人》。剧情讲述的是:主人公利哥莱托貌丑驼背,在曼阿图公爵的宫廷中当一名弄臣。公爵年轻英俊,专以玩弄女性为乐,引起朝臣们的不满;而利哥莱托对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讽,得罪了许多人。他的爱女吉尔达纯洁美貌,公爵乔装成穷学生暗中追求,骗得了他的爱情。对此怀恨在心的利哥莱托以美色诱使公爵夜宿旅店,雇佣刺客将他杀死。黎明前,却发现受害的竟是女扮男装,已经奄奄一息的女儿。原来,对公爵一往情深的吉尔达知道父亲要刺杀公爵的计划,他甘愿为爱情而替公爵一死。片段欣赏曼阿图公爵的咏叹调——《女人善变》作品中,威尔第创造了性格怪异、内心感情复杂的弄臣,风流倜傥、多情善变的公爵和纯真深情、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达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第四幕中公爵的《女人善变》,节奏轻松活泼,音调花哨,是这位情场老手的绝妙写照。据说当时威尔第为防止这首歌外传,直到最后一次排练才拿出曲谱,演出是这首歌引起了轰动。直至今日这首歌仍是音乐会上人们特别喜爱的的常演曲目。4、《蝴蝶夫人》(普契尼曲)普契尼(GiacomoPuccini)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普契尼的音乐创作以感情鲜明、戏剧效果惊人而具有良好的艺术感染力。他的音乐中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剧阻碍剧情的展开。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但其创作中往往带有悲观和宿命的色彩。他发展了威尔第晚期的艺术成就,不断探索、革新艺术手法,兼收并蓄了当代和声、管弦乐法、曲式等方面的新技巧,创造了意大利歌剧新的形象性的朗诵和咏叹风格,他力求使歌剧的戏剧性布局动力化,对20世纪的歌剧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常表现异国风情,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其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传世之作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波西米亚人》)、《来自西部的女郎》等十余部。其中歌剧《图兰朵》反映的是中国题材,剧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作品简介《蝴蝶夫人》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普契尼于1904年完成的两幕歌剧,内容取材于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成剧本。歌剧内容是:一位天真、纯洁的日本姑娘巧巧桑(蝴蝶姑娘)嫁给美国海军上尉平尔顿。婚后不久平尔顿返回美国,三年杳无音信。巧巧桑深信他的爱人一定会回到身边,然而平尔顿回国后却另娶新欢。当他偕美国夫人回日本是时,悲剧无可避免地发生了,穿着新婚礼服彻夜苦候的蝴蝶夫人交出儿子,并拔剑自尽。片段欣赏巧巧桑的咏叹调——《啊,晴朗的一天》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咏叹调,更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所在。在平尔顿回国后,夫人的女仆认为他不会再回来,但终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她面对大海,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啊,晴朗的一天》。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由平静的叙述开始,转而至激情的滔滔的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心情。5、《图兰朵特》图兰朵特》(三幕歌剧)。作于1924年(未完成)。这事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在完成原计划作为该剧高潮的二重唱之前,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这部作品的最后一场由阿尔法诺于1926年替代完成。这部作品的脚本,由阿达米和西莫尼根据意大利作家戈济的同名戏剧撰写。其剧情描述的中国公主图兰朵特宣布三个谜语,能猜中的就可以招为女婿,猜不中的就要杀头。王子卡拉夫乔装打扮,猜破了谜底。图兰朵特因不知卡拉夫身份,不愿履行诺言。结果卡拉夫与图兰朵特立约,要她在第二天猜出他的真实姓名,不然,就执行诺言。公主令全北京城的老百姓不能睡觉,帮她打听王子的名字。有人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和丫环柳儿,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刎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实姓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作曲家将剧情设定在中国,在剧中运用了很多中国元素的创作,如中国曲调《茉莉花》的运用,主要来表现图兰朵特的人物形象,使全剧充满“异国风情”。片段欣赏卡拉夫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剧中最著名的唱段便是卡拉夫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是卡拉夫要求图兰朵特猜其身份的那一夜所唱的歌曲,在这首作品中,卡拉夫望着满天的星斗深情的演唱,表现出男主角深情的爱恋和坚强的决心。这首咏叹调也成为此剧最欢迎的唱段。《罗密欧与朱丽叶》(古诺曲)作者简介:这部作品是法国的剧作家巴比亚和米歇尔卡雷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悲剧改编,古诺作曲,1876年4月27日初演于巴黎歌剧院。古诺对莎士比亚的严肃悲剧作了抒情化的戏剧处理,旋律悦耳动听,格调优美高雅,富于情感的表现。虽然这种处理与同类题材的戏剧相比,在思想深度方面稍逊一等,但抒情的特点却使它成为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作品简介在14世纪,,开普莱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两大家族,这两大家族有宿仇,经常械斗。开普莱特家爱女朱丽叶与蒙太古家族的儿子罗密欧相爱,定下了终身,他们来到劳伦斯神父家里,请求为他们证婚。好心的神父这件婚事也许能缓和或结束两个家庭的敌对情绪,于是答应了。罗密欧的好友迈库西奥和朱丽叶的堂兄泰保尔发生争吵,罗密欧赶到,好意相劝,但泰保尔却趁机刺死了迈库西奥。罗密欧见好友被杀,怒火中烧,拔剑刺死泰保尔。威隆纳公爵赶到,他下令把罗密欧驱逐出境。深夜,罗密欧来到朱丽叶的卧室向她告别。早晨,朱丽叶的父亲请来劳伦斯神父,决定把她许给亲戚巴里斯。朱丽叶请求神父帮助,神父要她先假意答应婚事,给她喝下一瓶安眠药伪装身亡,一面派人通知罗密欧到墓穴中接她一起逃走。可是送信人耽误了住处,罗密欧听说朱丽叶因抗婚自尽,赶到墓穴,在朱丽叶身边服下毒药。朱丽叶醒了,罗密欧向她叙述着别后的思念,突然要性发作死去。朱丽叶得知真情,抽出罗密欧的匕首,自杀在爱人边。片段欣赏朱丽叶的咏叹调——《啊,我要生活在梦幻里》这是一首抒情动听的花腔女高音作品,描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抒发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恋之情,真挚感人。把甜美坚贞的爱情完美展示出来。
本文标题:西方歌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2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