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摘要:苏联解体有着多种原因,但苏共的蜕化变质是根本的原因。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致。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中我们应当汲取经验教训: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最高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国家和民族的人的手里;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党内的监督;一切为了群众,时时依靠群众;高度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阴谋。一、关于《居安思危——苏共兴衰与苏联兴亡》的总体框架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研究”这一重大课题,2001年该课题又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现在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苏共兴衰与苏联兴亡》这本专著,就是我们课题组这几年研究的初步成果。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上半年,中纪委驻中国烟草总公司纪检组组长潘家华和电视政论片制片人刘奇光得知我们的专著有了基本框架,便邀请我们一起先制作一部相关的电视政论片,这就有了2006年上半年制作完成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八集DVD党内教育参考片。[①]这部政论片共5小时左右,在内部发行后,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应。中央纪委和中央政法委有关部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单位观看。一些省委中心学习组用一天时间专门观看,座谈讨论,并发专文要求全省所属单位组织观看。一些单位说:在放映中,人们屏息静气,很少走动;原打算分两个半天看完,但一放映前几集,观看的同志一致要求中午边吃盒饭边观看,一气看完;5个多小时中,一些烟民也没顾上到场外“释怀”;有的还自发组织召开座谈会,畅谈观看体会。之后,解说词发表,在社会上甚至在国外也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中国社会科学书店总经理黄德志还告诉我,有的读者特地从外地坐飞机赶到北京来寻找片子、购买解说词。2007年10月,由我带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俄。10月9日,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涅基别洛夫院士代表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在“第二届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开幕式上讲话。他特别指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课题组,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得出了不少有勇气和警示性的结论。”我们感谢国内外学者、广大观众和读者对我们上述初期成果的鼓励与厚爱;我们也深知,《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还有不少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的前面有一简短的序言。这不足千字的序言实质上也是我们这本专著的引言,揭示了我们这部专著的主题、立意以及基本框架,特照录如下:20世纪90年代初,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苏联,这个有着2240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欧亚两洲庞大疆域的大国、强国,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之间解体覆亡。震惊之余,世界各国及政党、相关国际组织、各类学术团体乃至不少个体,都在纷纷思考“苏联解体”这一前所未见的巨大谜团,力图借鉴这份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从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得的知识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工具。”[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毫无疑问,认真研究、正确认识这一重大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种不同的研究观点试图向世人解读“苏联解体”的原因:“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决定说”,等等。我们看见不同的人得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③]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④]1991年12月,江泽民同志指出:苏联东欧的变化,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2000年12月,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苏联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赫鲁晓夫丢掉斯大林这把刀子,到戈尔巴乔夫公开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本片从以下八个方面对苏共内部问题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展开剖析:(1)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2)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3)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4)苏共的党风。(5)苏共的特权阶层。(6)苏共的组织路线。(7)苏共的领导集团。(8)苏共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战略的应对。我们这部专著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八集DVD一样,也分为八章,甚至连标题都相同。我们是这样考虑其逻辑结构的:苏联解体有着多种原因,但苏共的蜕化变质是根本的原因。这部专著和八集政论片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展开的。第一章:“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旨在通过回顾苏共兴衰的历史过程,提出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一重大而严肃的问题,初步剖析了亡党与亡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得出“问题就出在苏联共产党党内”的结论。如果说第一章是总论的话,那么以后其他各章则是围绕这一结论而展开的。第二章:“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旨在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和运动;而错误的理论就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行动和错误的运动。这就是理论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苏共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正确理论指导的结果,苏共之所以亡党,是从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党的基本理论,只有转化为党的行动的纲领和指南才具有实际意义。任何一个政党的基本理论,最终会转化为这个政党的工作指导方针;任何一个政党的工作指导方针,也必然体现其基本理论之本质要求。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尽可能讲清苏共基本理论的同时,也适当联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工作指导方针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第三章:“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旨在说明,党的理论是通过具体的意识形态工作去贯彻到全党全社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联结党的理论与党的其他各项工作的船只和桥梁,理应引起全党特别是党的中央委员会尤其是最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本章力图通过苏共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级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手中;必须培养和壮大一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必须建立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术研究机构和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坚强阵地;必须有一套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法等。第四章:“苏共的党风”。这里所说的党风,主要是指以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为核心的大党风,当然,也包括党的一般的工作作风。如果说第二章“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与第三章“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是讲党的指导思想,第四章重点在阐明必须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如果这个党保持了鲜明的工人阶级性质,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个党便是屹立在人民——“大地母亲”上的力量无穷的英雄安泰,否则难逃失败命运。第五章:“苏共的特权阶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阶级及阶层主要是指经济领域而不是政治领域的概念。任何社会的阶级及阶层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也就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阶级及阶层一旦形成,对一定时代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必然产生反作用。任何统治阶级及其阶层一旦形成,则必然企图进一步建立最大限度有利于自己甚至企图“终结”、固化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苏共中的特权阶层是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物质力量,甚至可以说是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原动力。正因如此,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⑤]第六章:“苏共的组织路线”。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思想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党的组织原则和干部路线就是决定的因素。如果说第二、三章讲的是党的思想路线,第四、五章讲的是党的政治路线亦即阶级路线,那么,第六章便是讲组织路线,其中包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党的干部路线,以及党的监督机制。组织路线是执行党的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的保证。第七章:“苏共的领导集团”。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也承认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可能发挥的独特作用。英雄,总是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人民意志,引领时代前进的步伐,带领群众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那些落后与陈腐势力的代表人物,也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历史场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动员、凝聚社会上的反动势力,阻碍、扭曲历史前进的步伐,甚至导致历史的倒退。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条笔直的长线,它是在各种势力的比较、较量和争夺中,在进步与落后的辩证运动中不断向前的。一部充满浓烈的大喜大悲色彩的苏联历史,正体现了社会实现进步的复杂和艰难,而苏共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集团在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历史作用,不能不使人们进一步深思党的领导集团在保证党和国家前进方向中的关键作用。第八章:“苏共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战略的应对”。如果说,第二至第七章讲的是苏共兴衰的内因,那么第八章讲的主要是苏共兴衰的外因。当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以上就是我们这本专著的主要框架,体现了我们对于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看法。二、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如何为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定性呢?是一场大灾难还是一次大进步呢?前几年,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其他国家,对这一重大问题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一定意义上讲,“好得很”与“糟得很”各不相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13年,欧洲那些自称“文明的”国家正在进行军备竞赛,而成千种报纸、成千个讲坛,用成千种论调以“爱国主义”、“捍卫文化”等幌子为扩大军备寻找理由。针对这一现象,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是一下子看不出是哪些政治集团或者社会集团、势力和人物在维护某些提议、措施等等,那总是要提出‘对谁有利?’这个问题的”;“公众先生们!别相信空话,最好是看看对谁有利!”[⑥]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对谁有利,对谁是灾难呢?(一)这一事件给俄罗斯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不要说我国的北京、上海等这些大城市,就是在偏远的乡镇,大兴土木的推土机、吊车随处可见。2002年6月,笔者到俄罗斯访问,先到莫斯科。偌大的城市上空,偶见转动的吊车。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告诉笔者,现在要比此前衰败的十年好不少。就这样,还是有70%的国内外资本游离在莫斯科。你们到了莫斯科以外的几乎所有地方,都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给俄罗斯国家、民族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接着我们来到伏尔加格勒(原来叫斯大林格勒)访问,从下降的飞机上即看到在宽阔的伏尔加河上高耸着九座大桥墩。下飞机后问前来迎接的州长,回答说这是通往哈萨克斯坦的一座铁路桥,修通后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很有好处。但因联邦政府不给钱,1990年被迫停工。笔者接着问,二战前,斯大林格勒有六大工业区,矗立在延绵80余公里的伏尔加河两岸。二战中,这六大工业区被夷为废墟。二战后,仅用3年左右时间,又一座延绵80余公里的斯大林格勒新城在这里耸起。现在的主要建筑还都是那3年建设的。那时有资金吗?他说,没有。笔者又问,3年左右时间,可以建一座新城,而12年左右时间却建不了一座新桥。这是为什么?他沉默少许说:“主要是人的精神不一样。那时,人们有信仰,有干劲,饿着肚皮也干。现在很迷惘。我们的过去错了,将来要往哪里走?我们一无所知!”随后,我们代表团又来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几个地方,在那里,可以明显看出,衰败更为厉害。笔者曾数次亲身了解、考察苏联解体前后的俄罗斯,2003年10月笔者再次访问俄罗斯。访俄期间,笔者与俄罗斯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多博林科夫长谈。他说:“俄罗斯近年来所遭受的精神和物质损失,无法计量。实际上,所谓的改革使俄罗斯倒退了20—30年,有些精神损失,无法估量。”在这次访问中,我们获得
本文标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2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