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沂水春风《论语》选读第十三课宁波致远外国语学校王丽特殊文言现象归纳•一、通假字:•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莫”通“暮”。二、词类活用:•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2、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吹风。•4、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留在后面。•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司仪、大司仪。三、特殊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状语后置句)•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4、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5、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句)•6、何伤乎?(宾语前置句)•7、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句)•8、为国以礼。(状语后置句)•9、尔何如?(宾语前置句)文本研习•“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齐读文章,找出文中直接扣题的语句。•暮春郊游2、这一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请用四个字概括。•悠闲自得;惬意;享受;洒脱3、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感受?•有感情的边诵读这句话边体会这种感受,一分钟速背这句话。•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求:“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4、全文围绕“志”而展开,正如曾皙出场时所说的“异乎三子者之撰”,那么其他三子的志向是怎样的?(结合文本分析)•A、从中可以看出,子路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将它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通过三年,达到百姓具备勇武的精神,明白道义,由此可知他很自信,充满抱负,有军事和政治才能。•B、从子路故意假设国家内忧外患,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由此可知他很自负。•C、子路是“率尔”对曰,一个“率尔”反映出他鲁莽、轻率的一面。•D、从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可知子路不谦逊。5、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A、从中可以看出,冉有治理一个“六七十”或“五六十”里的小国,通过三年,达到百姓丰衣足食,至于礼乐教化,有待君子去实现。•B、冉有治理小国,先说“六七十”,又改口说“五六十”,一个“如”字说明他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十分谨慎。•C、三年后,冉有取得的成绩,仅限于“足民”,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说明他说话有分寸,谦虚谨慎。冉有:•A、从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愿意当一个国家的小司仪。•B、开口便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先谦虚,后委婉述说,两个“愿”,一个“学”,一个“小”,简短的言辞中看出他是谦恭有礼,善于辞令。•C、从孔子的评价“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看出公西华过于谦虚了。公西华:6、完成表格1,比较三子异同。弟子对象愿景弟子对象愿景子路千乘之国(内忧外患)有勇,知方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民足礼乐俟君子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三子之志越来越谦虚(从性格分析可知)•三子对礼越来越重视(知方——礼乐——小相)•三子之志是治国手段(具体的措施)总结:•7、完成表格2,比较三子与曾点的志向。弟子治理对象愿景侧重点弟子治理对象愿景侧重点子路千乘之国(内忧外患)有勇,知方足兵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民足礼乐俟君子足民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知礼曾皙冠者,童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玩乐?•我们来看看名家是如何认为的。•A、“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杨树达《论语疏证》)•曾点所描绘的“沂水春风”画面,是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生活写照,是孔子内心想要通过“礼乐治国”的手段去实现那个大同世界。•B、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而时不我与,方与二三子私相讲授于寂寞之滨,乃忽闻曾皙浴沂归咏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故不觉喟然而叹,盖其所感者深矣。(南宋黄震《黄氏日钞》)8、思考:如果子路、冉有、公西华治国的侧重点分别是足兵、足民、知礼。那曾点所描绘的“沂水春风”是什么,玩乐吗?当时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降而为“自诸候出”,再降则“政在大夫”,三降则“陪臣执国命”,“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完全乱了套。孔子虽然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但现实令他苦闷。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身心俱疲。•所以,当时孔子听到曾点所描绘的“沂水春风”的画面时,不禁喟然叹曰,来表现自己的苦闷。小结:•三子之志是治国手段•曾点之志是最高境界(礼乐治国)9、思考:以前的老教材题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现在改为《沂水春风》哪个更好?•沂水春风好,很有诗意,直接反映孔子的治国原则。•从《沂水春风》这个题目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政治风气如春风般和煦。•从中能感受到孔子时代与弟子间教育的和谐,师生间非常融洽的教育氛围。作业:•本文中孔子的四个弟子,你最欣赏谁?写一个人物短评。
本文标题:沂水春风课件自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4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