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十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15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吉登斯在批判、总结经典社会学理论、结构功能主义与常人方法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化理论,试图化解“二元对立”的问题•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第一节“双重解释学”与结构化理论•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这包括两种基本的取向: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取向•一、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批判•(一)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科学观念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的目标对外部世界获得预见性和解释性的了解•把科学看作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理性的和客观的事业•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孔德、迪尔凯姆和韦伯以及帕森斯和他的学生默顿,实证主义在当代出现了很多分流,最新的代表是: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和交换理论•实证主义把社会学的使命理解为解释被认为是统治社会世界的客观“法则”或因果关系,他们希望严格依据科学方法论进行的足够数量的经验研究,最终能够生产出或发现这些法则,实证主义的社会理论力图真实的解释社会世界•批判1:实证主忽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各种认识构造活动的态度,在社会理解论中必须做的是恢复具有认知能力的人类行动着的概念•批判2:各种形式的实证社会学包含了一个关于何为自然科学的错误模式。吉登斯认为,科学的本质是关于理论框架的创造,构建意义的框架实在比规律的发现更为根本,探求构成科学成分的规律在自然科学的传统模式中被给予了不适当的首要地位,社会科学家却接受了这种过分的重视•批判3:认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是可能的,社会科学家错误的直接与自然科学中存在的那些规律进行类比•对于吉登斯来说,功能主义的失败之处正是他的结构化理论的特点所在•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也是功能主义的创造人,借用生物学中的概念和术语;•斯宾塞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发展了这种类比,使之系统化;•迪尔凯姆强调社会分析中的整体论原则,把系统的组成部分看作是完成整体的基本功能,满足整体需要和必要条件的部分,发展了功能主义;•帕森斯使功能主义达到了其最高峰,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视为一个系统,即视为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一个整体,帕森斯提出任何社会系统都有四种基本的功能先决条件:适应、目标获取、整合和模式维持•吉登斯批判功能主义的核心:功能主义存在“唯社会论”问题,功能主义理论预设的社会整体相对于没有自主性的个人的优先性•吉登斯认为这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吉登斯对功能主义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批判:•第一,功能主义将人的能动性为化约为“价值内化”;•第二,没有将社会生活看作其成员行为动机及建构;•第三,它将权力看作是附属现象,并将处于孤立状态的规范或“价值”看作是社会活动的并因此也是社会理论的最基本特征;•第四,没有从概念上重视规范的可协商性•吉登斯对功能主义的“进化论”进行了重点的批判(二)对解释学流派的批判•吉登斯对韦伯及其以后的解释社会学,尤其是舒茨的现象社会学、加芬克尔等人的常人方法学和符号互动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得出他的“双重解释学”•对解释学重要流派符号互动论给予了批评性的分析,以此进一步的澄清他的“结构化理论”•在美国社会理论中,米德的社会哲学和符号互动理论之间的差别已经被普遍认为只不过是“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分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想要强调的是:在行动者对社会的建构和社会对作为其成员得行动者建构之间的关系问题与微观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区别完全无关•吉登斯对舒茨的现象学也有几点批评意见:•第一,由于现象学的还原色彩,舒茨无法将社会现实重构为客观世界,吉登斯关于“实践”概念的表述解决了现象学面对纯主观世界所带来的解释上的困难;•第二,舒茨著作的整体取向只是说明行动的条件,而对行动的后果很少论及,吉登斯强调了行动的意外后果,以此来克服现象学的纯主观性色彩;•第三,舒茨对关于社会学概念的“适当性假设”的解释很模糊,吉登斯的“双重解释学”恰恰是在舒茨关于“两极构造”的基础上完善而形成的,他回答了日常生活世界与社会科学的专业领域的关系问题•对常人方法论的批判在于,常人方法论没有考虑到结构性因素和无意识因素的影响•吉登斯对解释社会学的批判有三个方面:•第一,解释社会学在强调行动意义的同时,却忽略实践;•第二,忽视了权力问题;•第三,忽视了对观念系统的不同解释与利益争斗的关系(三)对批判主义流派的分析•批判的社会理论的主要代表,在经典时代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在现代则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从未将批判理论真正系统化•批判的社会理论的主要假定是认定事物的本质存在于对现实的否定之中,因此,马克思着力于分析现代社会的矛盾,否定现存世界的合理性,并通过这种否定或批判来改造世界,为促进社会变迁提供某种行动方案•吉登斯认为,社会理论对社会的建构会有转化作用,在这个意义下,社会理论具有批判作用•吉登斯的批判理论的含义是很宽泛的,是关注社会科学对实践领域带来的影响这一层面上来说明社会科学的批判性的,具体地讲,它涉及四个方面的批判:意识形态、技术、伦理道德和知识二、双重解释学•吉登斯在解决生活世界与社会科学专业性世界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与任务等问题上,提出了他的“双重解释学”。重新阐明了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任务及由此带给社会世界的深刻影响•“双重解释学”意味着社会科学的逻辑必然包含着两套理论框架:其一是普通行动者构成的充满意义的社会世界,其二是由社会科学家创造出来的元语言•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在于它的“实践性”,而批判尝试与内部自我批判构成了社会科学的内容•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的概括就其性质而言,是“历史的”,概括得以成立的环境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是有一定范围的三、结构化理论•结构与能动的关系才是社会学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一)行动、行动者与反思性•吉登斯将社会的被创造与再创造过程视为一个充满技能的行动过程,行动最根本的特征是非决定性的•吉登斯关于时间意识的人是直接来自于本土方法论与现象社会学,是指行动者的“自动化”特征•吉登斯认为,互动形式产生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交往、权力的运作和道德关系,它们相对应于结构的三个特征:意义、支配和合法化(二)结构、结构化与结构二重性•结构指的是规则和资源•规则指行为的规范和表意性符码,其中规范包括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表意性符码则是具有意义的符号,如语言,一个手势,一声尖叫等•资源也分两种,配置性资源(物质性的资源)和权威性的资源(非物质性的资源)•规则是实践活动与再生产以及系统的再生产的条件和中介•资源是权力的基础,资源所构成的是结构的支配方面•社会理论所要解决的,是行动是如何在日常的环境条件下被结构化的,同时行动的这种结构化特征又是如何由于行动本身的作用而被再生产出来的,这里体现的结构二重性原理,即结构一方面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行动的中介,而在这种社会实践中,结构实现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吉登斯试图重新界定结构的概念,以“二元化”代替“二元论”(三)时间、空间与例行化和区域化•场所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生活的具体环境,场所总是内在地区域化了的空间•区域是物理空间中的具体定位,涉及与各种常规化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时间—空间的区域分化,区域化是空间中社会互动的再生产•例行化是社会互动关系在时间流程中的再生产(四)社会再生产与系统再生产•社会整合主要指的是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即双方都在场的交互作用,也就是面对面的互动,而系统整合则是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所要给出的最终答案之一,即社会和系统的再生产是如何可能的,而他的“结构化理论”的形成无非是他的“双重解释学”的具体运用,即用“敏感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世界,而不是寻找永不退色的规则和定律四、结构化理论与经验研究•结构化理论能够指导经验研究的任务,也就是说是经验研究的一种方法论•吉登斯进一步指出了经验研究的一般内容:•第一,用解释学的方式来阐明意义框架;•第二,研究实践意识(无意识)的情景和形式;•第三,识别认知能力的各种局限;•第四,对制度秩序进行详细说明•个体在现代性情景中的自我认同机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践意识的表现,实践意识实际上是吉登斯的“结构化”概念在层面的一种表达,是连接“结构”与“能动”的一个关键的要素第二节对现代性的分析•古典阶段的社会学理论都是与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联系在一起的,如马克思从生产方式、迪尔凯姆从劳动分工、韦伯从理性化的多样性。•他们的方法论与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是社会关系、涂尔干是社会事实、韦伯是社会行动•吉登斯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反思性和现代性。他将反思性看作晚期现代性的一个内在特征•现代资本主义的诞生并没有达到社会发展渐进模式中的制高点,相反它是一种与以前的社会秩序具有巨大差异的社会,这就是吉登斯认为的现代性的断裂•吉登斯用“时空分离”、“社会制度的抽离化”和“反思性的制度化”等三个因素来解释现代性的变迁动力•时空的分离进一步促成了“社会制度的抽离化”,这种抽离化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象征符号(货币),一种是专家系统(专家评判体系)•现代性的反思性是制度化了的反思性。在现代性条件下,反思性由于抽象系统的发展得以制度化•现代性就在人们反思性的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被建构出来,社会学在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源于它用最普遍化的方式反思现代社会生活•现代形式多维度的,在不同的层面上的制度有不同的表现,他提出了一种多维度的分析视角•把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看成是现代性制度的两个不同的制度维度或组织类型,监视机器成了与现代性兴起相关的第三个制度维度,第四个制度性维度是对暴力工具的控制(军事)•现代性带来“去传统化”、“自然的终结”和“自我认同”的改变第三节全球化:现代性制度的延伸过程•总结出全球化的四种维度: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民族国家体系、世界军事秩序和国际劳动分工,他们与现代性的维度相对应•将民族国家体系的主权存在理解成某一受反思性监控的东西•现代性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吉登斯主张通过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来克服现代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解放政治是指一种力图将个体和群体从对其生活机遇有不良影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一种观点,它包含了两个主要的因素:•一是力图打破过去的枷锁;•二是力图克服某些个人或群体支配另一些个人或群体的非合法性统治•解放政治是一种生活机遇的政治,而生活政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政治•生活政治思考那些受现代性的核心制度所压制的道德和存在问题•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是相联结的,比如妇女运动•吉登斯规划生活政治和解放政治目的是超越现代性的乌托邦的现实主义——后现代性。•在此基础上,吉登斯进一步规划了一种全球化的超越模式:协调化的全球秩序、社会化的经济组织、对战争的超越和关注生态的体系
本文标题:第十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5626 .html