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本章的教学目的: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包括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次成功实践。本章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共分三节第一节、分析和阐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和有利条件;第二节、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阐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怎样评价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怎样看待其失误?开国大典8101-7711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949-1956)它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第二、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工人阶级领导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第三、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第四、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党的工作中心工作是就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中国的工业化。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先建后改”的最初设想※“改建并举”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第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第三、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第四、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实现过渡的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第二、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实现过渡的坚实的物质基础。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有利条件第三、土改后农民为发展生产抵御天灾人祸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积极性。第四、国家对工商业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五、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为中国的过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六、中国人民信赖中国共产党、向往社会主义,是中国实现过渡的广泛民众基础。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1957年11月,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上签字。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和特征国民经济的恢复7696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7708195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示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总路线的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解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首先,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因此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是实现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表明了中国工业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指导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间和步骤安排: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时间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恩格斯说:“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化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1)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思想列宁指出,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2)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在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7770第一、在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第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的日益增长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第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协作能够形成新的生产力。必要性:第一、在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第二、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力保证。第三、国际条件十分有利。可能性: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3)适合中国特点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实行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经济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互助组2、初级社3、高级社图示三种过渡形式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入社农户96.3%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一步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稳步第二步稳步第三步生产合作社93%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社员已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全国手工业改造的完成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封面。马克思恩格斯(1)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假如我们能用赎买的办法来消灭资本主义私人占有,那对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了。但是,这大半不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我们取得政权的情况,尤其是取决于资本主义占有者自己的态度。”——恩格斯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2)中国资本工商业实现和平赎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第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来解决。第二、和平赎买有利于充分发挥私营工商业有利国计民生的积极性,有利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要性:可能性: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第二、历史上中共与民族资产阶级有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第三、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不怕资产阶级造反。第一、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后者采取和平赎买的基本方针。(3)适合中国特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所谓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二、阐述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走向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并创造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改造形式初级形式高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四马分肥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第三、把对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和平改造内容企业、制度的改造人的改造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态:“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在对人的改造方面记者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荣毅仁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私营工商业改造胜利完成7788在党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的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2%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工商界人士和广大群众一同欢呼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第二、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第三、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失误和偏差失误和偏差主要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原因分析:第一、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第二、历史的局限。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没有科学的认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2%54%7%7%0%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一、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运用的结果,又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三、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为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探索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巨大鼓舞。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本章小结:见教材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问题思考3、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何异同?4、如何认识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同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历史关联?问题思考问题思考1、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存在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疑问。2、中国没
本文标题: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2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