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艺术文化000
中国建筑屋顶一、中国建筑屋顶分类、装饰构件概述1、屋顶装饰特征2、屋顶形式3、形态的演变4、装饰的地域性二、中国建筑屋顶装饰的功能1、实用功能2、装饰功能3、寓意功能三、中国建筑屋顶装饰的材料和工艺1、装饰材料与色彩2、装饰的材料与工艺四、中国建筑屋顶装饰的文化探索1、传统建筑营造文化2、“天人合一”文化3、远古生殖与图腾崇拜文化4、地方气候、民俗文化与屋顶5、宗教与巫术文化二、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的功能1、实用功能(1)保温、隔热、保持室内温度(2)防水功能(3)有宽大的出檐古建筑的实用功能(1)檐部倾角小可以加大出檐深度(2)脊部坡度大,可使排水流畅(3)屋檐伸出上反,可以遮阳,有利于采光,还可通风,解决视线问题,达到“反宇向阳”的目的。2、装饰构件的功能主要保护木质构架。(1)鸱吻的作用:在脊端的正吻处,有一根雷公柱,意在防雷。且是承重木构件的交汇点。为防止雨水侵蚀,在此处覆盖一件陶片,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陶片逐渐演变为鸱吻和宫殿建筑上的龙吻。(2)脊兽的作用:最初完全出于实用,为了防止瓦件滑落,须将下端脊瓦固定,照以陶制走兽,防止雨蚀、渗漏。(3)钉帽的作用:防止雨水从钉烟中漏下而腐蚀木结构,之后再实用功能之外,被赋予了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3、装饰功能中国传统建筑屋顶通过一系列美化处理,构成了极富表现力的形象,消除了庞大屋顶的沉重压抑感。装饰原则:除了对构建本身的修饰外,装饰的主要部分集中在结构的框架部位与连接部位。这充分说明,装饰功能是由构建实用功能演化而成。修饰的主要手段有雕刻彩绘等。主要材料有青砖、琉璃瓦、白灰和麻石等。审美功能:美丽的屋顶为人们提供视觉享受和心灵上的愉悦。突出与强调功能:装饰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可以体现建筑的主题或某种文化涵义,产生深刻感染力。符号与标致的功能:建筑中的装饰常常是历史和文化信息的主要承载物。在建筑里人们可以阅读一个时代的信仰,道德技术和情感。4、寓意功能(1)吉祥寓意屋顶装饰寓意吉祥好运。表现由三大类:比喻以莲花象征圣洁高贵的气节和情操;谐音以童子坐麒麟,谐音为“麒麟送子”;寓意以牡丹图案寓意出类拔萃,天下第一。(2)镇宅寓意中国人崇尚风水命理,住宅格局朝向皆有定式。(3)防火寓意鸱尾安放在屋顶上,寓意防火灭灾。(4)象征功能屋顶造型象征和建筑等级象征三、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的材料和工艺1、装饰材料与色彩中国古建筑色彩的选用并不只是为了美观,还与古代的五行学说有关。五行说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木、火、金、水、土五种元素组成的,这五种元素还各代表一个方位——东、南、西、北、中,也各代表一种颜色——青、赤、白、黑、黄。而黄色属土,土方居中,《易经》里又说:“君子黄中通里,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所以黄色自古就被认为是居中的正统颜色,是等级最尊贵的颜色,为皇帝专用之色,所以皇宫的屋顶也就以黄色琉璃瓦为主了。而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地方,蓝色琉璃瓦是代表天空的。中国建筑用色大胆、强烈。绚丽的色彩和彩画,首先是建筑等级和内容的表现手段。屋顶的色彩最重要,黄色(尤其是明黄)琉璃瓦屋顶最尊贵,是帝王和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所专用,宫殿内的建筑,除极个别特殊要求的以外,不论大小,一律用黄琉璃瓦。宫殿以下,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剪边)、绿色、绿灰混合;民居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色,次要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民居、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色。梁枋、斗拱、椽头多绘彩画,色调以青、绿为主,间以金、红、黑等色,以用金、用龙的多少有无来区分等级。清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雄黄玉最低。民居一般不画彩画,或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园林建筑彩画最自由,可画人物、山水、花鸟题材。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色彩和彩画还反映了民族的审美观,首先是多样寓于统一。一组建筑的色彩,不论多么复杂华丽,总有一个基调,如宫殿以红、黄暖色为主,天坛以蓝、白冷色为主,园林以灰、绿、棕色为主。其次是对比寓于和谐。因为基调是统一的,所以总的效果是和谐的;虽然许多互补色、对比色同处一座建筑中,对比相当强烈,但它们只使和谐的基调更加丰富悦目,而不会干扰或取代基调。最后是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例如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也最简单。建筑色彩在中国建筑文化中也是一种象征“符号”。比如,明清北京皇家建筑,其基本色调突出黄红两色,黄瓦红墙成为基本特征,而且黄瓦只有皇家建筑或帝王敕建的建筑才能使用。按照阴阳五行学说,五行、五方、五色是相对应的,典型如社稷坛方台上铺的五色土。五色土象征疆域国土,中为黄色、东为青色、南为红色、西为白色、北为黑色,以五色象征五行与天下五方的传统文化观念,并与春夏秋冬四季流变相联系。具体些说,即天下五方由五帝统治,黄帝居中,其色属黄,土神是其助手,手拿一根绳子,雄视四方;东方太皞,其色属青,故称青帝,由木神辅佐,手持圆规,以掌春时;南方炎帝,其色属红,由火神相助,手握秤杆,以司夏天;西方少昊,其色属白,故称白帝,由金神相助,手拿曲尺,以管秋季;北方颛顼,其色属黑,故称黑帝,由水神相佐,手提秤锤,以治冬日。与此对应的还有古代都城的城郭四门,东方苍龙门(对应青色)、南方朱雀门(红)、西方白虎门(白)、北方玄武门(黑),其建筑色彩的象征含义也是脱胎于五色、五行与五方的传统文化观念。天坛祈年殿的色彩象征兼顾皇家建筑与祭祀的主旨,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扩建时,三层檐由上至下分别覆盖蓝色、黄色和绿色琉璃瓦。而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年),祈年殿的三层檐统一为蓝色琉璃瓦,其建筑色彩的象征意义更加单一、明确。祈年的主旨在祈求农事丰年,以青绿(蓝)色来突出植物的生机勃发与天时的风调雨顺。祈年殿的西南方有一个斋宫,是皇帝祭天期间斋戒的住所,作为帝王寝宫,当以黄色琉璃瓦覆顶,但斋宫仍然铺蓝色琉璃瓦,并且不是通常的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这是因为,帝王虽为人君,但作为“天子”,应表现出祭天的虔诚,因而在建筑色彩象征上也体现出了“奉天承运”的天命思想。宗教建筑中以古塔的色彩象征最为典型。比如见于各地的白塔,如北京的北海白塔、妙应寺白塔、辽阳白塔、扬州莲性寺白塔等,塔体洁白,意在暗示佛性洁净无暇,而且白莲也常作为佛性的象征。此外,琉璃塔五色斑斓,其象征意义与佛经记载的佛国五色宝珠暗合。殿的黄色、红色都是正色,代表帝王位尊,特别是黄色江南一带园林以淡雅为主,体现淡定、宁静的审美趣味北方就要浓艳一些。2、材料与工艺1.深远的出檐2.凹曲的屋面3.反宇的檐口4.翘起的翼角5.突出的脊饰6.丰富的瓦件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2,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3,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八)山墙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九)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五、屋顶的文化探索第一节1、传统建筑营造文化对于用茅草作为屋顶覆盖材料的建筑来说,坡面的交接转折处和坡面的边缘容易被雨水、大风吹坏。正是这种很自然的构造要求,使得建筑的侧影脊部膨大,檐口部分凸起,从而形成了被视为及其神秘特异的中国屋顶曲线。“大式”屋顶上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吻兽脊饰,是屋脊交接点或屋脊节点的构造演化,是对护钉构件的艺术装饰。屋脊的装饰重点在正脊上,民居垂脊大多处理为简单的硬山,少数民居采用马头墙。同是马头墙,由于不同地区文化渗透与差异性,在线形上也相去甚远。第二节“天人合一”文化“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中国表示时空的“宇宙”两个字,都是用的反应屋顶形象的宝盖头。明清的北京城,始终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规划上,外城设置天、地、日、月四坛,用来祭祀天地日月,符合乾南坤北,日升月降的顺序。在内城设置“紫禁城”,“乾清”“坤宁”“太和”“中和”“保和”几大宫殿,可见明清的北京城以追求天地人及万物的安定平和,“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在建筑中以凤鸟装饰屋顶,就是中国“天人合一”第三节地方气候、民俗文化与屋顶(一)地方气候与屋顶的形式关系中国各地民居的屋顶丰富多彩,传统民居相对于各个时期的官式建筑来说,其结构形态主要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一,民居的规模小而分散,接触的自然要素比官式建筑多,所受到的影响也更为强烈,其二,居民受经济上的制约大,要以最经济和直接的方法顺其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以,传统民居建筑最能反映出人类与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情况。温度,是较重要的环境因素。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由于冬天寒冷多风,而雨雪较少,故保暖防寒问题较稳重要。屋顶除了用硬山式两坡坐泥小青瓦顶外,还有不少采用微弧形囤顶的,两面坡水。囤顶压缩了坡顶占用的三角空间,缩小建筑体积,有利于冬天防寒保暖,适应风大雨雪少的气候条件。我国江南一带气候湿热,四季无特别气候,所以民居主要考虑的就是隔热遮阳及通风。在屋顶的处理方式上恰与北方寒冷地区相反,主要采用加大层高,构做阁楼,双层屋顶隔热,出檐出廊遮阳等。处于湿热静风环境中的傣族民居,竹楼屋顶硕大,几乎占据整个建筑体量的二分之一。屋顶的大坡做法,是屋内空间加高,利于室内热空气的上升。屋檐出挑深远,又另加一圈腰檐,在腰檐的上端与屋顶的结合处留出一定的间隔。做镂空处理,,不但防止了雨水对竹墙体的侵蚀,减少阳光对墙体的直接照射,还能在室内形成穿堂风。各地降水量的大小,最直接的影响传统民居屋顶形式的构筑形态。在南方多雨地区,许多传统民居的构件形式如,挑檐,腰檐和坡檐都是以防止雨水淋湿墙面为基本功能的。因此多雨地区有其特有的构筑形态。另外降水量的大小孩直接影响了屋顶的坡度。传统民居在当时五年材料的限制下,如果屋顶没有一定的倾斜度,雨水下流速度慢,会难以避免产生垂直渗透。所以降水量多的地方屋顶坡度大,以利泄水,而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屋顶全部是平的,用作屋顶活动平台或暴晒粮食等。(二)民俗文化对屋顶形式的影响传统民居与当地的风俗息息相关,它们是绚丽多姿并随心所欲的。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在造型装饰上都十分注重和谐美观。虽然采用的多是朴素的自然材料,却纯朴雅致,表达丰富的自然情趣。传统民居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相连,同时受到地区经济技术条件的严格制约。与官式建筑的奢华要求和优越条件是无法相比的。所以他总是以最经济的方法满足地方风俗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艺术文化0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3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